浅谈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理念与原则

2019-12-11

文章来源:美术报|0
7465次浏览
原标题:浅谈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理念与原则

李林郁 南雁梅雨瀑写生 68×46cm 2019年

李林郁 南雁东洞幽深 46×68cm 2019年

作为一名80后,新时代的山水画创作者,究竟该如何面对山水画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的经验来谈谈我对山水画创作中的理念及原则的理解。

对传统的坚守和继承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源远流长,自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至近现代各大画派,无数前辈通过自己的绘画实践,不断跨越历史,突破自己,形成了一套完整且宏大的艺术审美体系和语言技法,它们是中国文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是值得我们每位画家去深入学习和探究的。自古以来,画家们都不会将学习古人与开拓创新割裂开来,都是主张“温故而知新”、“推陈出新”、“固本流远”等观念的。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史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绘画钻研最为广博和深入的,且集大成者当首推黄宾虹先生,其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五十岁之前,主要是师法古人,遍临宋元明画,待打下了深厚的笔墨基础之后,于中期五十岁至七十岁游历各大自然山川,最后于晚年七十岁以后独创了“浑厚华滋”的美学品格。

对于传统的继承,李可染先生也曾说过“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他在其谈艺录中也说到:“假如我的作品有点成就的话,那是我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描写对象、深入思考、深入实践的结果。人离开大自然、离开传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我常常问自己,我是在创作画,还是在学画、研究画?结论: 我是在学画和研究画,我现在己经70岁了。我一辈子都在学习和研究传统的过程中。传统是几千年来,亿万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成果结晶,人不接受传统就是把自己退到原始人的地位”。而陆俨少先生也在《山水画刍议》中提到:“有些人的想法,认为有了传统就是老,就要妨碍创新。其实文化是积累而成的,不能中间隔断,就好比科学技术,一定要在前人的创造发明,对大自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层,得到新的发明创造,绝不能只凭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在蒙昧的基础上,好像石器时代、就一步跨进原子时代,是不可能的。”从以上前辈们总结的画理当中,不难看出作为山水画创作者,只有尊重传统,对传统的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取其精华,推陈出新,我们的艺术创作才不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的艺术道路才会越走越远,艺术生命才会长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人生阅历

中国山水画所谓传统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指历代绘画大师在笔墨上的技法和形式上的营造,而其内在所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族性的精神文化内涵,它既是中国山水画的生命线,也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本质。宋代诗人陆游在告诫他儿子做诗时说:“功夫在诗外”。潘天寿先生说:“一天到晚画画,不是办法。画画不单是技巧问题,有各方面的关系,一天到晚画,手要滑了。要多读书,又要用心读。”他还教育学生说“画画的人,不能局限于画一面,对诗文、书法、画论、画史等方面的学识必须很好研究。学识要博,见闻要广。”陆俨少先生总结出:“三分读书,三分写字,四分读书”。这都就说明无论学诗还是作画,当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如果没有其他学问的相互促进,和深厚的文化学养的滋养,是很难再有提高和突破的。虽然可能短时间内的读书,练字貌似是看不出什么明显的效果,但是长久坚持下来,就会有质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平日里读书时想着画,练字时想着画,品茶时想着画,有所思有所想,这些都是前辈们提供给我们的很好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山川所存在的客观上的变异,时代审美需求的改变,作为山水画创作者,就要注重对大自然的“观”与“游”,作画除了临摹古人前辈,更要以真山真水为师,只有不断在写生实践中去印证古人的笔墨技法,才能有所体悟和创新。为此我多次与师友结伴追寻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等大师的足迹,游历祖国的各大名山大川,饱游饫看,有的地方颇有感悟便作以停留,融入当地人的生活,用心去感受,不断为山水画的创作寻找素材和灵感。当领略到桂粤山水的灵秀之美的时候,我就会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该如何处理画面中的“虚”与“实”的关系;领略到巴蜀山水的“奇、险、幽、秀”时,我又能体悟到黄氏山水的“黑密厚重,浑厚华滋”;皖南、井冈山之游又让我感悟到陆氏山水的对“墨块”、“留白”手法的灵活创用。我想也只有亲身游历和亲近过这些自然山川,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且不断地启发和滋养着我日后的山水画创作,为我今后的形成个人的山水画风貌提供丰厚的营养。

继往开来,树立自我风格

时代的脚步瞬息万变,人们的审美也会有所变化,那么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会随之调整,今日艺术家们的的突破和创新就会成为将来的经典和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是在时间的更替中完成的。作为山水画创作者必须具有开天辟地,继往开来的使命感,正所谓李可染先生说的“可贵者胆”,在学到传统的东西后,还必须“化”,将传统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化为时代的东西,开辟出一条新路子来,树立自己的风格面目,这才是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自古以来,历代山水画家都是在不断学习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创新,用属于自己独特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记录下时代的风貌。从山水画的技法发展来看,在隋唐以前,山水画是没有皴法可言的,正所谓“空勾无皴”,再到五代时期的“皴染俱备”,到两宋时期皴法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乃至近现代还有如傅抱石这样的大家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笔法创造出“抱石皴”,成为我们后人学习山水画的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么与前人相比,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交通便利了许多,画家能游历的区域则更为广泛和深入,那么该如何深入生活,走近大自然,创造出既能体现我们当下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又兼具有我们艺术家个人审美和风貌的艺术作品,是我们画家终身为之追求的。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现当下许多人往往急功近利,创立所谓个性化的图式,一味去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将中国画与别的画种生硬地嫁接,流于标新立异、不伦不类,极其缺乏内涵和品格。比如在墨汁里加点牛奶,把画作泡在澡盆子里等一些“形而下”的东西,就认为是创新,是对传统的变革,其实质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当代精神是什么,文化内涵是什么,文化机制是什么,这些其实都是缺失的。我想真正在绘画史上具有开创性的艺术风貌,应该是画家们在夯实自己传统功夫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画学思想和生活体验后,再在传统的桎梏中脱颖而出的。比如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以及当代的贾又福先生等人,他们自己风格的形成,就是在对传统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后,与时代精神共脉搏、同呼吸,不断地思考着自我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结果,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所展现出来的,并非投机取巧,一蹴而就的。就这点而言,我们画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时刻清醒的。(李林郁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美术部专职画家)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何加林
何加林

大诗人王维的《山水诀》首句即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显然何加林先

 6件作品 3757热度

聂成文
聂成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行草隶篆、或碑或帖各有特点。或如草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

 8件作品 4964热度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12192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11794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12361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12124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2058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15758热度

最新文章

道弸于中 笔简墨妙——著名人物画家杨之光先生《睡美人》(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道弸于中 笔简墨妙——著名人物画家杨之光先生《睡美人》(国庆

艺术家能够观察到被别人忽视的地方,他确信人的想象力不可能穷尽审美领域的

2025-10-16

意出晋唐 刚健流丽——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旭宇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意出晋唐 刚健流丽——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旭宇先生作品(国庆·

现代诗人臧克家先生曾评价旭宇称:“融诗于书,化书为诗。其诗清新自然,独树

2025-10-15

笔随山野动 境因心象造——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明久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笔随山野动 境因心象造——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明久先生作品(国

“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郭熙《林泉高致》)画家悠游山

2025-10-14

丘园之象 和谐之境——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丘园之象 和谐之境——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先生作品(

悠游山野,渴慕林泉。此为古人郭熙对于山水绘画“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所

2025-10-13

山水有歌 水墨生诗——读北京美协原副主席程振国先生的三幅画(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

山水有歌 水墨生诗——读北京美协原副主席程振国先生的三幅画(

看画看得多了,我们会一览无余的发现中国水墨画蕴藏的奥妙,画中所包含的内

2025-10-13

清隽不凡 超然放逸——天津美院原院长贾广健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清隽不凡 超然放逸——天津美院原院长贾广健先生作品(国庆·中

与自然同律,与时代同行,与家国同兴。中国的花鸟画,自古以来就是将作者的个

2025-10-10

“盛世绘新颜 丹青颂华诞”—书画中国名家作品巡回展(中卫首展)暨牡丹之韵、齐海军艺术精品展成功举办

“盛世绘新颜 丹青颂华诞”—书画中国名家作品巡回展(中卫首展

为迎接祖国七十六周年华诞,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艺术交流,在国

2025-10-10

体生活之真 为生命写照——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体生活之真 为生命写照——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国

石鲁先生说:“画蒙生活为培养,生活借画以显精神。”又说:“生活不仅供养

2025-10-08

天南木棉放 熊熊赤英燃——读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陈永锵先生画作(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有感

天南木棉放 熊熊赤英燃——读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陈永锵先生画作(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2025-10-06

心醉山水间 神游物象外——品读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先生《醉山图》(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

心醉山水间 神游物象外——品读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先生

观张江舟先生之画作《醉山图》,初览即觉气韵生动,再品则感意蕴深邃。这幅作

2025-09-30

目穷八荒 笔透大象——中国美协原副主席许钦松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浅析

目穷八荒 笔透大象——中国美协原副主席许钦松先生作品(国庆·

笔皴密密处而见山重峦叠,水墨氤氲中又见云蒸雾腾,留白虚空里还有深谷

2025-09-29

以虎喻人 大象无形——冯大中先生两幅写意老虎(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读后

以虎喻人 大象无形——冯大中先生两幅写意老虎(国庆·中秋成功

“虎卧中堂,百福具臻。”国人武道世家大都有挂虎于家中的习俗——或上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