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 文气斐然——浅谈王家训人物画作的时代意义

情景交融 文气斐然——浅谈王家训人物画作的时代意义

   2014-11-21 17:09:00   浏览数:


王家训先生近照


文成功书画家网 《当代书画家》记者 冯宜玉

    当代的国画人物画作,无论在题材还是笔墨方法上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以当代都市人物为创作对象者有之,以矿工等生民形象为描绘对象者有之,以藏、苗、傣、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为刻画主体者有之,其创作对象所涉可谓贩夫走卒、生民百姓、伟人圣贤包罗万象。笔墨方法上,传统线描、中西结合、工写兼具,其方法、方式各异,风格不同。而真正意义上做到既继承传统国画的审美思想又兼顾时代特征,同时还展现文人绘画雅致脱俗情趣的高度,绝非易事也!而当代著名画家王家训先生的国画人物,将中国审美哲学、时代人们的精神渴求以及文人画家的内心情致统御于其创作中,使其画面达到情景交融、文气斐然的高度,又能展现当代人物画家的革新思维,实非不易。


成功美术馆馆藏王家训作品(一)


    王家训先生的人物画作在题材上多为传统的高士仙道、深闺女子、渔樵耕读、贩夫走卒、稚子幼童等,这也只是呈献给观者的表面现象。深掘其画作内质,可发现其题材虽旧,但在人物形象的创造、精神内质的渗透上又呈现出当代的形象视角,剥离了旧文人画家萧寒慨叹、愤世嫉俗的颓废风气,往往呈现出幽默、诙谐与欢快的现代感。是以现代人的情怀去诠释古典题材,由此可见王家训先生在国画人物塑造上的革新精神。


成功美术馆馆藏王家训作品(二)


    以其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王家训先生不刻板复制传统人物的造型样式,也不照搬西方素描的创作方法,而是在传统国画人物创作的基础上,赋予自己的思想,在夸张变形中呈现出了如当代漫画人物式的笔墨样式。线条勾勒曲变、墨块晕染铺陈上往往可见其国画笔墨的功力,但在线条、墨块的组合上,在造型技巧上又呈现出夸张、奇妙、诙谐、幽默的现代感,给观者以介乎“古于今、中与西、雅与俗”之间的视觉感触。

    而从其人物画作的内质与境界来看,王家训先生以叙述的形式展开作品的构思,充分展现了传统美学潇洒、野逸、诙谐、高雅的审美精神,其体现的重点在“情趣”二字。以其《习性各异》这幅画作来分析,画面中一只刁猫嘴衔一鱼仓皇而去;一童子匆忙中丢下手中书本,双手呈前扑之势欲捕其猫;另一童子手执竹枝驱赶堵挡。画中“情趣”跃然纸上,令人喷饭而笑,但大笑之后又往往引人深思,猫偷鱼而食乃猫之习性也,人有无呼?再以《曾经风尘多妙思》为例而论,画中父子三人风雨而归,行走中还似在进行着激烈的交谈,蓑衣斗笠肩上渔网、鱼篓表明了其身份为渔夫。画家以风雨中归来的渔夫父子比喻人生风雨多艰,但此中有藏着诸多奇思妙想的故事。有此观之,王家训先生在人物的塑造上赋予了其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在文化和精神上提炼了人物气质,赋予作品高古的格调。

    王家训先生的作品在人物画创作上,还不只是单纯的、直白的展现人物,而是通过环境的衬托,情景的构成塑造人物的形象。每每将人物放置于恰当的环境中,通过其生活、劳动甚至游戏的环境将画作主题推向高潮。譬如《读罢传书意染心头》这幅作品,精致的书房摆设,书架、盆栽及其文房四宝,将主人公放置于优雅的文化环境中,这样玲珑小巧的环境,却承载了画家的整个精神世界。还如《浮云卷书青天阔 正是闲人老故事》这幅作品,茶炉、藤椅、远山、古木等组成“雅集闲谈”的环境,画中组合人物众多,其个性体现的极其分明,但都围绕着“老故事”的主题铺陈展开。

    反复审视、深度剖析,笔者认为要读通读透家训先生的画作,须得透过作品走近他的文化积淀,情感体验以及精神世界去体察。他笔下的人物,既形神兼备,又从容淡定,给当下纷繁浮躁的世人以警醒;画作内质上又呈现出不事张扬,不炫耀技巧,随心性率意而为,依题材、内容而确定的创作方式,不可谓不新。他笔下塑造的人物去掉了形象上的贴近,而是在符号化表现中融入了鲜活感和生动性,更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领域的揭示。因此在笔者看来,王家训先生的画作在承继了古老的传统形式表现中,又赋于世俗生活百态的生命活力,并在画作的内质透射上展现了东方文化的浓郁气息。

    小记:此文为王家训先生入选甘肃成功书画艺术研究院、《当代书画家》、成功美术馆、成功书画家网、神州诗书画报邀请众多当代画坛艺术名家推出的“2014中国画坛十大精英人物风云榜”而作。谨祝王家训先生艺术常青!

    画家简介:王家训,1958年生于江苏东台,号水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秘书长,中国国画家协会副主席。参加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及中国美协主办的一系列画展,作品被国内外众多机构收藏,并选为国礼赠送给国外首脑。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热门文章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

2018 www.shj888.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