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渔火蕴乡情 隆隆涛声皆时风——赏读广东美协副主席冯兆平先生“船景”山水画有感

点点渔火蕴乡情 隆隆涛声皆时风——赏读广东美协副主席冯兆平先生“船景”山水画有感

   2020-07-21 18:49:05   浏览数:



冯兆平先生画作《月色满渔家》

    魏晋嵇康说:“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中国的山水画家观照自然、体悟天道,胸中丘壑包罗万象尽呈于画面,既是画面所摄取对象本体里的精神蕴藏,也更是画家个人审美思想的昭彰于世。当代“船景”山水画家冯兆平先生,正是生于南粤海滨之斯故园乡情、海疆文化的长期蕴养之故,使其在绘画对象的选取上,把前人少有涉猎的海疆“船景”毅然决然的作为艺术母体,并在兼取中西绘画技法和时代审美取向的笔墨形质呈现上,奠定了其“点点渔火蕴乡情,隆隆涛声皆时风”的意象之美。



冯兆平先生画作《渔家灯火夜阑珊》

    “至于山水,质有而趋灵”(南朝·宗炳语),画家图绘山川正是由于自然本身形质的客观存在,也才使得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了其运行的规律,并以线写皴擦之法表现在画图之中。观成功美术馆馆藏冯兆平先生绘画《鱼灯闪烁夜阑珊》《乘风破浪》《曙光初照》等作品,繁嚣之海港,粼粼之碧波,幢幢帆影、点点渔火,汹涌隆隆波涛拍击海岸,千帆映日舟船阵列于渔港,正是这种海港鱼乡自然与人文融合而成的物象形质,让冯兆平先生在抓住这种浓郁的地域情调和人民生活气息中,找到了倾吐其情思追求和理想寄托的绘画艺术方向。




冯兆平先生画作《曙光初照》

    而渔港船景、海疆山水、潮流更替,这种全新的画面对象也更使得冯兆平先生的艺术创作,在对淋漓笔墨技法、传统山水绘画元素的锤炼积淀基础上;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生活砥砺体悟上,开拓出了异于古人、也更迥于今人的“船景山水”艺术新语境。仅以《烟水迷茫》而言,静谧的渔港舟船串联成阵,风樯阵马般构成绵延之势。画家将传统山水绘画中原本只作点景元素“舸船”的形象放大、强化、凸显,并在画面布排中放置到了画面主要位置,浩瀚沧海、朦胧天色、烟云迷离,微光中帆樯倒影、海港静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澎湃海浪、劈风斩浪的自然环境,蕴养出了冯兆平先生这满含深情的艺术新样。画家如此画面也展现了其对海疆、渔港生活深入肌理的深刻认识,更展现了画家由其自身精神中孕育出的与众不同的笔墨精神。



冯兆平先生画作《千帆映日红》

    《易》云:“天地絪緼,万物化生”,中国画以墨落素宣的墨舞飞花和虚生黑白,成就绘画艺术的音韵意境结构特点。冯兆平先生融汇中西技法之长,在画面样式和笔墨元素的融合上,呈现出契合当代国人的审美需求。如《休渔时节风光好》《早潮退尽水如天》等作品,有传统国画山水的表现形式,比如画面中船的组成,大多用长短不一、疏密不等的线条组成,海面的晕染、浪花的汹涌都有水墨点染的笔墨样式存在。由此细究往下,即可发现其对线与墨色变化的驾驭能力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而有此功力当源自画家在书法上的练习为他国画中的“线”奠定了基础。



冯兆平先生画作《东看日出西看雨》

    同时,冯兆平先生或借鉴、或取舍于其他艺术样式中的元素都符合人的视觉神经的需求,如《秋色满渔家》《月色满渔家》等作品线写错结中又有西画光影、明暗,以及版画的一些元素的运用,都能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完全符合作品创作的需求。再有《云淡晓风轻》《春潮》《东看日出西看雨》多用大泼墨的方法,借鉴西洋画的表现手段,渲染出云与海那非常丰富的层次与形态,更有利于主题的烘托与情感的渲泄。这在画面的效果和艺术创新的探究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 \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冯兆平先生画作《春潮》



艺术家简介:冯兆平,1943年生,广东阳江市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海洋画家协会副主席、历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湛江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湛江市博物馆馆长。广东省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第八、九届政协委员。长期从事版画和国画创作,1991年获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金奖,1999年被评为中国80—90年代优秀版画家,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介绍个人艺术成就的专题片《一个画家的乡恋》。 


冯兆平先生画作《乘风破浪》



冯兆平先生画作《日出》



冯兆平先生画作《鱼灯闪烁夜阑珊》
 



冯兆平先生画作《烟水迷茫》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621号

2018 www.shj888.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