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求变 墨彩醒目——赏读成功美术馆馆藏著名画家李明久先生作品有感

承古求变 墨彩醒目——赏读成功美术馆馆藏著名画家李明久先生作品有感

   2021-03-25 17:28:25   浏览数:


李明久先生画作《金秋时节》

    唐代著名书法大家孙过庭《书谱》中,论书法“袭古”与“开今”关系,说:“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笔者认为这个观点,适用于大多数文艺创作中,调和“古”的传承与“今”的时代关系。如当代著名画家李明久先生的艺术创作即使如此,画家在“借笔墨意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与我”(石涛语)中,立足于传统山水绘画的文化根脉,又有与众不同的革新意识和时代画鄣语言,进而在观照天地万象的艺术建构中,演化出了与时俱进的审美意识新样。

    李明久先生的绘画,无论是从题材所涉还是画面样式,无疑都是的丰富且全面的。如茫茫雪原、巍巍太行、烟雨江南,亦或青绿浅绛、水墨写意、时代新貌,巨幛山河、尺幅小品,皆有不俗的画图佳景,可谓之画路宽广、成就卓荦。但在这庞杂的艺术变量中,其最根本、最牢靠的坚守,依然是根植于传统文脉和审美上的自我个性彰显。如成功美术馆馆藏《金秋时节》一作,很见扎实的笔墨功力和艺术造诣。远观,积墨皴擦构成了山势巍峨峭拔的骨气,赭石、茜色等色调的点染,又提升了峰峦丰润神采和草木郁郁生机;近察之下,又见线墨相辅、枯润相融等笔墨语言矛盾调和中,构织的音韵律动。从最根本的笔墨形态审美韵致来看,其中的浓淡、枯湿、徐疾的跌宕、错结构成,显见虚实相间、语言对比,而絪缊成彩的天地气象。这种以笔墨为媒介,“天地絪緼,万物化醇”(《易经》)的生生节奏,即是中国艺术构成最重要的美学规律,或者可称之为“道”。

    然则,李先生的绘画在注重传统审美根脉,反映自然气韵中,同样也是跳出了传统山水固有程式的羁绊。笔者认为,他在个性的表达上,显然是在极力求取笔墨的“自我内化”表现。具体映射于作品中,是重视对用笔、线写、语言的更为准确表达,更加契合自然山水草木之精神,更富时代意识的符号化重组,这显然是其绘画中最重要的革新意识反映了。同样,我们也可以从成功美术馆馆藏李先生的另一幅作品《雨意》中,观察感受到这样的求变意识和艺术符号形态。




李明久先生画作《雨意》

    李明久先生的这幅《雨意》在图式上,也与上一幅趋于“高远”布陈的《金秋时节》有所不同。画家似乎将坐卧山水对面的视角,放在了稍高的位置,从而使得丘峦之间的虚空,更为鲜明的绽露在观者面前;山径、溪瀑、流云的位置经营,也更增“山雨欲来”的天地之势。笔墨上,或点或线的水墨层积、漫漶,近乎于“似”与“不似”的山石形质构成,也拉开了与传统笔墨技法之间的距离,其“李明久式的语言符号”尤为鲜明。而以浓郁、密实的墨、色交融,写草木葳蕤葱茏之姿,色彩浓丽而不流俗,勾染杂陈又可见秩序,仿佛浑然天成而又可见画家独具巧思之奥妙。

    而笔者更为有趣的发现,是画家以矛盾而又统一技法,勾写山石整体形态,与其生长上的草木植被,以及建筑之间,又营构了一层空濛元气流溢的空间。画面中峰峦层叠、错落掩映的山石造型,彷佛又是整个画面的底色一般,为其上或红叶烂漫、或林丛密植的植被提供了生长的肥沃土壤;同时也为危崖之顶、峰峦之巅的楼阁、亭舍,构筑了坚实的地基。


李明久先生书法

    我想,李明久先生以草木森森皑皑其上,用屋瓦茅亭磊磊落落其中“承古求变”,是画家鲜明的原创“艺术符号”具象,也更是艺术立身在中国哲学生命源泉,而又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绘画实践的形象体现了。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李明久先生书法



艺术家简介:李明久,男,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生于1939年,号长白人、踏山者别署卧山堂主,吉林榆树人;擅长山水画,师承关松房、王仙圃、尹瘦石等名家。
1960年入哈尔滨艺术学院美术系,专攻中国画;1964年毕业后相继在黑龙江省委主办的《党的生活》杂志和黑龙江日报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1978年始执教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曾长期担任美术系主任,河北省政协委员,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河北省管优秀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美术在线艺术总监。

 
李明久先生为成功美术馆题写馆名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621号

2021 甘肃新思维广告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