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意象 继承与个性——当代画家蓝凡武先生山水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现实与意象 继承与个性——当代画家蓝凡武先生山水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2022-09-22 10:33:00   浏览数:


成功美术馆馆藏 蓝凡武先生作品《独坐水草边》

    笔者赏读当代广西画家蓝凡武先生的山水绘画,认为其所作是极有辨识度的,同时也是不缺乏国画山水最根本的笔墨基因传承的。其鲜明的辨识度,源自于画家作品中对现实自然、生活的真实体验,及富于主观精神的画面外显理想表达。其扎实的笔墨基因传承,又在于画家作品中造形物象、建筑画面上,对国画山水“皴法”画语娴熟的驾驭和富于个性思想的灵活取舍运用。而这也显然是符合“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文艺普遍创造规律,以及“师造化”“师古人”“得心源”的艺术发展、生成美学构成原则的。

   以《西部成功书画家》近期刊载蓝凡武先生的《何须远访三山路》一作为例,具体剖析。首先,从作品整体的取象而言,画面中嶙峋突兀的中景峰峦,纤陌纵横的峰脚塬野水田,萦绕于峰脚山腰的缥缈烟云,以及水田一角芭蕉、松柏、梧桐掩映的柴篱农家院落,还有画面近景处驾舟渔人仰望如簇密林等等。这些都是画家对八桂山水、闲怡乡村等人文自然的感物获得,是其对乡野实景山水、现实生活体验的真实艺术反映,故而也就有了其在画面客观物象观照上的别样呈现。其与众不同之处又在于画家以抽象的艺术语言,带来更为个性昭著的相态呈现。




成功美术馆馆藏 蓝凡武先生作品《何须远访三山路》

    譬如画面中相对独立且耸峙峻拔的大小错落山峰,画家在以传统山水线勒形廓、笔皴体积的造物基础上,又于章法布势上充分考量“八桂”山水形廓和地貌特征,而应物象形、立意定景。还有近景处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葳蕤竹林,短线相衔攒簇成林,点墨纵横再添其神,既见广西植被繁密现实情态,又有画家笔构鲜明的物象塑写呈现。如此使得其画语象态既保留了现实自然的印迹,又在国画笔墨媒材的呈现上超脱了“物”之色相的束缚,继而显现出画家主观审美运构的媒材取舍和精神强调。

    画家这种画面造写上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还体现在其笔墨语言承载上随形造像、古而见今的辩证取舍。如《独坐水草边》《阳春三月好踏青》两幅中山石峰丘的表现,就极见承自龚贤皴法秃笔与尖笔兼用,墨色层层相积笔墨风格的传统画语扎实积淀。再有山头矮灌、杂草的构写,高拔独木、遒婉松枝的线构,远景幽篁林海的布置,以及或点或夹各种草木叶形点勾,都见画家对先贤名家之技法语言的炉火纯青运用和灵活变通组构。同时在这些极具古意的物象组合中,显然又可见画家对“八桂”大地山水、草木实像的考量,继而带来鲜明情志赋予的峰丘高矮奇错,草木丰饶点缀,溪涧、江河丰沛串联等,亦是画家“身所盘桓,目所绸缪”日常所见风物的主观意象运构。




成功美术馆馆藏 蓝凡武先生作品《阳春三月好踏青

    再从画面的章法构图而言,《独坐水草边》画家在以溪涧、泉流汇集入江河的水口之景为对象的布置中,既有国画布构溪泉渊源幽深的深远之势,也还有半俯瞰视角带来的水岸浅滩、竹海密林平远开阔运构。画面上还见因循江流而左疏右密、由近及远的山水实景布置,亦见西南亚热带地区草木丰懋、植被丰富而乔灌相杂、百草繁衍的自然景观摄取体现。同时画中人物活动之于自然山水的布构大小对比和人文精神寄寓,又在以上三幅作品中均有体现。从传统文人绘画语构上来看,《何须远访三山路》是人类集体意识上,对“世外桃源”般理想家园的追寻;《独坐水草边》《阳春三月好踏青》两幅则更见单个人内心崇尚逍遥林泉的精神超脱反映。当然这些画面表象上呈现的古典绘画“浅境”,也还不能完全概括画家图示创构的精神映照。从以上深入画面现实与传统交织,抽象和个性聚合的分析,我们体悟到更多的是画家站在时代背景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境内蕴映射;是画家立于“八桂”自然、人文现实之上,“天人合一”古典哲学内蕴的时代画艺彰显。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画家简介:蓝凡武 1969年生,广西忻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桂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桂林市雁山区文联副主席,桂林雁山政协书画院院长,桂林雁山潜经文化中心艺术总监。山水师承陈玉圃先生,花鸟师法边寿民虚谷吴昌硕诸家。作品多次入展国家级、省级展览,屡有获奖。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621号

2021 甘肃新思维广告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