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看展地图:上海艺术现场

2018-03-13

文章来源:Artnet|0
1057次浏览
  绘画是艺术的诚实;绘画没有作弊的可能。不是好,就是不好。

  ——达利

  美术馆篇

  仲条正义:饮&呕吐

  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中心psD

  至2018年5月20日

仲条正义,《Mother and Others》,海报,128 x 90 cm,2016仲条正义,《Mother and Others》,海报,128 x 90 cm,2016

  创新与灵感与年龄无关。秉承一贯轻松明快、新奇独特的设计风格,85岁高龄的艺术家仲条正义再一次展现了其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图形之间的创作活力。艺术家曾说过,“以80几岁的年纪,很难做出也不太需要再那么努力设计出什么特别的东西,得过且过也可以。但是做到一半看着那些左右为难的半成品,还是过不起自己那道坎,态度转变后灵感也重新回来,才设计出这些大家所见的‘奇怪‘的东西。“

21世纪Rimpa海报大赛参展作品,2015 。图片来自银座图形画廊21世纪Rimpa海报大赛参展作品,2015 。图片来自银座图形画廊

  作为日本平面设计时代神一般的存在,仲条带来了1968年至2011年间为资生堂设计的200本《花椿》杂志的个人珍藏版。半个世纪前的设计到今日也并未褪色,新的出色设计还在源源不断不断涌现,足以窥见这位“设计老顽童“不墨守成规的精神。

  本次个展仲条对“妈妈“这一存在进行了难以琢磨又匪夷所思的二次解读和创作。究竟奇怪是怎样的一件事呢?不需要发问,去展览现场思考就好。

  群展:行将消退

  上海外滩美术馆 | 至2018年5月27日

波拉·彼薇,《你见过我吗?》,泡沫、羽毛、塑料、木材、钢材,108 x 200 x 100 cm,2007波拉·彼薇,《你见过我吗?》,泡沫、羽毛、塑料、木材、钢材,108 x 200 x 100 cm,2007

  “行将消退“对“观看”的方式和角度提出讨论,邀请观众走入过去,探访不熟悉的城市和地域,重新审视二十世纪末至今艺术家们如何透过创作来发问、剖析并拆解时代给予人类的种种难题,并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提出对“殊异性“的思考。

查尔斯·雷,《病毒研究》,玻璃、金属、墨水,93 x 137.5 x 75 cm,1986查尔斯·雷,《病毒研究》,玻璃、金属、墨水,93 x 137.5 x 75 cm,1986

  展览试图通过诗意的阐述,转换对于有迹可循的认知结构的固有理解,向观众提供更开放和多元的解读视角。扭转一个视角,就会得到不同的解答。所见是否真的即所得。

查尔斯·雷,《病毒研究》,玻璃、金属、墨水,93 x 137.5 x 75 cm,1986查尔斯·雷,《病毒研究》,玻璃、金属、墨水,93 x 137.5 x 75 cm,1986

  展览呈现来自各大洲23位艺术家的29件作品。如策展人谢丰嵘所言:“借由作品的艺术陈述与图像为批判性思考的工具,带领观者走入陌生的景观并与之对话,在知与未知的模糊边界试图重建想象的国度。“

  黑川良一:反向折叠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 至2018年6月15日

装置作品《反向折叠》装置作品《反向折叠》

  黑川良一的美学观自由切换在抽象与具象之间,作品主要由几大元素综合构成:几何形状、像素、印象派的色调、风景剪影、以及大自然间存在的常见的听觉元素。黑川的关注点集中在对事物的演化和解说之中,时而突进、时而渐进,将常规的认识二次处理来引领观者回归到认知事物的原点。

装置作品《反向折叠》装置作品《反向折叠》

  受天体物理学领域最新研究发现的启示,黑川创作了全新的感官浸没式的装置作品《反向折叠》,与其自2003年起开始专注的数码艺术作品雷同,以全息式多屏视听系统给观者丰富的感官体验。

  这件新作,将星辰以及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相关现象转译成了声音、图像及振频,努力表现核聚变并描绘不同星系撞击后重组成新恒星的过程。

  贝蒂·伍德曼:宇宙

  赵洋:阿赖耶

  上海chiK11美术馆 | 至2018年6月17日

图注:赵洋,《美人鱼之家(系列F)》, 2011,150×200cm,布面油画图注:赵洋,《美人鱼之家(系列F)》, 2011,150×200cm,布面油画

  这是美国著名艺术家贝蒂·伍德曼(Betty Woodman)在亚洲的首场个展。艺术家通常以陶土为媒材,将不同时代、文化、地域和媒材结合一体。在她的手中,陶器不再是日常器物。你可以从中看到克里特、埃及、希腊和伊特鲁里亚的传统,也可以一窥巴洛克建筑、毕加索和马蒂斯的绘画,甚至有中国唐三彩和日本和服的影子。

贝蒂·伍德曼(Betty Woodman), 《Paola‘s Room(diptych)》, 237.5×440.1×29.8cm,2011贝蒂·伍德曼(Betty Woodman), 《Paola‘s Room(diptych)》, 237.5×440.1×29.8cm,2011

  本次也是中国艺术家赵洋首次美术馆个展,“阿赖耶“在梵文中原意为“藏”。艺术家在创作中,不断对自己发问“从哪里来“与“到哪里去”等哲学命题。赵洋沉迷于身体的符号学,他熟练地在绘画平面上筑造身体的界限,通过折叠与对称等构图,展示身体界限之中的微小局部。近作展现出艺术家在绘画中注入“凝固性“概念的尝试。

  艺术中心/画廊篇

  久门刚史:风

  大田秀则画廊 | 至2018年5月6日

久门刚史,《风》,木头、玻璃、灯泡等,110 x 100 x 80 cm,2017。摄影:Takeru Koroda久门刚史,《风》,木头、玻璃、灯泡等,110 x 100 x 80 cm,2017。摄影:Takeru Koroda

  端详久门刚史的作品时,时间总是静止的,内心是无比平静的。末了,在慨叹时光流逝匆匆的同时又极容易陷入一种怅然若失的寂寥之中。未曾想过情感的抒发可以凭借如此简单的形式,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日本的“侘寂之美(Wabi-sabi)“,于粗糙、简单、低调和亲密间呈现自然的完整性。

久门刚史,《“量子化 #3” ( 细节 )》, 声音, 灯泡, 木头, 亚克力, 铝, 乔其纱等,尺寸可变,2015。摄影:Takeru Koroda  久门刚史,《“量子化 #3” ( 细节 )》, 声音, 灯泡, 木头, 亚克力, 铝, 乔其纱等,尺寸可变,2015。摄影:Takeru Koroda

  久门刚史一些作品的创作是基于他本人某段记忆的:祖母家的饭香、厨房作业的声响、远处的溪水流动、夏日不间断的蝉鸣……但更多时候,他会将个人情愫暂且搁置一旁,满心期待观者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产生截然不同的回忆。

  本次个展“风“将在画廊空间内重新装置艺术家在亚洲回廊现代美术展展出的同名装置作品。对于“风”,久门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但借由作品,他希望唤起人们的某种情怀和记忆,并以此触动内心那柔软而不易发掘的世界。

  杰思敏·莉特&杰·柯彼:水与土

  杜梦堂画廊 | 至2018年4月14日

杰思敏·莉特,《无题》,纸上水彩,30 x 30 cm,2017杰思敏·莉特,《无题》,纸上水彩,30 x 30 cm,2017

  水与土既是陶瓷创作的重要元素,缺一不可;也是艺术家发挥所长的艺术语言和灵感来源。本次以双个展形式呈现美国当代艺术家杰思敏·莉特(Jasmine Little)和杰·柯彼(Jay Kvapil)的包括逾22件/组陶瓷装置及近10件绘画在内的艺术作品。

杰·柯彼,《卵圆形大碗》,陶瓷、火山釉,33 x 62.6 cm,2017杰·柯彼,《卵圆形大碗》,陶瓷、火山釉,33 x 62.6 cm,2017

  两位艺术家的相同之处在于以将陶瓷作为女性身体的延展来实现对材料本身的探索,多维度挖掘陶瓷艺术的价值。从釉的烧制层次和绘画颜料的叠加方式上,艺术家们又分别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但是,无论是只强调功能性、只强调美学、还是二者兼备,陶瓷艺术的创作与人的成长都有着异曲同工、可圈可点之处。水有三种形态,土为万物之本,人又是世间存在的最有灵性的物种之一。本次展览对三者都进行了新的诠释。

  朱金石:甘家口303

  艺术门 | 至2018年5月15日

朱金石,《飞二》,布面油画,180 x 160 cm,2017朱金石,《飞二》,布面油画,180 x 160 cm,2017

  公寓艺术指代九十年代中期在缺乏公共空间允许的环境下,中国艺术家在私人空间自发组织的艺术活动。由策展人高名潞提出。这类作品多取材于家庭和个人生活环境,保留艺术家与生活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同时以低成本、袖珍、偶发和难以保存为主要特征。

朱金石,《山水案》,折叠桌子、炊帚、面粉和水,1995朱金石,《山水案》,折叠桌子、炊帚、面粉和水,1995

  本次展览从该概念出发,展出朱金石自1979至今的包括《病床》、《时钟》、《山水案》在内装置与绘画实践作品。包括“复制“的甘家口303房间、地下室空进在内的各展览空间相互贯通,浑然一体。

  作为朱金石在上海的首次个展,“甘家口303“被划分为了独立的三个部分却又各自相辅相成井然有序,强调公寓艺术简朴中蕴含的大智慧,旨在与观者共同反思和讨论艺术的本质。

  蔡泽滨:防守

  胶囊上海 | 至2018年4月26日

蔡泽滨,《忐忑 》, 铁,石膏,铜,33.5 x 11 x 21 cm,2018蔡泽滨,《忐忑 》, 铁,石膏,铜,33.5 x 11 x 21 cm,2018

  在本次展览中,蔡泽滨首次展出的雕塑作品。雕塑的原型均出自于展览绘画中的形象,它们进一步强调了艺术家绘画中的触觉质感,并在展览中与绘画形成有机的节奏。

蔡泽滨,《支点》,布面丙烯,120 x 90 cm,2017蔡泽滨,《支点》,布面丙烯,120 x 90 cm,2017

  国际象棋各式花色的棋子作为贯穿本次展览的意象,被设置于各种巧妙的场景之中。蔡泽滨善于捕获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与场景融合出一种莫名的情绪。

  比如这双被象棋轻轻支起的小腿,被艺术家郑重其事搬到画布上后,与现实有种戏谑的疏离感。

  Petra Cortright & Marc Horowitz

  BANK | 至2018年5月20日

霍洛维茨与部分晚餐项目参与者霍洛维茨与部分晚餐项目参与者

  2004年,马克·霍洛维茨在Crate & Barrel(美国著名零售商)产品图录某页里的白板上写了他本人的电话号码以及“和Horowitz共进晚餐“的文字,随后便在接下来的一整年时间里与数以千计从全国各地打来电话的人们共进晚餐。

霍洛维茨打扮成海盗参加试镜霍洛维茨打扮成海盗参加试镜

  这一项目的广告出现在了全美各大商场里,这一系列的行为来探索因试图吸引众多匿名观众而产生的好奇和焦虑情绪。他也因此项目而被《人物》杂志列为“50位最迷人的单身汉“之一。

  本次是这对艺术家夫妇首次一同举办展览,他们一直善于使用视觉双关效果、大规模参与式项目和病毒式社交网络恶作剧,在事物、观众和参与者的互动关联之中,将最为平凡的生活提升为盛大的活动。他们近期通过解构传统大师画作,并赋予从著名电影中截取出来的台词为标题,让这些画作呈现出一种荒诞的戏剧性。

  群展:凝 固

  八大画廊 | 至2018年4月10日

岳敏君,《笑脸》岳敏君,《笑脸》

  当你凝视着画面上的人,是否会与他们产生共鸣?即使并不了解这些人曾遭遇过什么,体验过什么,但却能直接感同身受。岳敏君、俸正杰、郭晋、郭伟、何森、罗杰、刘玉君,这七位艺术家将人日常生活中的大笑、怀疑、不安、恐惧、疑惑、焦虑等等情绪状态凝固于画布上。

  艺术家们只是表现了他们对社会的洞察,画面本身不带任何评判。而作为观者,也只需来感受,感受这些主角的情绪/精神等状态,感受艺术家的洞察,也更细微地感受你自己活在当下社会中的各类状态,从而通过艺术获得对人类、对生活与社会更深的理解。

  林枞:鳌头凤岭

  Aura。 a Gallery | 至2018年4月10日

林枞,《友人》,布面油画,50 x 60 cm,2017林枞,《友人》,布面油画,50 x 60 cm,2017

  对于林枞来说,创作内容、媒介和材料都是可供思考的素材。形象、色彩、质感、肌理、文字、结构、关系等,就像语言所拥有的结构单元一样,直接又抽象,却构成了一个整体。

林枞,《死亡的象征意义》,布面油画,80 x 100 cm,2017林枞,《死亡的象征意义》,布面油画,80 x 100 cm,2017

  基于此,艺术创作的推进就变成了一个在漆黑矿洞中借着微弱灯光不断前行探索的过程。这些星星点点的光亮被意识所点亮,在黑暗中遭遇和抗衡着各种未知的可能。

  艺术家林枞的近作就是那一个个意外、是未名的矿石、乍见的沟壑、也是错步跌倒后归纳集结出的经验。艺术创作的乐趣之一,就是无法预料的结果,这种不确定并不会毁灭艺术的一致性,而是让艺术更加坚实和完整了。

  凯瑟琳·瑞安:人造地球

  Cc基金会&艺术中心 | 至2018年5月27日

凯瑟琳·瑞安,《酒神的女祭司》,混凝土、大理石、粉末涂层钢,2017凯瑟琳·瑞安,《酒神的女祭司》,混凝土、大理石、粉末涂层钢,2017

  凭借过人的敏锐力和创造力,洛杉矶凯瑟琳·瑞安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新锐艺术家之一。她的创作题材大都来源于自然、城市工业和历史与文化。

  于日常生活中取材,搭建不同叙事之间的关联,再构建出一个更完整的故事。对“轻巧感“也有着异于常人认知感觉的瑞安,还总能巧妙地处理原材料,将废弃品打造成极富美感的艺术作品。

凯瑟琳·瑞安,《遮阳伞》局部,陶瓷、粉末涂层钢,241 x 213 x 213 cm,2017凯瑟琳·瑞安,《遮阳伞》局部,陶瓷、粉末涂层钢,241 x 213 x 213 cm,2017

  除了发现美,艺术家更擅于挖掘原材料背后的故事:洛杉矶随处可见的皇后葵种子荚在她手里,变成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白玉石和玫瑰石英;而精心抛光的混凝土球体,灵感则来自于古希腊绘画中酒神狄奥尼索斯手中那丰满多汁的葡萄洛杉矶独立策展人Gladys-Katherina Hernando这样评价她的作品:“艺术家发现了物体的最后形态,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让那些关于装饰性、媚俗、工艺、身体以及女权主义的议题集中体现在这些物品上,使其成为具有历史映射和历史意义的大型雕塑作品。“

  Lois Conner:路漫漫上下求索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oP | 至2018年6月3日

Lois Conner,《广东,广州,一九九三年(摄影师们)》,86.36 x 241.3 cm,1993Lois Conner,《广东,广州,一九九三年(摄影师们)》,86.36 x 241.3 cm,1993

  回首Lois Conner这33年来在中国走过的漫长探索之路。可以说,每一张照片的拍摄都是个缓慢的过程,她在大型照相机的取景器上观察中国城市与乡村的风貌。用“路漫漫,上下求索“来形容毫不为过。“大画幅相机的特性迫使我慢下来,花时间去观看。这个过程可以花一天、数周甚至几年。”

Lois Conner,《浙江,杭州,一九九八年(三角莲花)》,58.42 x 152.4 cm,1998Lois Conner,《浙江,杭州,一九九八年(三角莲花)》,58.42 x 152.4 cm,1998

  本次展览作品囊括了艺术家几十年来的数个摄影系列。这些系列背后是无数段难忘旅途,展览以“桂林和漓江“,“山水”,“城市“和“莲花”四个主题为线索,追溯她时逾三十年在中国各城市的游历,是最诚挚的再现。

  时间与地点的结合为照片营造出一种庄重感:光影的冲突,季节的变换,绿叶如瀑的低语和水的流动。有趣的是,往往是那些出其不意的结合才最使人浮想联翩,难以忘怀。

  桑蒂·莫什:萨里

  德玉堂画廊 | 2018年3月17日至5月28日

桑蒂·莫什,《森林》,2015,布面油画,73.6 x 91.5 cm桑蒂·莫什,《森林》,2015,布面油画,73.6 x 91.5 cm

  本次将展出桑蒂·莫什最新创作的油画、水彩以及陶瓷雕塑,全面展现了艺术家近年来的创作。多年以来,莫什以其独具个人风格的对想象世界中的植物、人物和各种动物的描绘而闻名。

桑蒂·莫什,《肌理》, 2017,布面油彩及铅笔画,175 x 250 cm桑蒂·莫什,《肌理》, 2017,布面油彩及铅笔画,175 x 250 cm

  他在创作中经常采用相互重叠和碰撞的造型和线条,使得最终完成的图像如爆发般从画布上喷涌而出。

  莫什以明亮的色调将植物和动物表现的感性、空灵而充满活力,仿若各自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意志,指引着他们在艺术家所创作的虚幻空间中自由穿行。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97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62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783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69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49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89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78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088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