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穿越记 看人工智能技术如何给文物“治未病”

2018-10-22

文章来源:北方网|0
624次浏览
    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

工作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文物“量体”

一天逛遍世界三大博物馆,亲手触摸几千年的国宝文物,甚至让时间倒流回到1300年前的大唐盛世……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下,这些“狂想”正在逐一变成现实。天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实现国宝文物的数字化、智能化展示,并为珍贵文物的保护撑起科技“保护伞”。

2000多年前与秦始皇一同葬入地下的铜车马,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被考古发掘,重见天日。这两辆以青铜制作,以四匹马拉的战车,大小为真车马的二分之一,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其中,二号铜车马由大小3000多个零部件组成,除了青铜制件之外,不乏黄金、白银制件。其形体之大,制作之精美,堪称“青铜之冠”。

天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合作,历时10年,运用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将铜车马的风采再现在电脑屏幕上。

穿越数千年历史的迷雾,战车车轮滚滚,御官俑双手执辔,跽坐车前。战车车盖以及车舆内外的精美彩绘历历在目,犹如初生。不仅能看到活动的画面,现在,我们甚至还能打开手机,通过主题游戏体验一下亲身驾驭秦朝战车的感觉。“我们基于现场采集的数据,正在开发一款游戏。玩家可以以主观视角,亲身驾驶铜车马,感受‘大秦驭手’的成长之路。”研究中心韩冬副教授介绍,这款游戏开发完成后,将会给广大用户提供一款了解大秦文化知识的互动体验项目,既可设置于展馆,也可在线于移动端,且还会开发出VR版本,进一步来优化参观者的参与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仅能让国宝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穿越”而来,更重要的是可以采取预防性的保护措施,为文物“治未病”。天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历时10年,用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致力于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为珍贵文物撑起科技的“保护伞”。

“据统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超过78万处,而风化、风蚀、雨蚀以及人为破坏,甚至空气中的水分,都是它们每天都要面临的敌人。对于那些已经极其脆弱的文物而言,哪怕是游客脚步带来的震动,或是呼吸产生的湿气,都可能对它们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研究中心主任张加万带领科研团队与甘肃省敦煌研究院展开合作多年,亲眼见证并监测了敦煌壁画在数年时间内产生的变化。“以前我们主要依赖实验室模拟研究外界因素对壁画的危害,然而很难真正模拟出错综复杂的真实环境。”研究中心孙济洲教授说,任何一种“文物病”出现的背后往往有许多复杂因素,而此前由于缺乏检测手段和数据,一直找不到文物本体与风险源之间的关联性。

敦煌壁画彩塑精美绝伦,是中华艺术的一座“宝库”

团队选取了11个洞窟、47个监测点,开始持续性壁画和彩塑文物本体年度监测,运用相机精确重定位系统,重点对于此类文物易出现的4种典型病害,包括疱疹、酥碱、起甲、裂隙,以及病害严重等级、洞窟南北和层级分布以及开放状态等因素,通过微变监测技术对本体产生的微小变化进行准确感知与测量。同时借助图像分析、机器学习与摄影测量学等相关技术,对本体中的4类病害进行了多尺度量化分析。经过对敦煌莫高窟2014年至2018年部分壁画监测和分析后,团队首次发现了一年周期内的0.1毫米级壁画本体细微变化。

“通过比对前后变化,才知道壁画是怎么‘生病’的,才知道未来要怎么去预防。”研究中心冯伟教授说,这套“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正是科研人员对抗自然、挑战时间,保护人类文明的一件法宝。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故宫、拉卜楞寺等多个遗产地展开应用。

“我们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产生了太多珍贵的文物,不仅仅是艺术观赏性,在我们研究历史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科学价值。就像一座宝库,我们要好好保护它,更要挖掘出它的深层次价值。而我们的技术,很可能正是其中的一把钥匙。”中心主任张加万相信在文化遗产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一定大有可为。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何加林
何加林

大诗人王维的《山水诀》首句即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显然何加林先

 6件作品 404热度

聂成文
聂成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行草隶篆、或碑或帖各有特点。或如草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

 8件作品 1278热度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5915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7440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7495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7652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7804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10315热度

最新文章

氤氲有象 神意其中——山东美协顾问张宝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氤氲有象 神意其中——山东美协顾问张宝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访友定寻云外寺。”“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绿林红树石峥嵘,有客携

2025-09-09

云起峰更雄 松茂瀑愈急——中美协理事段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云起峰更雄 松茂瀑愈急——中美协理事段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五代时期的大画家荆浩在他的《笔法记》中,讲了他深入自然而见“洪谷”古松

2025-09-08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

大写意花鸟画,借助于书法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征,充分发掘毛笔和宣纸的表现潜

2025-09-03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生作品赏析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

皴笔奇崛苍莽而见山峰如耸、超拔挺立,线写朴拙嶙峋又见崖石纵横、峥嵘碐磳

2025-09-03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秦岭,这条犹如盘踞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龙,以巍峨的身躯横亘东西,成为中华民

2025-09-01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清代张惠言《水调歌头》

2025-09-01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先生作品赏析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

王俊平先生是以漫画闻名的画家,也偶作中国水墨写意画,往往笔写墨染富于天

2025-08-27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