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40年:承续 变革 开新

2018-10-29

文章来源:人民网|0
700次浏览

回眸40年,改革开放营造了开放的环境和良好氛围,给予中国美术以前所未见的发展机遇。当代画坛繁花满目、多元共生态势,是40年传承开拓、改革创新的结果。尤其让人欣喜的是新人辈出,年轻以及更年轻一代人的艺术潜能与探索精神得以充分展现。承续、变革、开新,这是中国画40年行程的三大主题词。

承续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老一辈画家焕发活力重登征程,刘海粟、李苦禅、王雪涛、陆俨少、关山月、黎雄才、亚明、宋文治、魏紫熙、赖少其等人在新作中均有新的开拓,更有画家登临艺术新高峰。重整画家队伍,增设创作机构,是这一时期中国画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几年之中,各地相继建立专业画院。北京成立中国画研究院,广东重设广东画院。江苏除原有的省画院,南京、扬州、苏州、无锡、南通、镇江、常州等城市都建起画院机构。全国各地与中国画相关的画会或研究会也很多。

1985年《江苏画刊》刊登《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一文,提出中国画“穷途末路”的惊人之论。虽赞同者寥寥,却把“中国画如何往前走”的严峻问题凸显在美术界面前。这场影响颇广的争论也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个转折点。85新潮美术的迷惘和躁动之后,是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兴起和社会转型。移植和参照西方现代艺术的文化反叛不再时尚,画坛进入贴近现实体验和寻找文化身份的理性阶段。回归传统,走近民间,寻找“中国元素”成为新的趋势。这样,便有了由美术史论界担当主力,对20世纪传统派巨匠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人的“重新发现”,还有对于文人画传统的再评价。承续传统文化精神,成为一时主流。体现在创作上,便是画家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知普遍增强,中国画凸显文化自信。

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陕西画家邢庆仁《玫瑰色回忆》和张明堂、赵益超《晓色初动》两件作品同获中国画金奖。《玫瑰色回忆》是人物画,一批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画面不描写情节,不是常见的叙事题材画法,却着意渲染一种缥缈迷蒙的情调。《晓色初动》的画面可能是一所陕北高原小学,但这不重要,重点在于这是一件细碎点皴、满纸朦胧的山水画,运用了不同常规的画法。作者都是新面孔,画法明显带入新气息。这一类作品获奖,体现出中国画一种更具容纳性、更鼓励创新的发展趋向。在此后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中,更能明显看到中国画获奖作品的多种品类、风格和个性。不论人物、山水或花鸟,也不论水墨写意还是工笔设色,画家们同样重视撷取传统或民族民间艺术中的有益元素。在题材选择、意境内蕴、语言手法的几个角度,都体现出中国画在承续,也在变革。画家们力求传达传统文化精神,以新的表达方式去适应当代观众的欣赏诉求。

尊尚传统,承续文脉,体现出应有的文化自信。不过,传承并非复古,也不等于单纯的守成。所谓文化的发展,需在延续中推进,由继承而创造,通过变革、创新而为后人积累文化财富。显然,由变革进而开新,这是当代中国画家义不容辞的使命。

变革

艺术上的变革,首先体现在观念与方法的更新和突破。改革开放以来,以王朝闻为代表的老一辈美术史论家,一边挑着研究重担一边培养新生力量。美术研究队伍随之迅速扩大,整饬史实史料,探讨艺术规律,介入创作论评。对中国画传统,对前辈大家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则让中国画的向前发展,获取坚实的理论支撑。也在对唐宋绘画,对黄公望、董其昌、石涛、吴昌硕及对文人画传统的重新省视研究中,美术家对中国画的深厚传统有更清晣的认知。《齐白石全集》出版后获得广泛关注,一批专家历时七八年编撰的十卷《黄宾虹全集》又获国家图书奖。深入研究黄宾虹,撷出其由传统内部发掘中国画继续发展的原动力,以承载传统精神的深厚笔墨功力而成一代大家的原因。这样的学术成果,对中国画的正本清源和如何发展作了正面回答,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由于这样的学术铺垫,维护传统文化价值,传承人文精神的潮流渐盛。“新文人画”创作群体的崛起,是对回归传统的一种探索。史论界对于中国色彩传统和日本岩彩的研究,也对工笔重彩领域的大面积繁荣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面对开放的世界,中国画视野大大扩宽。一方面,接纳新知,敞开胸怀承受外来艺术思潮撞击。另一方面,通过承继传统、借鉴移植和汲纳新法而推动艺术革新。史论界多称之为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观念更新和实践探索,都是中国画坛几代人,在多维度的空间上展开的。李可染以“苦学派”自居和对传统、素描及基本功的论述,吴冠中以笔墨形式突破为重点的艺术创新,周韶华重振汉唐雄风的呼吁和创作试验,周思聪一系列“以个人之心直面人类”的水墨创作,都为中国画创作实践的多元化探索提供了示范和启迪,在其时中囯画坛上产生深广影响。

稍梳理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画坛出现过不少让人记忆犹新的热词:“转型”“新文人”“新写实”“新写意”“新工笔”“都市风”“实验水墨”……这些先后出现的名词或是一种旗号,或是一股思潮,或是一拨群体,都成为一时热点。众声喧哗的背后,有其时画坛对于风格、题材、观念、手法的探索,还有艺术取向与价值标准的论争。由思想开放而求变革,由开新而发展,中国画走在往现代转型的道路上,越来越明确地体现出文化自觉。

开新

立足于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才会有坚实的文化自强。取法民间艺术,回溯文人传统,试验材料肌理,探究现代水墨,中国画的开新是以现代人的精神诉求为起点,向多方位艺术空间展开的探索之旅。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可看到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刷新,题材领域扩大,语言形式多样,个性风格成为画家们的自觉追求。

这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景。由林风眠开辟的融汇中西艺术的方案,由于更多人参与试验获得了更大拓展。将西方块面结构和中国画点线韵律融为一体的吴冠中备受关注。接踵而来的,是将色彩表现融入水墨语言,对形式美造型手段的探索。大胆一些的拓展,是引入西方夸张变形以至抽象派语言。另一部分画家为了表达现代都市的精神心像,放手与传统拉开更远距离,将中国水墨元素和西方当代艺术观念嫁接在一起。由于游离了中国画的常见规范,某一类表现性较强的作品或以新的名义参与全国美展“综合材料”或“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之类大展评选。改革开放年代的艺术,交叉、融合、重组和嬗变本就是发展的常态。应当说,不论借用中国水墨还是工笔重彩,题材是人生、景物或都市,也不论形式语言偏向传统、中西融合或全新实验,只要是拓宽了艺术表现的空间,适应了当代观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这样的艺术试验和创新都值得鼓励。

开放的社会氛围才会有创作上的繁茂。艺术创作活跃的若干地区,逐渐形成了群体和地域特色。一些底蕴丰厚且有人才优势的地区,或有意识地强化地域特色和培育地方画派。新海派、新浙派、新金陵画派、黄土画派、新学院派、漓江画派等等,一时名目难以尽数,多样化生态进一步夯实。而在现实主义方向的创作上,更接连产生了一批批有广泛影响的作品,艺术水准到达新高度。如周思聪《矿工图》,郭全忠《万语千言》,周韶华《大河寻源》组画,杨力舟、王迎春《黄河组画》,吴冠中《春雪》,赵奇《重逢》,谢振瓯《大唐伎乐图》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力作。画坛后起人才兴盛,为改革开放时代一大特色。一批中青年画家,如贾又福、王晋元、张步、林丰俗、徐希、马振声、赵华胜、冯远等崛起,何家英、唐勇力、田黎明、袁武以及更新一批青年才俊又接续上场,呈现出充沛活力和艺术创新锐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周思聪的中国画《人民和总理》、沈尧伊的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李伯安的水墨巨制《走出巴颜喀拉》、冯远《世纪智者》、赵奇《京张铁路·詹天佑和修筑它的人们》等作品,都能在宏大叙事主题下展现出鲜明个性特征,承载着新的时代气息。近10余年来,与民族、国家、历史、社会现实相关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大工程接连上马,规模大,投入大,社会影响也大。20099月,中国美术馆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106件作品中有中国画作品40件。唐勇力《新中国的诞生》、袁武《东北抗联》等,是这项工程中的力作。2016年,历时5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146件作品中近四成是中国画巨幅作品。其中有宋雨桂《黄河雄姿》、林海钟《鉴真东渡》、任惠中《文景之治》,唐勇力《盛唐书画艺术》、林蓝《<诗经>——长歌清唱》等。这批新作体现出美术家更注重发掘中华文化资源,承传中国绘画传统,表现题材和语言手法也更趋多样化。画家们再不像前几年那样简单化借用传统的符号,而是尽力让民族艺术传统与当代精神有机整合融通。中国画抒情性、写意性的特征被合乎情理地融入了历史题材人物画创作语言中。

中国画长枝老干,大叶硕果。改革开放给予中国画新的发展机遇,让艺术家充满创造活力。40年来的中国画,呈现出各种题材不同品类齐头并进的繁茂形态,在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上有着前所未见的丰富性。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704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66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789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74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54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90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82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091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