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的金陵画坛:并不仅是龚贤等八家

2018-12-13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0
754次浏览
  原标题:十七世纪的金陵画坛:并不仅是龚贤等八家,还有董其昌髡残等

  萌生于十七世纪明清交替之际的“金陵画派”,也称“金陵八家”,以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为代表,又不仅限于这八人,还包括张修、谢成、陈卓、盛丹、蔡泽等人,为明末清初中国画坛的重要流派。在清初画坛上,“金陵画派”是独立于“四王”正统画派之外的一个创作群体,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对清代乃至民国画坛影响深远。12月8日,由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共同策划与主办的“金陵盛迹——十七世纪的金陵画坛”,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厅拉开帷幕。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从中国美术馆获悉,此次展览分为“金陵先声”、“金陵八家”、“金陵别样”、“金陵妍丽”、“金陵余韵”五个部分,共展出两馆馆藏涉及“金陵画派”绘画的40多位名家的81件(组)书画精品,从董其昌、蓝瑛、查士标到“金陵八家”、石涛、髡残,再到金陵女画家,其中不乏宗师巨匠与赫赫名迹,充分展示了金陵画坛人物之俊彦,绘事之昌盛。展览持续至2019年1月1日。

龚贤 《千岩万壑图》局部龚贤 《千岩万壑图》局部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此次以两馆收藏的81件套经典书画作品为基础,梳理和展示十七世纪金陵地区的绘画史,举办展览,旨在为观众展开令人心动的图卷,感受当时画家的心象,体悟文意与古风,与古人对语,延长生命的视野,且为当代生活启迪新意,为当代创造汲取资源。也通过这次展览,增强两馆之间的良好互动,也是对传统文脉的深入梳理与接续,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龚贤 《千岩万壑图》局部龚贤 《千岩万壑图》局部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道,“此次展览南京博物院共拿出70件套精品收藏,其中就包含14件一级品、25件二级品,这些作品都有一种清新静谧的气质,不染世尘,画面中表现出落寞孤寂、清冷高雅,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他们取法五代、两宋时期的传统,以金陵的某些实景为基础,着意诗化处理,笔墨精致细腻,成为明末清初金陵地区绘画的主流审美。在画法上则善于从生活经历和山水实景中领悟创作的手法,写实性较强。”

  明清之际的朝代更迭,使得金陵又成为政治上极为敏感且十分微妙的地区,金陵一下子涌入了许多明朝遗民,他们流连于金陵的山水草木之中,或造访、或游历、或定居,或客留、或鬻画、或课徒,将个性、学养以及或积极、或消极的政治立场寓意于他们的画作和画题中。以致金陵的文化氛围浓厚,绘事活跃。这些云集于金陵的画家逐渐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艺术群体,即“金陵画派”。

董其昌 松溪幽胜图 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董其昌 松溪幽胜图 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萌生于十七世纪明清交替之际的“金陵画派”,也称“金陵八家”,以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为代表,又不仅限于这八人,还包括张修、谢成、陈卓、盛丹、蔡泽等人,为明末清初中国画坛的重要流派。在清初画坛上,“金陵画派”是独立于“四王”正统画派之外的一个创作群体,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对清代乃至民国画坛影响深远。

  “金陵画派”虽师承不同,但却有着相近的艺术意趣。在王朝更替、民族矛盾激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大多隐居不仕,醉心于绘画,遁迹于山林,没有过多受到摩古之风的影响,因此,作品都有一种清新静谧的气质,不染世尘,画面中表现出落寞孤寂、清冷高雅,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他们取法五代、两宋传统,写实性较强。而且在画法上则善于从生活经历和山水实景中领悟创作的手法,用硬直之笔,作整饬的线条,注重笔墨的整体感,讲究墨色的对比和映衬,从而成为了明末清初金陵地区绘画的主流审美。

高岑 秋山万木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高岑 秋山万木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樊圻、吴宏 寇白门像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樊圻、吴宏 寇白门像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创作的山水,往往因景、因情、因感受不同而富于变化,或苍润,或飘逸,或清秀。其以龚贤为首,早期空灵、淡远,以线勾出轮廓,稍加皴擦即止;至中晚期则采用多遍反复皴染之画法,谓之“积墨”笔法。现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李可染都从龚贤的画法中得到启迪。

  金陵前贤

  明末,金陵文化界以文士为其主导,既有在朝身居高位的官员,也有在野的隐士与苦读的青年才俊。他们大多能坦然面对明末社会政治状态,常常徜徉于山水名胜之间,以写书作画为娱。松江董其昌曾短暂为官南京,半官半隐,成为十七世纪初文人逸士的典型,为许多文人所效仿,所作山水画风在文人画家群体中影响颇大。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各地的职业画家为繁荣的商业文化吸引,纷纷流寓南京。而金陵本地籍的半文人半职业画家悠游翰墨,多沉浸于明末的吴派、松江派、浙派(武林派)、新安派等的画风之中,基本上保存着典雅的痕迹。

杨文驄(款) 悬崖观瀑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杨文驄(款) 悬崖观瀑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
查士标 竹暗泉声图轴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查士标 竹暗泉声图轴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弘仁(款) 水墨山水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弘仁(款) 水墨山水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

  ?金陵八家

  “八家”之名,初见于康熙初年,周亮工《读画录》记载,王弘撰《西归日札》则有《善画八大家记》流传,后张庚《国朝画徵录》、乾隆十六年(1751)《上元县志》等转述,说法略有出入,但揭示出十七世纪中后期金陵绘画的主流审美趣味。所谓“金陵八家”,实是对于当时金陵画坛主要人物的总称,因画风相近,将之归纳一起,视为“八家”,代表者如张修、谢成、叶欣、樊沂、樊圻、吴宏、高岑、胡慥、谢荪、邹喆、陈卓、盛丹、蔡泽等人。他们取法两宋院体,以金陵的某些实景为基础,着意于诗化处理,笔墨精致细腻,成为明末清初金陵地区的一种风尚。同时,他们又善于延续明中期以来的文派特色,设色清丽,富有诗情,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金陵设色风格,从而将怀旧书写转化成冷清的孤寂。?

陈卓 桃源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陈卓 桃源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吴宏 冈陵祝寿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吴宏 冈陵祝寿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吴宏 柘溪草堂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吴宏 柘溪草堂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邹喆 山川小景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邹喆 山川小景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金陵别样

  十七世纪的中国历经着有史以来罕见的巨变,曾为明代南都的金陵在复杂剧变的时代中,影响尤其深刻。七处、程正揆、程邃、胡玉昆、张风、髡残、龚贤、吕潜、石涛等人构成了一连串的遗民画家序列。与职业画家不同,他们在明清朝代更替的背景下往往以水墨方式抒发文人思想,弥漫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感伤情怀。他们大多追求一种特殊的复古倾向,表达了一种沉痛的文化失落感。正因为他们,金陵开始出现了一种纯粹形式上的复古主义的绘画风格。

  石涛 江干访友图? ??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

石涛 灵谷探幽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石涛 灵谷探幽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龚贤 山壑桥亭图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龚贤 山壑桥亭图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
龚贤 夏山过雨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龚贤 夏山过雨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金陵妍丽

  晚明清初,市民生活发达,声色犬马,文人名士狎妓之风盛行,十里秦淮成为旧院别馆林立之地,由此催生了诗文、书画、曲艺相结合的青楼文化,涌现了一批能诗善画的名妓,譬如顾眉、董白、卞赛、李香君、寇湄、马守真、柳如是、陈圆圆等“秦淮八艳”。她们才貌双绝,与名士交往,画艺精进,并参与到文人的唱和之中,成为明末清初繁荣的消费文化的象征。对她们来说,绘画既是用以谋生、竞争的手段,又是借以消除内心积虑的工具。

马守真 兰花图1570年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马守真 兰花图1570年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
顾眉 花柳图  1632年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顾眉 花柳图  1632年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

  金陵余绪

  十七世纪末,金陵画坛颓势已现。明末清初金陵画家们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虽然秉承家法,但大多亦步亦趋,其画学枯萎,画路窄贫,画风纤靡。而画面气格日渐卑弱,笔墨亦日渐疲软,结构缺乏变化,有成绩者可谓乏善可陈,高荫(高岑子)、高遇(高岑侄)、何亢宗(高岑徒)、邹坤(邹喆子)、樊云(樊圻子)、郑淮(樊圻徒)、胡濂(胡慥子)、陆逵(胡慥徒)、龚柱(龚贤子)、宗言(龚贤徒)等人,传移摹写,一切都在规矩之中。除金陵八家弟子外,柳堉、周璕等人独辟蹊径,跃出八家之囿。

武丹 秋山林屋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武丹 秋山林屋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宗言 溪桥茅屋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宗言 溪桥茅屋图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谈到美术馆和博物院之间藏品资源的互动,吴为山馆长表示,“中国美术馆近年来实施的捐赠与收藏系列展、典藏活化系列展、学术邀请系列展、国际交流展系列、新年展系列等已经渐成体系。我们不仅专注于对本馆藏品的梳理与推广,更致力于推进国内外的馆际交流工作,实现藏品和学术资源的高度共享,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服务。用好藏品,不仅仅是每一个美术馆和博物馆围绕自身的建设而设定,更应该建立一个加强馆际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中国美术馆和南京博物院作为国家级美术馆和博物馆,也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对未来中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协同发展和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龚良院长在为展览撰写的前言中也强调,“南京博物院以丰富的馆藏享誉业界,其中明清书画自成体系,颇具特色。吴门画派、娄东画派、虞山绘画、金陵画派、扬州八怪、海上画派、京江画派等大大小小书画流派的典型之作,不一而举,基本涵括明清各家各派、各种风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收藏。近年来,随着馆际之间资源互补、共享,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这些藏品不断走出南京博物院,被国内外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引进,广受社会各界的青睐和公众的好评。”

  据悉,展览持续至2019年1月1日。(图文均由中国美术馆提供)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何加林
何加林

大诗人王维的《山水诀》首句即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显然何加林先

 6件作品 329热度

聂成文
聂成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行草隶篆、或碑或帖各有特点。或如草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

 8件作品 1191热度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5827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7371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7422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7581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7745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10235热度

最新文章

氤氲有象 神意其中——山东美协顾问张宝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氤氲有象 神意其中——山东美协顾问张宝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访友定寻云外寺。”“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绿林红树石峥嵘,有客携

2025-09-09

云起峰更雄 松茂瀑愈急——中美协理事段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云起峰更雄 松茂瀑愈急——中美协理事段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五代时期的大画家荆浩在他的《笔法记》中,讲了他深入自然而见“洪谷”古松

2025-09-08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

大写意花鸟画,借助于书法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征,充分发掘毛笔和宣纸的表现潜

2025-09-03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生作品赏析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

皴笔奇崛苍莽而见山峰如耸、超拔挺立,线写朴拙嶙峋又见崖石纵横、峥嵘碐磳

2025-09-03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秦岭,这条犹如盘踞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龙,以巍峨的身躯横亘东西,成为中华民

2025-09-01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清代张惠言《水调歌头》

2025-09-01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先生作品赏析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

王俊平先生是以漫画闻名的画家,也偶作中国水墨写意画,往往笔写墨染富于天

2025-08-27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