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守艺人:把民间地摊戏唱下去

2019-01-24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0
838次浏览

“崆峒笑谈最初主要以‘闹笑话’为主,说的是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唱的是邻里之间的趣闻轶事。”甘肃平凉“崆峒笑谈”传承演艺中心主任李丹宇日前介绍说,笑谈是农民自己创作的,除了要保留“原汁原味”,探索通过艺术“包装”,使其登上大雅之堂,要把咱老百姓的“地摊戏”一直唱下去。

崆峒笑谈又称笑摊、笑坛,俗称“谝干传”或“丢丑”,是一种以逗乐为主的传统民间小戏。《东京梦华录》中记有“学乡谈”,《笑史》中有“世所传笑谈,乃其影子”的记载。主要流传于甘肃平凉地区,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图为李丹宇介绍崆峒笑谈剧团表演服装。魏建军摄

李丹宇介绍,崆峒笑谈大约形成于宋元年间,成熟于明清两代,盛行于清末和民国初年。其剧目内容多为民间日常生活的纠葛、琐事,包含笑料,也有青年男女爱情小故事。从内容到形式均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是其语言,朴实生动,通俗机智,幽默又耐人回味,“它是喜剧,又是丑戏。”

“尽管一上场你就知道什么人物,但是每个演员的表演方式不同,效果总是出乎预料,这也正是笑谈的魅力所在。”李丹宇说,发展成今天的小戏,说唱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从刚开始单个的闹笑话、讲故事,发展到两人传统相声似的一唱一和,再到几个人同时表演,每人扮演不同角色,“但崆峒笑谈所有的曲目,都是喜剧,没有正剧和悲剧”。

李丹宇说,一般在演出大戏之前,会先演一些笑谈,正因为是喜剧,以此来热场。然而更多时候,笑谈还是在民间,在街头、在大院,点一盏煤油灯,用胭脂画两个红脸蛋,扎个红头绳,甚至穿着破棉袄、破鞋,人们就开始了“想唱就唱”的娱乐生活。

而对于农村人而言,乐器和服装,相对比较缺乏。“他们是本着有什么用什么。”李丹宇告诉记者,有一个二胡也能唱,有一个板胡也能唱,有一个三弦也可以唱,好多乐器借用的是耍社火的道具来演出。村里过年过节,村民搬新房等都会用笑谈来助兴。

李丹宇坦言,笑谈是老百姓自己的东西,是一种口头文学,有时候“艺术性”不高,但是反过来讲,它能够把一个小的笑话,能够改编成一个剧目,立起来,作为一个立体的艺术让人们欣赏,难能可贵。至于它为什么缺乏“思想性”,因受当时封建思想统治的影响,不敢讲政治,只能讲笑话,让大家高兴就行。

“凡是走入了这个行当的人,不知道他们的热心从哪来,特别热爱,又没人给他们钱。”李丹宇对此感同身受,很多老艺人,在串门聊天的同时,也不忘“切磋”唱功,探讨新唱法。然而,随着老一代的艺人逐渐离世,原汁原味的笑谈越来越少。

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凉开始对崆峒笑谈进行了挖掘整理,平凉文史第五辑《戏剧史稿》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笑谈”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直到2007年,原崆峒区秦剧团又组织人员多次深入农村,向笑谈传承艺人虚心请教,挖掘、整理、保护遗存剧目。“只要听说谁会唱,就去找寻。从乡间小路到田间地头,搜集到了最鲜活的原生态资料。”李丹宇说。

像李丹宇一样的老艺人,都希望笑谈能在原生地继续传承。然而,由于资金缺乏,导致传承“热几天,就凉了”,无法长期坚持。他说,“虽然省里一次性拨款支持建了传习所,但没有一定的活动经费来扶持当地农民演出,原地保护、原地传承举步维艰。”

2011年,“崆峒笑谈”被正式列为甘肃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崆峒笑谈开始与崆峒武术“一文一武”,经常同台展演,向南来北往的游客展现当地老百姓的民俗文化。

据了解,该传习所自2005年投入使用以来,先后挖掘整理、编排演出“崆峒笑谈”传统剧目20余出,创作演出现代秦腔戏2台,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进社区等活动170余场。目前,该演艺中心已成为乡镇(社区)笑谈业余剧团的培训基地,累计完成演出65场次。

李丹宇表示,崆峒笑谈是地摊戏,要供今天的人来欣赏,首先要保证它的原汁原味,然后与时俱进,完整剧目,加强艺术性,使其登上大雅之堂,供更多人欣赏。同时,帮助恢复民间“崆峒笑谈”剧团,举办原生态汇演,培养传承人,留住黄土高原上的这一民间文化精粹。

现年60岁李丹宇10岁就已入行,“科班出身,演了一辈子戏,我想好好休息一下。”他说,工作了50年,每天都想着明天要干什么,半年后退休,他想过一个月非常懒散的生活。不希望有任何打扰。虽是这么说,但不可否认,他心里最惦记的,还是崆峒笑谈。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聂成文
聂成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行草隶篆、或碑或帖各有特点。或如草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

 8件作品 856热度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5329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7011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7076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7242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7456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9841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8274热度

最新文章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

大写意花鸟画,借助于书法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征,充分发掘毛笔和宣纸的表现潜

2025-09-03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生作品赏析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

皴笔奇崛苍莽而见山峰如耸、超拔挺立,线写朴拙嶙峋又见崖石纵横、峥嵘碐磳

2025-09-03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秦岭,这条犹如盘踞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龙,以巍峨的身躯横亘东西,成为中华民

2025-09-01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清代张惠言《水调歌头》

2025-09-01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先生作品赏析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

王俊平先生是以漫画闻名的画家,也偶作中国水墨写意画,往往笔写墨染富于天

2025-08-27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

“一生画兰,半世画竹”画竹必是成竹在胸之人才可为之的事业,而成竹在

2025-08-25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