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风雅 宋代茶道背后的收藏美学

2019-02-25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0
563次浏览

[壹]日常茶事宋代茶道风雅热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今天常说的这句话,就是来自宋人俚语,可见茶文化在宋人生活中的地位。而一场宋代茶事中,精致考究的茶器之美,以及器物背后的审美意象,其实都反映出宋瓷的艺术追求与宋人的生活美学理念。宋瓷在收藏界屡创高价,不少民间藏家争相收藏,大多也是为其风雅美学之巅峰倾心所致。

一个标准的宋代茶道是怎样的?与我们现代人散茶泡法不同,宋人饮茶法脱胎于唐代煎茶之法,称为“点茶”,也就是茶饼经炙烤、碾磨成末后,投入茶盏调膏,以沸水点注调出茶沫的冲茶方法。

炙茶(用炭火烘焙茶饼)、碾茶(用碾磨将茶饼碾研成粉末)、罗茶(用绢罗筛茶,成均匀粉末)、候汤(选水与烧水)、熁盏(温热茶盏)、调膏(注入少量热水拌和茶末,调成膏状)、点茶(冲注热水入盏)、击拂(用茶筅调匀茶水,并击出茶沫),程序井然。在南宋刘松年的《撵茶图》中,这一套娴雅的宋代点茶规制得以呈现,常被引用。

而从点茶引发的斗茶,则是宋代茶事中的盛事。在《知否》剧情中,也有大篇幅的展现。简单来说,斗茶所斗者,正是点茶注汤击拂时在盏面产生的白沫。从北宋蔡襄《茶录》与宋徽宗《大观茶论》中,也能看到评判标准:以茶沫(汤花)出现快慢、色泽和均匀程度、茶盏内沿与茶沫相接处有无水痕、“咬盏”程度等加以评定。

一场茶事下来,从饮食器具中分离而出的茶器,更是名目繁复,风炉、汤瓶、茶碾、茶罗、茶磨、茶筅、茶盏等轮番登场,讲究程式礼法,十分考究。宋代审安老人的《茶具十二先生图》中,就以传统的白描画法,将十二件茶具称为“十二先生”,赐各物以姓名字号,冠以职官,将茶具之用与礼制联系在一起。

“皇风宋韵——宋瓷与宋人生活”策展人刘斌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用了半年时间筹划的此次展览,是广州博物馆携手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共同举办,精选的百余件宋瓷,诠释宋人追求的简约之美与浑然天成的艺术。希望不仅‘让文物活起来’,也望借此宋瓷中的生活细节之美,对今人的审美生活有借鉴意义。”

[贰]器以载道茶器中的宋瓷之美

“器以载道,格物致知”。器物的实用功能背后,总是蕴藏着不同时代的美学意义。宋徽宗喜爱的建盏,当然有黑釉盏有利于“浮乳”的保持和留痕的功用,但原本在民间是粗瓷的黑釉,与白色茶汤形成一种黑白对比的禅意悟道,返璞归真,体现出道法自然的意境。而为了点茶时的“注汤力紧而不散”,汤瓶的壶嘴修长,成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茶具。

详细考证了两宋时期饮茶方法、茶具的变化的学者扬之水表示,宋人讲究的‘四般闲事’,焚香点茶、挂画插花都不是宋人的创造,但却是宋人从这些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并且因此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审美基调。

随着宋人“点茶”成为风尚,茶道也成为日常,茶器也发展出自己的规制,从造型、纹饰和器物组合上都有与前朝不同的变化。

“唐宋时期茶具从饮食器中剥离出来,自成体系。宋代茶具有金、银、铜、铁、瓷、石各种材质,以陶瓷制品为大宗。与唐代相比,宋代茶道整套茶器,在数量上趋于简化,与明清相比则是要复杂和程式化些。而且宋人茶器的使用配套和点茶的仪轨,也固定了下来,影响到我们今天看到的日本茶道与茶器收藏。尽管都是饮用抹茶,但唐代是煮茶,而宋人流行注汤点茶,且推崇茶有真香不加外物饮用。但像茶碾子、茶罗等物,又继承了很多唐代茶器中的元素。另茶托与茶盏的固定搭配,也是宋代固定下来的。唐代煮茶重在味,而宋代点茶,更有技巧性,审美趣味也更强烈。”刘斌表示,从展览中,不同茶器的规制,便可看出宋人对饮茶之道的审美意趣。

宋代陶瓷茶具不饰繁缛,独以造型、釉色取胜,凝聚着宋人取法自然的审美情趣。例如宋代茶道崇尚白茶黑盏,因此催生了宋瓷中以黑釉为代表的深色茶盏的兴盛,其中以福建建阳窑之茶盏最为著名,为宋徽宗之爱。北宋晚期更是为宫廷专门烧制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进琖”等款识。

此外,宋代茶道中最常见的茶器,还有点茶所用的汤瓶、茶托盏和储茶所用的盖罐等,各大窑口均有生产。无论深受宋朝皇室尤其是宋徽宗个人艺术爱好影响的官窑瓷器,还是讲究实用、灵活多变的民窑,都多原地呈现在日常生活的一场场茶事、一道道器具中。

“在传世的宋画以及许多墓葬壁画中,我们发现宋代是非常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美感的。宋代的许多墓葬壁画,主题是夫妻对坐宴乐,更多日常生活场景,而非如汉代时大多数是修仙祥瑞。其实,宋人讲究的‘四般闲事’,焚香点茶、挂画插花,都是世俗化热爱生活的表现。这也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人们才会对生活细节精益求精。所以宋瓷以极简主义为审美风尚,但瓷器烧制的工艺非常多元,尚古而不泥古。在皇室的推崇下,宋代民窑在生产仿官窑瓷器的同时,装饰技法更加多样,例如宋瓷已有从传统书画技法中汲取灵感,绘制出豪放洒脱的釉彩装饰,以福禄寿、缠枝牡丹和婴戏图等喜庆主题,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世俗生活场景的反映。”

[叁]美学第一宋瓷收藏成“网红”

已经成为宋代美学代表的宋瓷,近年来在收藏市场,每有精品出现,就会受到藏家关注。在2018年底的佳士得秋拍中,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茶盏就拍出5600万港币。

其实宋瓷的收藏,从明清时已成为潮流,据传乾隆皇帝就为其内库收藏的每一件宋瓷都题了诗。而国内收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到2012年香港苏富比(微博)拍卖了一件汝窑洗,创出2.3亿港元高价,不少过亿的天价拍品,逐渐受到收藏界关注。

而受到宋代茶道影响深远的日本,则成为海外收藏宋瓷的另一分支。例如2014年苏富比上拍的一件由日本收藏家坂本五郎所藏的“克拉克旧藏北宋定窑大碗”,最终以1.468亿元成交,引起轰动。有民间收藏家表示,随着一些考古发现,学界认为,或许日本对宋瓷的收藏比中国还早。来自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美术工艺学部教授森达的研究也指出,在日本列为国宝的14件陶瓷中,其中8件都是中国陶瓷,其中有4件为宋代建盏,3件为宋元时期龙泉瓷,1件南宋吉州窑瓷。

“不过,以目前收藏市场表现看,尽管在日本茶道这种延续了宋人茶文化的国度里,建盏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目前建窑中最贵的几件,价值也不比汝窑低。不仅因为汝窑自明代开始,就位列宋五大名窑之首,备受推崇。主要还是官汝窑烧造时间段,存世数量少,据相关统计,汝窑目前传世不过百件,完整件大多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博物院,少数藏于海外收藏机构或私人藏家中,因此汝窑残件也受到藏家关注,成为收藏的一支。”

其实在宋瓷的收藏潮流中,不光汝窑,就连资深拍卖行宋瓷专家也表示,由于瓷器是生活中常用器,很少能见到一件完美无缺的宋代瓷器。但宋瓷收藏爱好者,喜爱的更多是宋瓷整体的一种美学精神,釉色与形制线条上的古典纯洁感。因此即便难免磕碰,也开始从元明清的繁复美学,转向宋代的简约美学。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春茶事。”春天是风雅事最适宜发生的季节,苏轼所描述的“且将新火试新茶”,其实在宋人生活中是日常高频出现的场景。在近期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每集必定会出现的宋人饮茶场面,让人一窥宋人日常而考究的饮茶之道。

一个标准的宋代茶道是怎样的?宋瓷茶具背后所隐含的美学观与收藏观是怎样的?作为收藏界“网红”的宋瓷,频频拍出高价的汝窑定窑建盏,在这场风雅茶道,呈现出怎样的器具之美与生活之美?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是否统一?

目前正在广州博物馆展出的“皇风宋韵——宋瓷与宋人生活”展,用百余件宋瓷精品,以及主题式陈列,带你从器物入手,领略宋人日常生活的风雅之韵,了解宋代“四般闲事”背后的风雅生活美。

[肆]诸色茶器典型宋瓷茶器赏析

[汤瓶]

首先是煮水器具。宋人以“执壶”作煮水之用,称为“汤瓶”,是点茶最重要的器皿。宋人盛水执壶汤瓶多呈喇叭形口,口沿呈内弧形向下收缩,形成类似觚状的颈部造型,曲柄从口沿或口沿稍下处呈环状收至肩部,整体比例协调,呈现俊秀之美。腹部多为瓜棱形,借鉴金银器样式,瓶嘴处设计凸显宋人妙思。如宋徽宗《大观茶论》载:“注汤厉害,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欲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末欲圆小而峻峭,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

[茶盏]黑釉为上

由于宋时斗茶崇尚茶沫鲜白,以纯白色为上,以黑盏盛茶,在茗战中最能凸显茶汤之色和汤花之白,因此催生了宋瓷中以黑釉为代表的深色茶盏的兴盛。其中以福建建阳窑之茶盏最为著名,北宋晚期更是为宫廷专门烧制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进琖”等款识。

建窑之外,宋代定窑、吉州窑、耀州窑以及四川广元窑亦受时风影响,生产黑釉茶盏,各具特色,如吉州窑鹧鸪斑纹盏和木叶纹盏,均为茶具珍品,时人以诗文“鹧鸪斑中吸春露”誉之,木叶纹盏暗含禅意,受到此时吉州禅宗兴盛影响;耀州窑以刻花、印花装饰手法闻名当世,并将此法融入黑釉茶盏中,所产双凤牡丹纹盏别具一格。虽同为黑釉茶盏,宋人却能因时因地而变,发展出不同品种,宋瓷之美在于单色却不单调,此为一例。

[茶托]

茶托约出现于晚唐,两宋时期随饮茶之风普及而盛行,造型愈加多样,一般与茶盏配套使用,可隔热、防倾倒,体现宋代茶文化内涵的提升。宋代许多窑口都生产瓷质盏托,但在建窑窑址考古发掘和出土实物中并未发现配套的瓷盏托,据传世宋、明绘画,宋人使用建盏时更爱与朱漆盏托配套使用。宋人讲究生活品位,在细节处展露。

[盖罐]

除冲点器皿极其讲究以外,由于茶叶的质量与斗茶胜负密切相关,加之宋人对精致生活的极致追求,故贮存茶叶也要以制作精美的盖罐加以存放。盖罐通常器形或沉稳或洗练,纹样突出,刻画工艺精美,富有立体感。宋人对宋瓷美感的巧思精造,渗透于方寸茶席之间。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728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82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812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8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70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96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92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108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