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

2025-04-03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50次浏览

   新时代以来,人物画创作在形式语言上有了较大突破。从工笔重彩的精致叙事到水墨写意的意象表达,从现实主义的宏大叙事到个体生命经验的微观刻画,艺术家以多元的视角和实验性的手段赋予了人物画新的精神内涵,一大批具有革新意识的人物画家和代表性作品应运而生,这种革新,既是艺术本体的自觉,也是时代变革的镜像。

   那么,在百年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总体面貌作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与研究?近日,中国国家画院推出“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学术研讨会暨邀请展,一方面,选取20余位在当代颇具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探索人物画创作的最新面貌,展示艺术创作中的语言革新;另一方面,以展览促研究,邀请专家学者与艺术家参与,共同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探索并阐释时代精神的内核。


01

深耕语言破解难题


   综观展厅可以看到,参展艺术家大都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他们既通过师辈联结传统、守正创新,也走出国门赴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参观、学习。在他们笔下,有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英豪,也有现代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他们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的人物形象,以不同方向的人物画语言革新为中国人物画的守正创新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个案。

  

   比如,史国良的作品在素描造型与笔墨结合上达到了高度统一,他通过精湛的素描技巧和独特的笔墨语言,展现了对空间透视和人物造型的深刻理解。赵建成的历史人物画是从照片中转化而来,但他通过艺术处理,对人物的精神性和画面空间感进行了深入塑造。田黎明的人物画强调了水墨语言对光色语言的转换,通过减弱古典人物绘画的造型感,赋予了作品更加鲜活的光色变幻,始终保留了中国画语言“润”“秀”“雅”的品格。同样,周京新也去掉了人物轮廓线,以不断变化笔形的淡墨体现图像的时代之韵。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看来,这些画家在富有个性语言的探索过程中,也遇到了现代中国画语言的共同难题,如多人物组合如何通过笔墨体现相互叠合?单体人物如何通过笔墨对形体的塑造体现绘画的凝视感?笔墨的写意性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发掘被塑造对象的精神世界?具体而言,史国良需要克服多人物组合时线条交织的复杂结构问题;赵建成在完全用光影塑造体量空间时,需要解决用笔的难题;田黎明、周京新的艺术语言对于他们表现复杂人物关系的能力提出挑战……这些都是当下人物画语言需要破解的难题,也是推动人物画语言不断拓展创新的支撑点。


   “创作重在‘创’字,一个画家要有所作为,就需另辟蹊径。”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一直致力于“写意工笔”的探索,为此他做了很多尝试,如《梦·蝶舞》通过平面化处理实现视觉诗性;《梦·花飘》以梳妆女子与飘落花瓣构成存在主义思考;《梦·鱼乐》借意象表达被关注、被观赏的状态与心态;《我·我们》用戏剧脸谱解构职场女性的多重身份;《对话安格尔》则以中国画的语言对安格尔作品进行翻译性再创作,实现三重对话:作者与安格尔的交流对话、中法两种古典艺术的互文阐释、东西方审美追求之间的范式碰撞。

   尚辉表示,当下人物画在语言变革中正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态势,只有不断深耕人物画语言,在协调造型、图像和笔墨之间的关系上形成新的突破,才能真正迎来人物画发展的高峰。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

明日之子(国画) 2025年 冯远


怒族鲜花节·生活如歌(国画) 2020年 陈孟昕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

王辅民  角色·现实之三(国画) 2025年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

赵建成  人是生命的光(国画) 2021年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

高云  对话安格尔之二(国画) 2018年



02

将传统基因和时代底色融于一体


   回顾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人物画,从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徐蒋体系”的建立和“新浙派”的崛起,再到“85新潮”时期西方现代主义对人物画的影响,都印证了一点,即时代精神和语言革新是中国人物画创作发展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0世纪的人物画,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主题,或表达世俗情怀,或为国难写真,或为人民写照,或表达自我个性……进入新时代,抒写家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家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认为,人物画家应该以水墨为媒介去反思技术异化,聚焦当代人的生存境遇,通过这样的方式,突破传统的藩篱和现实的“屏幕”,走进人心、走向未来。其次,要重构“笔墨当随时代”的现代性。语言变革有两种路径:一是强化水墨的语言特质,对人物的深入刻画、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都有助于强化笔墨的表现力,丰富人物画的精神内涵;二是跨媒介的语言革新,利用数字媒介拓展水墨边界,但须警惕技术的异化与审美的游戏化。最后,要建立一个基于本土的批评体系和理论体系,确立中国人物画当代的价值坐标。

   相较过去以历史叙事、风俗记录为主的创作,现在的人物画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个人生存的观照。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谈道,21世纪艺术发展呈现出多元、多样、多态的表现方式。在多种面貌下,时代精神体现为作品对当下社会、文化的深刻反映,同时又将传统深植其中。

   如何将传统基因和时代底色融于一体,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笔墨与造型的最佳契合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于洋举例说,20世纪50年代初,浙派人物画的风格样式是以素描造型改造并替代传统笔墨观念,人物造型追求写实,画面形式相对单一。到了20世纪60年代,浙派人物画逐渐重视对传统中国画笔墨的理解与研究,从人物形神、笔墨结构到色彩表现都力求从传统中寻找本源,减弱素描的痕迹,凸显以简括的笔墨语言表现人物的造型。尤其是对于素描与中国画造型关系的深度思考与实践,触及了现代中国人物画的核心问题。可见,造型与笔墨、形与神、题材与风格,这些艺术语言因素的建构与积淀,都深刻影响了现当代人物画的发展进程。

   “人物画的时代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的神情意态表现出来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表示,当代的人物画创作需要进行语言革新,才能够真正地传神。画家们不要满足于形式写实,应该在写实基础上进一步追求传神,传神的关键是要投入自己真挚的情感,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这份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能量,不是简单的、旁观式的人文感怀,而是经过真实生活体验得来的鲜活视觉产物,它们表现的是生活中看到的真实的人,反映的是新时代人们真实的精神面貌。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

陈孟昕 怒族鲜花节·生活如歌(国画) 2020年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

孔紫 搭伴(国画) 2009年


03

传播与推广关键在理论研究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全球化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引发的图式变异、解构、穿越、叠加、变形以及自由幻想般的语言方式,让人物画语言和影像更加丰富,其发展充满不可预测性。因此,更需要思考如何革新人物画的语言与表达,以更好地体现人文精神与人性光辉。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原院长刘西洁谈道:“我们可以把八大山人的笔墨转承到今天的视觉语言中,也非常具有当代性,就好像西方大师的人物画,在某个平行的时段能够看到其语言的共通性,我曾在海外的展览上,看到有外国艺术家用铅笔临摹八大山人的山水画,这就是人类的某种共通性。我们应该积极地去运用、去创造,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创建出一个既具有时代特色又不失人文底蕴的艺术世界。”

   近期,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不仅震撼了国内,也让全球为之瞩目,而2024年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同样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那么,中国人物画是否也能拥有这样的国际影响力?

   对此,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彭锋说:“绘画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尝试通过与国际博物馆间的合作,探索更广阔的展示平台。但由于其受众群体相对有限,即便作品能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也很难达到电影那样的轰动效应。这并非因为画家们的创造力有所欠缺,而是由于我们在理论层面的研究尚显不足。”

   在彭锋看来,中国人物画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推广,其主要障碍并不在于艺术家的创作本身,而在于理论家如何深入研究和准确阐述这些艺术作品的独特价值。因此,更应借助《哪吒之魔童闹海》等文化现象所带来的东风,吸引更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同时,也要鼓励西方学者在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时进行创新,以便更准确地传达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国人物画等艺术样式走向世界,让全球观众真正领略其独特的美学韵味。

   “中国人物画在今天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质是传统文化在当代化转型中的阵痛,其突围也需要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只有根植本土文化、拥抱多元语言、坚守人文精神,中国人物画才能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自身的艺术史诗。”裔萼说。

   “当然,理论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持续推动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相互促进,努力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学术探讨,不断凝聚共识,才能构建中国特色艺术话语体系,为中国艺术守正创新、培根铸魂贡献力量。”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研究员徐涟如是说。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

刘庆和 黑裙(国画) 2023年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李传真 暖阳(国画) 2020年




来源:中国文化报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86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56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773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67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46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85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66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083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