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治艺 墨驼情深——“杨志印画家日”访谈

2012-10-22

文章来源:
1288次浏览

 

本网记者 冯宜玉

初见杨老先生是在今年的8月,他来成功美术馆做客,在看了馆内展出的作品后说:“最近展出的作品,又有了提高。”当他离开之后,我才知道,他就是“西北骆驼王”杨志印先生。前几日因馆内举办“杨志印画家日”,我和馆内领导拜访了他,谈话中的谦和、对艺术执着的追求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此次馆内举办“杨志印画家日”安排我做访谈,使我有了采访这位画家的契机。在采访中,与他的交谈如看他的画一样,话语间时时透落着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炙热追求,对他画中“骆驼”淳朴、坚韧刚毅精神的践行。

                  杨志印先生接受成功书画家网记者采访 

               

 记者:杨老师,前日拜访您时,得知您刚刚从新疆采风回来。您能谈谈这次采风的收获和感想吗?

杨志印:新疆我去了好几次,这一次是带了学生一起去。之前去的时候看到的胡杨都是绿的,我这次去的时候都黄了。在我画中常见的胡杨都是以内蒙的胡杨为主,这次去看到了塔里木的胡杨、再一次看到了昆仑雪山、看到了大漠。这些奇异西北风光对我的触动都很大,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

 新疆的雪山山形很有特点,巍峨庄严,但是要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身体状况允许的画,我还会就在这一方面做一些尝试,力图用自己的笔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记者:对于骆驼、和胡杨,您似乎情有独钟,在您的许多画里面都是以这两个物象为主的。您能谈谈这样的物象选择,您的初衷是什么?

杨志印:“骆驼”和“胡杨”我画了很多年,尤其是骆驼在我的画里面是最具代表性的。骆驼它代表了刚毅、吃苦耐劳,同时又很有灵性,在这一方面有很多的传说故事。

我在创作这个题材的同时,不断地亲近骆驼,经过了多次大量的观察,在认识“骆驼”和其精神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加上大量的实地写生,用笔墨语言表现出来。在创作的过程不断地学习“骆驼”的精神,以骆驼为榜样。这也是我的画里要表现的精神内涵。

 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我画中的胡杨,不只是要表现这种奇异的植物的外形,更重要的是表现它不畏艰苦环境,表现出来的极强生命力。

 

杨志印先生接受成功书画家网记者采访

记者:您独创的“冲墨法”使动物绘画中的毛发、肌理的表现生动自然、惟妙惟肖。从中国绘画的发展和创新的角度来讲,您独创的“冲墨法”也有一定的意义。您能就这方面谈谈您的看法吗?

杨志印:我独创的技法有很多,其中叫得比较响的是冲墨法。所谓冲墨法,通俗的讲就是用水把墨冲开产生的效果。我的其他画法还有皱纸法”“水韵,也能产生出特殊效果。就像骆驼草、沙漠,也都有它的本质效果。我的这些画法现在受到很多人重视,关于我的创新技法,著名评论家邵大箴曾这样评价:他的画整体感强,大气。不落俗套的笔墨情趣服务于画面的大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杨志印还摸索出一些新的技法,以表现物象的质感和量感,以求得独特的肌理效果。但他的画以为主,'画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绘画语言的表现力,不像有些号称新派的画家用画的手段来消解中国画的书写传统。结果是捡到了芝麻,失掉了西瓜。至于技法问题,1991年前,我向一些人讲了我的方法,结果产生了一些伪画,所以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再公开传授技法了。但是,现在我年龄也大了,目前主要是传授给我的学生。将来我的学生再传给他的学生,这样代代传承下去。

艺术是在创新和发展中不断取得进步的,没有合乎规律的创新,所有的艺术都不会向前发展,只会沦入桎梏、只会腐朽消亡。在中国画的发展中我所做的这一些,也只是本着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在前人的基础上,做的一些工作。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1704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4553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4622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4960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268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7328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6379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1848热度

最新文章

墨韵显华姿 密林隐清涧——《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四川女画家赵建华作品赏析

墨韵显华姿 密林隐清涧——《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四川女画家赵

水墨迷蒙处而见缥缈雾霭袅袅,也有参差峰影绰绰;线墨淋漓间而显横斜古木密密

2025-08-21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

徐悲鸿先生说:“画家应该画自己最爱好又最熟悉的东西,不应该拿别人的眼睛来

2025-08-20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

中国画的核心是“见性”,画家解衣盘礴、任意挥洒,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

2025-08-19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品赏析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以外取物的骨相神态,又内表画家的人格心灵。《西部成功书

2025-08-19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授作品赏析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

“大老碗”是在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饮食器具,也是极具关中风情的代表性家常

2025-08-18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

艺术对劳动生活的歌咏,从上古至今、由东方到西方都是永恒的主题,以音乐、

2025-08-15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

宋晓峰,,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中国画学

2025-08-14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赵根成先生作品赏析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

中国画是线条的组织,那流动变化的线条,也总能透露出形象的姿态来,创作者的

2025-08-13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

清代原济《石涛画语录》中说:“古者识之具也,画者识其具而弗为也。”所以学

2025-08-12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

古人说:“画谓无声诗,乃贤哲寄兴。”绘画如若仅限于形式的炫目耀眼、新颖奇

2025-08-11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泰伟先生作品赏析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

诗言志,画寄情。读谢泰伟先生的这幅荷花作品《风抹雨濯自晶莹》,而有

2025-08-11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女士作品赏析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

何为静逸?宁静安闲也。赏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杨卉茹女士的这幅《品茗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