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传统 自立新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

2012-12-24

文章来源:
847次浏览
师承传统 自立新意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盛景华访谈
 
成功书画家网记者 何晓芳
 
 
        成功美术馆举办的“沿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邹德忠艺术大展暨当代书法名家精品展” 于12月7日在甘肃省艺术馆盛大开幕。这场由邹德忠领衔主展,盛景华、郁志桐、沈鸿根、王云、张坤山等共同参与的大型书法展取得了圆满成功。期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会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益阳书法家协会主席、市政协常委盛景华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盛景华立足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师法古人,以传统为师,融会传统技法,但不落于古人的窠臼。他的字,锐意创新,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不浮夸。其特别另我服膺的是他那种不在口头上张扬如何“继承”“创新”,却能付诸以实际行动,以其开阔的视野,宽厚的襟怀,独到的体悟感触,化为得心应手的创造,不得不令人由衷的折服。
 

记者:盛主席,您在对待传统与创新上有过一段戏剧性的变化过程。从1990年进入湖南省书协主办的书法研修班学习后,您从先前的“时髦字”转向传统书法,从反传统而走向崇尚传统,这样的转变您作过怎样的思考?
 
盛景华:这事说来话长,我参加的是首届研修班,其时是1989年底。说实话,当时进入研修班的同学,很大一部分在当年就已经是功成名就了,有的人在省内外书坛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只有我,作为来自地市的代表,作为一名新人。作为一个根基很浅的书法爱好者,能挤身于名家之列,与他们朝夕相处,修得同窗之好,那是我莫大的荣幸。
       正因为深知自己与学友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发奋努力,花比别人更多的功夫才可能缩短这些差距,所以从进入研修班第一天起我就全力以赴,以极大的热情,诚恳的态度投入到临摹与创作及至书法理论的学习之中。研修班的作业是创临结合。且有第一书体和第二书体兼顾的要求,还要谈感受、写论文。在前后三个年头的学习中,我从来不曾欠缺过作业,总是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在现在看来,当年我的创作和我本人一样年轻而稚嫩,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得到的批评和意见也比别人要多。记得触及我的痛处,引起我的反思,改变我未来艺术走向的是那么一次。
       在一次点评作品时,当大家对我提过许多意见之后,当时湖南省书协主席颜家龙先生总结说:景华创作上有才气,作品形式感好,有视觉冲击力,是写聪明字的。当时听到这些意见时,我甚至还有点沾沾自喜。后来,我问颜公,写聪明字是什么意思?颜公笑着说,写聪明字就是凭着自己的小聪明搞创作,跟着感觉走,跟着时风转,看一步走一步,走一步是一步;缺少传统的学习,缺少技与法的锤练。听过这一番解释之后,我内心深受触动。显然脸上有些挂不住,但心里并不服,只是碍于情面,没有当面反驳。回房间后,我反复体会颜家龙老师和学员们话语之间的含义,心也渐渐地沉重起来。我感觉到学友的话语来得虽轻,落得却重,无形之中,已经否定了我的过去,阻断了我的将来,似乎是明确地告诫我再这么下去肯定不成,因为这条路上虽会有小的惊喜,却不会有大的收获,走到尽头,将是一条死路。
       顺着学友们的指点,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过往,我的书法之路,我创作的点点滴滴。我觉得,与学友相比,我在书法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在传统与经典上下的功夫最少。对于书法我虽有足够的热情,但是我缺乏探索的精神,缺乏寻根究底的勇气,缺乏对传统经典、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实质的认识。我发现自己过往即便取得过一些成绩,那完全是机遇使然,是投机取巧、剑走偏锋获得的,是书法之外的一些因素凑成的。我感觉过往的我在艺术一途,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一个地地道道的投机分子。为此,我有些迷茫,我的过去已经被否定,我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就在我失落徬徨,对艺术前程茫然无措的时候,我索性停下了手中的笔,我开始更多的看书和思考。不久,我获得了一次到西安出差的机会。我计划用半天时间游览文庙和碑林,可是当我踏入那方圣地,我竟然完全迷失了自己。花了近两天的时间,我仔细拜谒了碑林里所有的经典。看过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在大师面前,在传统与经典面前,我休谈书法,今人太过浅薄,离经典的距离实在是太过遥远。碑林里的每一块碑刻,都像一座高山,高山仰止。先莫说超越,哪怕是深入其间上山一游,也处处是峰廻路转让人心旷神怡。我觉得每一块碑刻,都像是一块里程碑,指示一条道路的去向,也告诫后人前路曾有人到此一游。我发现我所见过的书法实践,哪怕是那些自称为创新、标榜为这种主义那种书风的书法现象,在碑林中居然都找得到远古的标本,包括当时那种最时尚的以画入书的所谓“现代派”,古人都有过实践,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古人将其称之为“墨戏”,是一种纯粹的笔墨游戏。看过这些之后,我为我既往的幼稚无知深感惭愧。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我也为自己当初喊出“打倒传统,消解经典”的口号而自惭形秽。
       从西安回来后,我认识到了造成我过去的书法之路出现偏差的原因。首先便是短视。因为知识面窄,活动范围小,坐井观天,看不到书法艺术的全貌,认识不到传统与经典的魅力所在,所以出现取向的失误。另外,急功近利,心情浮躁,想投机取巧,抄近路,不愿意下真功夫作深入的研究也是导致我出错的原因之一。这个时候,我再回想研修班里学友们的意见和颜先生的忠告。我想那简直就是一针见血,把脉准确,态度诚恳,让我终身受益。
       在经过痛定思痛的思考之后,我开始规划自己,我决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少创作甚至不创作,我想重新开始,以最虔诚的态度面对经典和传统,以最大的勇气和扎实的努力去学习传统和经典,我决意抛开名利的诱惑,恭恭敬敬地在传统的海洋里畅游,在经典的高山中寻觅,我崇拜经典,向往经典,我想实实在在地走进经典,我要求自己在不知道传统之“三昧”之前决不奢谈创新,决不盲目地追求所谓“个性”。我意识到,艺术个性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不要刻意求之,刻舟求剑当相去甚远,一个人性情不同,经历有异,审美感受使然,当他的艺术炉火纯青之时,他的人格精神、知识修为及艺术个性自然会显现出来。
       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时风所动,努力同化别人而不被别人所同化,在传统里求生存,在经典中讨生活,这正是我这一个时期的学术主张。在这一主张下,我开始恶补书法基本功。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与古人相比,我们这个时代太优越了。我们只要学习经典,我们随手就可以得到经典,随时可以看到经典。
       学习经典,我采取的是读写结合的办法,广泛地读帖,系统地研究,有选择地临写。我热爱二王一脉帖学,所以临写也以帖学为主,大王、小王,晋代残纸及至唐代法帖,宋四家,赵孟頫,董其昌,王铎这一线下来,我分主次地临写。遇到自己爱的、与自己性情相投的我就多临、精临,一般的字帖我临过几周后就换了,以一种浏览的方法来扩展学习的广度。
       为了不让自己陷入古人的窠臼而成为书奴,我在北碑上也下过苦功,《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张黑女墓志》《龙门二十品》,特别是《始平公造像记》及一系列的墓志我都认真学习过。几年之后,当我于1994年在长沙岳麓书院举行第一次个展时,我的书法已完全改变了模样,虽然在款式的设计和变化上,我还是我。但是字,尤其书法线的质量,已有了大的改变。可以说,我那时的书法已经不再是“聪明字”了。
       由于突破了艺术认识上的瓶颈,这一个时期我的书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连续入选“首届全国行书大展”“首届中国书坛新人展”“第五届全国书展、第六届全国书展、第八届全国书展”“第三届全国正书展”等全国级重大展览。还在“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全国书法精英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奖,1995年就有两件作品被“中南海”收藏。

记者:“雅俗共赏”被认为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接受者在这种“雅俗共赏”的状态之下,会不会影响接受者和创作者的多元性,减少国民对于书法艺术更多学术层次的思考。
 
盛景华:我的书法追求是“雅俗共赏”。至于“雅俗共赏”是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这不好说,古代还有曲高和寡的典故呢。不过我的艺术是渴望得到更多人的共鸣的,一个人写了一辈子,如果总是无人喝彩,那会很郁闷的。
据我看来,以二王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其表象都还是“雅俗共赏”的。我们中国人讲“中庸”,讲“和谐”,所谓“雅俗共赏”,其本质是“和”。艺术的不二法门是“经营对比”,制造矛盾,调和矛盾。对比越多,矛盾越丰富,而能和而化之,相得益彰。
       和谐是世界的本质。和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单从字义上解释,和字有相安,谐调等多层意思,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配合默契,这与谐字的意义是相同的。和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和谐是一切事物的原则,工作、学习、生活、艺术……几乎所有的事物,它们内在必须是和谐的,和其它事物的关系必须是和谐的。如果不和谐就不可能存在,一点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的变化,所以是不可阻挡,因为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有和谐的本质。所以,一个谎言,为了掩盖它,必须编造另一个更大的谎言。一个扭曲,会造成另一个更大的扭曲。斗争,只是现象,和谐才是它的本质。一个人,一件事物,不管是大,还是小,也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聪明,还是愚昧,这些外在的形式毫无影响,他们一律都是和谐的。未知数是大是小,并不知道,但是,它必须是和谐的,才能列出方程。和谐是和外在形式无关的,和是所有事物的本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必须遵守。
       儒家倡导的中庸,道家所说的阴阳无不诠释着和谐二字。书法作为中国传统的精华,自出生之日起,和谐就是其终极目标,是其最高的评判标准。二王书法艺术最接近这一境界,他们就成了中国文化和艺术审美的标竿,成了和谐中庸的代名词。
至于在 “雅俗共赏”的审美状态之下,会不会影响接受者和创作者的多元性,减少国民对于书法艺术更多学术层次的思考。我看未必。我们南方人大多吃辣椒,吃了一代又一代,可怎么也影响不了你们北方人的口味。况且,这“雅俗共赏”并不是一种规定,他并不会强求于每一个人审美取向。如今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思想是多元的丰富的,追求“曲高和寡”的人什么时候都有,他们不会轻易就被他人同化了。真正搞艺术的人,都是有个性,甚至是特立独行的人,他们的艺术之路都是经过思考之后认定的。你说“雅俗共赏”是书法的最高境界,肯定还有不少人会坚定地说,它缺少个性,它不是!
 
记者:由于当代书法大面积市场化,一些西方人认为,当代东方文化已经失效,会在世界现代化、西化中被“同质化”。关于这个观点您怎么看?新世纪的中国书法,在这种书法市场化新形势下,我们现代书法家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盛景华:未雨绸缪,这是我的态度。不过,我绝对相信有着几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他不会失效,也不会被外来文化轻易地取代,它只会在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中稍作改变,当然西方文化本身也会在与东方文化的交融中作出自己的改变。至于挑战,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战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记得小时候常说的一句话:时刻准备着!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710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67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792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74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55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90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82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091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