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篆入画开现代工笔山水新风——福建画院副院长杨挺访谈

2014-05-28

文章来源:
968次浏览

  

  【专访艺术家简历】:杨挺 福建省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十届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会员,《画院•画家》美术主编,福建省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省民盟书画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国台办海协书画会分会理事,福建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福建展区评委,国台办海协书画会分会理事,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工笔画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省东方画院副院长,福州烟山画院院长,福州大学客座教授,福州民盟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1950年11月生于福州,祖籍晋江市,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系。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省画院调研期间观摩画家杨挺同志的山水画新作并与作者亲切握手


    导语:得益于八闽之地山水的滋养,绘画想象奇特、追寻古雅秀润之趣;水墨合为一体,染成云霞烟雨;生于“坦庐”之中,得大师相受;艺术家学厚实,以篆入画别开生面;取敦煌、永乐宫壁画精髓,镕古烁今,启时代工笔山水画新风貌。他就是时为福建省画院副院长的杨挺先生。

    记者:杨院长,了解到您在工笔山水画的研究与实践中,汲取了众多的艺术元素与养份,敦煌壁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您觉得敦煌壁画对您的创作,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杨挺:谈到这个问题,首先要简单的说说中国工笔画发展的一些情况。工笔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产生了诸如《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等传世的名作。其所展现出的神韵魅力、出神入化的精湛笔力、以形写神的写意思维和气韵生动的画面表现,都需要我们今人深入的学习研究。当代工笔画发展的状态在其发展史上,也是空前繁荣的阶段。就其笔墨方法、艺术水准、精神传达等而言都有显著的提升。传统的写意精神、笔墨韵律、双钩、十八描、勾填烘托等方法在现代工笔画家的笔墨实践的运用中又汲取新的艺术元素不断发展,使其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如你所言,我的工笔山水创作也是以传统工笔国画为基础的。自小受家学影响,痴迷于中国书画艺术,常常取家藏的诸多图谱临习书法、篆刻、绘画,日久对其愈加痴迷,也更注重于国画艺术的内质挖掘研究。在后来的创作上也不断汲取中西相关艺术的元素,就如你问题中所述敦煌壁画的一些包括构图、色彩、晕染方法等方面的东西,还借鉴了一些门采尔、库尔贝、莫奈等西方油画的元素,这两者都是滋养我绘画创作的重要艺术元素,缺一不可。    
    其实除了敦煌壁画还有永乐宫壁画都对我的工笔山水创作都有重大的影响。从对敦煌和永乐宫壁画的长期研究中,我悟出了用灰、白色调,融入冷艳的自我绘画语言中,从而与传统的青绿山水、浅绛山水拉开了距离,而别开生面;同时又将工笔画和传统壁画的艺术情趣融为一体,形成了淡雅、肃穆、静虚,而又富于韵律的画面风貌。

    比如,我2004年获得全国十届美展优秀奖的巨幅作品《芳池曲径惬诗怀》就是以上所言受壁画影响较大的作品。这幅作品在创作上,我力求在繁密的意象结构中寻觅深远、浩大的艺术感觉,用拱起的奇石、兀立的假山以及雅致的楼阁组合形成自我的画面语言,以求达到独特的笔墨赋彩格调。画中大量吸收壁画空青晕染、散点透视、随色象类以及画面装饰效果的元素,以壁画结合传统工笔技法的形式,用勾填法畧渗渲染加强画面的音符效果。



杨挺“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作品《紫云丹霞掩映中》


    记者:工笔画较之写意画,其无论学习研究还是创作的过程困难都要大一些,而工笔山水就更有难度了。就您实际创作的过程而言,您认为这种难,主要难在哪里?

    杨挺:国画艺术无论工写,其内质上都强调写意精神,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质和传统审美观决定的。写意精神是中国画本身以及历代以来的国画家骨子里就有的基因。所以,我在创作上一贯强调行笔纵放、墨色恣意的写意性。比如我的山水扇面《晨昏线》,还有《阴晴圆缺》《墨云飞海砚涛宽》等作品,都是以汹涌起伏的大片墨云,占据大部分甚至全部画面。常常不事雕镂,于粗犷圆浑中见机巧。

    工笔之难也就在于其写意精神的表现上。工笔画盛于唐,其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其表达方法十分成熟。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然其相较于写意国画,绘画过程繁杂丰富,材料要求极高。工笔山水的出现早于写意山水,成熟时期以大小李将军及其展子虔的“青绿山水”和“金碧山水”为代表,但在水墨写意山水出现之后,工笔山水逐渐走向没落,到明清时更是一蹶不振。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绘画方法、思想的引入,中国画逐渐重视写实,工笔山水也再一次被人们重新审视。

    如前文所言,传统工笔画在方法上和笔墨韵律、写意精神在近现代都有很大的发展。但随着时代转换,新的思想、方法的引入,当下国人的审美观念也趋于多元化,这给当下的工笔画创作尤其是工笔山水画的创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画家在探索的路上也难免会有一些迷茫,诸如对工笔画性质的认识模糊、淡化笔墨、审美流俗、匠气入侵、意识平庸等,使工笔画失去了传统的锐气、神韵、诗境,以致使其与年画、装饰画、岩彩画混淆在一起,有的用铅笔勾线取代毛笔勾线,冲淡了传统工笔画的核心要素,失去了“品味”、“格调”。

    我在创作中,也常常会有一些困惑。譬如,如何在水墨与色彩的使用上求得新的调和?还如,如何使水墨与色彩更吻合的服务于新的工笔山水画面等。无论我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还是其他画家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诟病,都是工笔山水创作上存在的难题。


杨挺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作品《芳池曲径惬诗怀》


    记者:杨院长,听闻您年轻时还曾临习过书法篆刻。曾反复临习石鼓文、张迁碑、伊秉绶帖和闽北汉城出土的瓦当文字等。那么书法篆刻对您的国画创作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杨挺:对于中国画,我历来主张以“写”的笔法入画,“书画同源”嘛!要画好中国画,学习书法、篆刻、文学等是必不可少的,书法、篆刻是国画创作的基本功,也是国画创作上求得突破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有人说:“杨挺的画作中流溢着一股金石古韵”。而这些都得益于我早年习书习篆的缘故。学画之前,我对书法、篆刻是十分痴迷的,曾从石雕厂购回6麻袋寿山石“下脚料”练篆刻,反复临习石鼓文、张迁碑、伊秉绶帖和闽北汉城出土的瓦当文字;还摹刻了秦玺汉印乃至吴昌硕、黄牧甫等大师的篆刻作品。力求领略前圣先贤书篆之精意、神韵,也赢得了潘主兰、郑乃珖等老师“苍浑古厚、幽趣盎然,拙中藏巧,巧拙相生,神隽味永,浑穆之极”的赞誉来奖掖后学,提携晚进。

    在长期的创作中,我深刻的意识到“书画同源”的本质是以同一种艺术语言体系塑造与心灵世界同构视觉图像的书画之道。所以我的创作才能以篆入画,将匾额上的款识、印章与画中的线脉紧密结合在一起,以韵律奇诡的小篆书写古韵幽深的语句于画中匾额之上,使画作中增添了印韵文意。以篆入画,故亦能以画入篆,把篆刻的空间安排当作绘画的空间布置。那么无论画作、篆刻也就都能做到密集与舒朗得当、护合与避让和谐、平正与险绝相生。所以,我的书法篆刻与国画创作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书篆为绘画的线条增添了金石骨气,绘画促进了书篆空间布局的调和安排。

    记者:您学画师从著名国画大师郑乃珖先生,您觉得郑老对您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杨挺:我从事书画艺术可以说是家学使然。我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福州“坦庐”度过,书法篆刻受先考杨淳影响较多,自幼就随姑丈郑乃珖先生习画。因此郑乃珖先生既是我的授业恩师也是我的姑丈,相较之下比郑老的其他学生我又有不同。我幼时就常常伏在姑丈的画案前,耳濡目染他“精深笔法、豁然心胸”的大家风范。郑老精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兽、青铜器皿、蔬果时鲜等;能工擅写,工写结合;在意境、取材、构图、用线、敷彩、题款诸方面均突破前人藩篱,作出开拓性贡献。他对我绘画上影响最大的当属他大气质朴、自然天成的山水;他那 “天怀意境之合,笔墨气韵之微”的气象对我在山水画艺术的探索上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杨挺少时于坦庐中,广采博取、上下求索;而后又兼容并蓄、锐意进取,终在新工笔山水上,厚积薄发、自成一家。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潘主兰先生赞杨挺画作有云:“如此惨淡经营,看似平庸,殊不甜俗,斯皆基于古人之法,而敢背叛者,于是作者面目出,时代气息亦盎然。览之人莫不恍兮惚兮置身画中境界,是难也!”一代大家见其画赞叹犹如此,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呼!(文/成功书画家网 神州诗书画报记者 冯宜玉)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94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57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779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69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48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88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77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088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