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当代艺术需要舍弃投机取向

2013-03-04

文章来源:
586次浏览

  关于当代艺术的现状,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泡沫化,以及艺术家的焦虑,等等,近日,中华工商时报《艺术与投资》周刊记者与四川美院油画系特聘副教授、国内知名艺术家李一凡先生进行了一次对话。话题从艺术批评开始。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最近,杜曦云与吴味、林正碌关于当代艺术的“骂战”此起彼伏,江因风等批评家也不时有一些犀利的言论,艺术批评似乎异常活跃。

  李一凡:在中国往往批评家又是策展人,甚至有的还是艺术品销售者。本来在一个正常的艺术环境里,批评、策展、销售是区分得很开的,主要是为了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还是俱乐部老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艺术批评更像艺术广告,乃至于圈里面没有对艺术批评的真话,大家是朋友。真话只能匿名的讲,有营养的批评都是匿名,比如“一杯生普洱”等就是这样。当然少量的批评家也谈些有意思的事,但更多的是一些不很专业,对艺术背景也并不太了解的人,站出来说了一些貌似真理的话,其间也夹带着更多的糊涂话。吸引了眼球,多了些不同的声音,但是,这样的批评更像娱乐,没什么意义。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当代艺术市场过度的商业化问题,是否成为了一《祈福》王秀章个共识?或者说市场的泡沫化,是否已经触及整个当代艺术发展?

  李一凡:关于艺术品价格问题,以我对西方艺术界的了解,价格是对价值的追认,当然追认的时间早晚不是一定的。炒作出来的价格,不是真正的价值。这么多年来,我们也亲眼看见炒作的泡沫是怎样破掉的。从艺术品投资看,长线的角度,价格是价值的追认,本身不具备价值的艺术品,炒上去后的泡沫迟早会破灭。真正赚钱的艺术投资人一定是有眼光的投资人,对艺术的文化走向了然于心。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但是,当代艺术市场对艺术品价值的确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人的炒作,而往往与眼光无关,或者说资本介入艺术,使艺术迅速发酵,人为抬高价格。

  李一凡:从“语言就是内容”开始,到现代主义运动结束时的所谓“媒体就是艺术”,以至于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威尼斯双年展的独立策展人哈洛德·塞曼说“内容就是艺术”,应当说,当代艺术思想上的快速转弯,给了投资者许多的投机机会。与古典时期不一样,艺术品的好坏一眼就能辨认。当代艺术在不断变化过程中,与流行、艺术史乃至于社会活动相互作用,挺复杂的,任何作品都只能在现实语境和历史语境中才能看清楚。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从投资人的角度看,艺术品的价格是由其价值所决定。

  李一凡:投资当代艺术犹如投资

  股票,对于艺术品的投资就好比是选股,是否好股、绩优股,要看投资人的眼光。如果本身是一只垃圾股,通过炒作可能也能到很高的价位,但是终究会下跌,打回原形,还其本来面目。炒作过程中谁接到最后一棒,谁就会高位套牢。前几年当代艺术市场失去理性的跟风炒作,不仅仅炒家、藏家蒙受损失,最终也伤及艺术家、艺术品本身,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当代艺术市场的焦虑状态反映了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似乎存在一定的躁动不安,尤其眼下没有主要的艺术潮流,是否应当引起艺术界的反思。

  李一凡:今天最前卫、和西方最接近的艺术家,处于一个进退维谷的矛盾中。西方真正的当代艺术,一直是“反艺术”的,力图消灭艺术的边界,提倡艺术进入日常生活,反对把艺术商品化。当然,当代艺术发展过程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既反对艺术的商品化,又不断被资本所界定、收买。从印象派到超现实到波伊斯,莫不如此,最后在被“反对”的过程中又被认定为“值钱”。其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批判,对社会的促动,发现社会文化变革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中国的这一部分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不像西方有艺术基金支撑他们的艺术活动、艺术创作,以致他们的艺术追求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物质生活的干扰,这是难以避免的。比如90年代开始追随“85”的一大

  批艺术家,由于本身作品的文化价值相比“85”时期的作品地位不够高,又过度商品化,可能会存在相当一段时期的阵痛。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现实问题是,艺术的“彼岸”究竟在哪里?当资本在“此岸”观望时,当代艺术能否成其为理想的“彼岸”?

  李一凡:“彼岸”价值就是精神价值、文化附加值。专业的说法是提供某种变革的文化可能性,如果一件艺术品不存在这样的价值,剩下的也许就只有“此岸”价值。“此岸”价值就是劳动价值,成本价值而已。我没说审美价值,不是审美价值不在文化价值内,而是我害怕大家误解这个词。我这里把审美的定义说出来,就可以随便说审美这个词了。审美是,个人与世界之间非利益的情感判断。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这样说来当代艺术似乎有些悲观?

  李一凡:中国当代艺术整体上看,目前处于一个调整期,其中也不乏精彩的艺术家出现,只是没被商业炒作得大红大紫而已。我理解的调整并非不好,这样商业对于艺术的影响相对较小,更有利于艺术创作本身,就像股市说的有利于基本面。当艺术家自发创作不受太多商业影响之时,就会抛弃创作的投机取向,从而创作更有文化附加值的作品,艺术家的创作如果受到太多投机意识的影响,提供的艺术品必然是有问题的,对艺术投资者来说这些东西都是危险品。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何加林
何加林

大诗人王维的《山水诀》首句即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显然何加林先

 6件作品 419热度

聂成文
聂成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行草隶篆、或碑或帖各有特点。或如草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

 8件作品 1287热度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5937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7450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7510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7655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7809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10346热度

最新文章

氤氲有象 神意其中——山东美协顾问张宝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氤氲有象 神意其中——山东美协顾问张宝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访友定寻云外寺。”“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绿林红树石峥嵘,有客携

2025-09-09

云起峰更雄 松茂瀑愈急——中美协理事段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云起峰更雄 松茂瀑愈急——中美协理事段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五代时期的大画家荆浩在他的《笔法记》中,讲了他深入自然而见“洪谷”古松

2025-09-08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

大写意花鸟画,借助于书法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征,充分发掘毛笔和宣纸的表现潜

2025-09-03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生作品赏析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

皴笔奇崛苍莽而见山峰如耸、超拔挺立,线写朴拙嶙峋又见崖石纵横、峥嵘碐磳

2025-09-03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秦岭,这条犹如盘踞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龙,以巍峨的身躯横亘东西,成为中华民

2025-09-01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清代张惠言《水调歌头》

2025-09-01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先生作品赏析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

王俊平先生是以漫画闻名的画家,也偶作中国水墨写意画,往往笔写墨染富于天

2025-08-27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