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成功美术馆馆藏祁海峰先生作品《祖山晨辉》
出生于燕赵之地的祁海峰先生,其绘画艺术生涯起始于油画领域,后深入探究了五代及两宋时期的山水画艺术,继而在传承古人绘画技法与自然体察的基础上,又致力于将时代特征与个人审美观,放置在水墨画创作之中的融入表现。从早期油画的浓重色彩运用到现今水墨画的灵动与晕染技巧,祁海峰笔下的“八百里太行”已然演化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和心灵的图腾。他曾经阐述,他笔下的山峰已超越了“眼中山”的直观形象,而是蕴含着历史记忆与个人生命体验的“心中山”。而他每一次与山水之间的对话,便是生发于宣纸上的皴擦点染,也是墨彩间鲜活的乡村图景,更是岩石纹理中蕴藏的生命之歌。
作品《祖山晨辉》,以相山日出为表现对象,将传统笔墨语言与现代审美意识相融合,构建出一幅既承古意又具时代精神的壮美画卷。在这幅作品中,山峰的轮廓以遒劲有力的宋代北派山水经典的“斧劈皴”勾勒。皴法用笔凌厉果断,山石体面以顿挫有力的笔触劈出棱角,如铁刃凿石而骨力通达,既强化了岩体的坚硬质感,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远景处,在保留山体结构的同时,赋予画面深远的空灵感。这种处理既延续了北派山水的雄强气质,又通过墨韵的浓淡变化避免了传统皴法易出现的板滞之弊,体现出对笔法传统的创造性内化应运。
在色彩敷设方面又见古意新染之征,打破了青绿山水与水墨浅绛的界限,以赭石作为基底色渲染山体阴面,与淡墨皴擦形成冷暖交织的肌理,微妙地寓示出晨光初照时的光影之感。山顶用浓墨和青绿敷染,呈现出草木葳蕤的勃勃生机,两种颜色的交融,既消解了传统矿物色的艳俗感,又为画面增添了一抹苍润之色;再以大面积的淡墨晕染出翻滚的云气与渺渺的远山,构成虚实之间的氤氲过渡。尤其是云海以水墨渗化手法表现,音韵流动而成为色彩与留白沟通的媒介,强化了画面的空灵意境。再看那山顶上的一抹曙红,既点明了“晨辉”的主题,又以这抹灵动的色彩激活了整幅画面,使其在冷峻的山石与缥缈的云气间透出生命的跃动。画家通过色彩的层层递进与冷暖对比,承袭了传统矿物色与水墨结合的技法精髓,又通过降低饱和度、强化调和性的主观运思,使色彩服务于意境而非孤立存在,达到了“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高阶平衡。
祁海峰在斧劈皴中融入空间表现,在青绿赭红间把控墨韵主体,在雄浑意境中注入动态的生命感。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让笔下的山水不再是静止的自然摹本,而是跃动着时代脉搏与个人情感的鲜活存在。画家每一处的皴擦,每一抹的色彩,在回归笔墨本体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的审美感知重新诠释自然,最终达成心与物、古与今的谐和统一。
(文\成功美术馆 蒋成莲)
画家简介:祁海峰,1964年生于河北省武安,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省政协文史馆馆员,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联驻会副主席、机关党委书记,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作品曾参加第七届、八届、九届、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及其他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览。先后在法国巴黎、悉尼、意大利、北京、河北、广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在国内外大型画册及专业刊物发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天津美术馆、中国台湾山艺术基金会等国内外美术机构及友人收藏。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