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周抡园:大名神童寄情山水

2012-08-03

文章来源:
629次浏览


画家周抡园




    ·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获最大一批国画个人捐赠

  ·山水画大师周抡园家属慷慨捐赠162幅经典作品

  ·中央电视台推出三集纪录片《家国山河画家周抡园》

  导读

  2012年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纪念大会……显然这是一次国家博物馆高规格的纪念活动。

  在纪念大会上,有一位特殊的嘉宾、美籍华人周克强。她作为国家博物馆最大一批中国画捐赠者家属代表,特邀出席。七个月前,也是在国家博物馆这个白玉大厅里,举行了一次对她来说意义非凡的活动:著名画家周抡园美术作品捐赠收藏仪式!

  在仪式上,周克强一次性向国家博物馆捐赠了父亲周抡园不同时期的162幅经典画作,这是国博新馆开馆以来接受的最大规模的名家美术作品的个人捐赠。

  中央电视台对此事作了详细报道,称作为代表国家形象的最高文化历史殿堂,国家博物馆在规格最高的白玉厅,隆重举行了著名画家周抡园美术作品捐赠收藏仪式,这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而在此不久,2012年5月,央视再次隆重推出周抡园的专题报道:三集纪录片《家国山河画家周抡园》。

  周抡园何许人也?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和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媒体,为何接二连三地如此“青睐”他呢?

  对很多人来说,周抡园的名字似乎很陌生,鲜为人知的是,他是二十世纪丹青易旆中为数廖廖的传统守护者,他是中国山水画千秋家法的正宗传人,他也是一位远未被世人认识而已载入中国美术史的大师。

  周抡园,一座云遮雾罩的山,一湾莫测幽深的湖,一个未解玄妙的迷,一部尚待细读的书……

  大名神童 寄情山水

  周抡园,1899年出生于河北大名府北峰乡前现城村一个书香世家。周抡园的祖父为晚清举人,父亲周亭午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教书先生。周抡园从小聪明过人,七岁时已能做得一手好诗,十五岁时就能帮父亲教比自己大的学生,被誉为大名神童。

  神童最大的喜好是画画,他把家里存有的众多名家书画一一临摹了无数遍。信手画什么,惟妙惟肖,以至于画的猫竟吓着了老鼠,便有乡邻讨要他的猫画放于家中避鼠。神童的名号更是响亮。

  1916年,17岁的抡园考入邢台师范学校,四年后毕业留校任美术教员,并开始钻研山水画。他给自己取字“岫生”,岫者,山峦也。他要做山水的儿子,足见其对山川大地的痴爱之情。

  三年后,周抡园成为大名县最年轻的县立高中校长。这让周亭午甚为欣慰。然而,他没想到儿子的心已飞往北平,飞往中国第一所高等美术专业学校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北大任教 名动京城

  1924年,25岁的周抡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受教于萧谦中、萧俊贤、齐白石等名师,和王雪涛、赵望云、刘开渠、李苦禅、雷圭元、李有行等为同窗。

  周抡园来到北平时,因“五四”运动的影响和西方绘画的传入,中国画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的强大冲击。整个美术界以西画为荣,排斥国画的言论占据着上风,美术学校学西画的学生数倍于学国画的,国画大有被西画取而代之之势。

  萧谦中和萧俊贤是中国山水画的集大成者,为民国初期北方山水画派的领军人物,时人尊称“二萧”,蜚声北平画坛。“二萧”在这场中西绘画大论战中,被视为保守派的“京派事家”的中坚,坚守着中国正统文人画的阵地。后人高度评价:京派画家对传统绘画的守护立场和“精研古法”的实践,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起着存亡断后的作用。

  师从“二萧”的周抡园对两位老师顶礼膜拜,“余步趋二先生之间,先学谦中,后学 泉(萧俊贤),陷溺其中,几不能自拔,一时当代画家的画作,概不入眼,即故宫(微博)古人名画,亦多认为不及(二)萧先生者”周抡园如此记录,可见“二萧”对他的影响之深。在那个“西风劲吹”的年代,周抡园心无旁骛地“精研古法”,深得前人绘画之精髓,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功底。

  在四年的求学中,周抡园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王雪涛和周抡园是同乡加知己,学的是花鸟,学业也十分突出,同学们公认王雪涛花鸟第一,周抡园山水第一。刘开渠虽然是学西画的,但周抡园与他甚为投缘,两人共同参加过李大钊组织的“新燕社”的活动,两人的友谊持续终身。

  1927年,北平九所国立高等学校合并为国立北平大学,艺专更名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翌年,周抡园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应蔡元培校长之邀留校任教,与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等为同事。

  这一时期,是周抡园艺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时段。几年间,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大量清新高雅的作品见诸于报刊,其艺术风格尽现传统文人画之精妙,常以坡坂汀渚、小山丛竹、江湖水鸟为题,赋色淡雅、构图空灵,景致简约而意境深远,充满人文情怀。被何海霞先生评为“清超秀逸,元气淋漓,于一片清雅之气中,又不掩其潇洒风流,横溢才情”。

  接着,他出版了第一本、也是他有生之年唯一的个人画集《周抡园画辑》,“二萧”为得意弟子欣然作序和题写封面。三十岁出头的周抡园一举成名,誉满北平画坛,以“岫生”题名的画作畅销市场。

  流亡入蜀 “四川第一”

  “七七”事变发生后,北平沦陷,不愿做亡国奴的周抡园和大批知识分子一样选择离开北平。1937年底,他携家人逃难至四川,辗转于涪陵、重庆,最后于1939底流亡到成都。一路上,遭日寇飞机轰炸,全部家当衣物、书籍、画作被炮弹击中起火,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周抡园先后在涪陵乡村师范、成都南虹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不久,妻子因病去世,周抡园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艰难生活,直到1943年,他与刘德芬女士重新组建了家庭。

  刘德芬出身于绵竹县一个大绅乡家庭,知书达理,贤惠体贴,她先后为周抡园生下一儿二女。周克强便是他们最小的女儿。周克强于1990年移民美国,是持有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证书的旅美画家。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父亲迎来了他的第二个艺术高峰,创造了几个“四川第一”:

  1551年1月,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首批会员,也是四川省第一位进入全国美协的国画家;1953年9月,新中国第一届国画展在京举行,全国23个省市200余位作者的245件作品参展,周抡园的《都江堰》作为四川唯一一幅参展作品入选;1959年,为纪念建国十周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开始制作《中国画选编》巨型画册,全国有72位画家的作品入选,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吴作人、陈半丁、关山月、李可染、李苦禅、黄胄等,如雷贯耳的名家尽列其中,周抡园是这72位大家之一,也是四川山水画唯一的入选者。历时两年,这本浓缩了新中国第一个十年国画精品的画册出版,周抡园赴四川藏区写生后创作的《鹧鸪山》刊载于第49页上。

  随着艺术声望的迅速扩大,大批任务画接踵而来。1959年底,周抡园被选派到重庆绘制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作品,工作了整整三个月,期间他创作了一批以“红岩”为主题的作品。1960年9月,为时三个月,创作完成了为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国事访问的礼品画,主要作品有《剑门今昔》、《秦岭飞渡》、《川西林区收漂放排》等。同年,他的《青城曲径通幽》入选第三届全国美术展,这是建国后他的作品连续三次入选全国美展。

  至此,周抡园当之无愧地跻身于全国顶级山水画家之例。

  不可或缺 永载史册

  “周抡园的绘画早年深得古法,格多高妙;中年率先写生,力创国画新境界;晚年将"积墨""泼墨"相参,苍茫沉凝,气势磅礴。1951年他深入四川林区和铁路工地写生,早于张仃、李可染、傅抱石等艺术家著名的"写生之旅",其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呈现了国画发展的新面貌,取得了很高成就。”这是国家博物馆吕章申馆长在“著名画家周抡园美术作品捐赠收藏仪式”上的讲话。

  这“早于”二字暗藏深意。

  早年曾与名满画坛的王雪涛、刘开渠、李苦禅等美术大家位列同侪的周抡园,论资历、实力、能力,论才华、功底、作品,他都不输于他的同行,为何后来缺少了画坛的关注?长时间被忽略了呢?

  原因多多。最大的转折点是“卢沟桥事变”,若非如此,周抡园不会离开事业蒸蒸日上、前途—片灿烂的北平,他的人生轨迹就是另外一个层面了。大环境、小环境,国事、家事,命运多舛的他多次与机缘失之交臂四川美院成立时,要调他去教学,但他任教的中学和教育局坚决不放人;60年代,人民美术出版社已编辑完成《周抡园山水画集》,即将付印时,因那场席卷全国的文化运动而夭折;1978年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请他赴京,因急性胆道炎住院而作罢,又一次失去在全国性的平台和同道切磋的机会。

  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素,错综复杂,阴差阳错,周抡园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然而,是金子就会发光,正如吕章申馆长所说:“周伦园先生的大名和艺术成就并未因时光流逝而暗淡,今天,随着这批捐赠作品入藏国家博物馆,像周抡园先生这样为中国画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家,其艺术的崇高价值定会为历史所肯定。”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微博)撰文《重新认识周抡园 可以回归到美术史的多样性和真实性之中》,发表于《文艺报》(2012.3.30),文中称周抡园为“美术史不能缺少”的“20世纪非常特殊的画家”。

  美术大家 传世留芳

  眼下艺术市场不断升温,投资热和收藏热持续走高,似乎人人都在找寻有价值的艺术品来收藏投资,期盼着有朝一日能身价倍增,如周抡园的画,具有极大的升值空间,且市面上已难见其踪影。藏家们都捂着,不让其见天日,等待时机。

  周克强讲了一件她遇到的真事。闲来无事时,她也会去古玩市场逛逛,去年底的一天,她在古玩市场上看到一真一假父亲的画作,当时没吱声。回到家,她寻思着要把那幅真的买下,第二天再去,结果店主把画收起来了,说非卖品,这几天只是拿出来“晒晒”而已。收藏家们已意识到了周抡园画作的升值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周抡园的子女将父亲留下的162幅经典作品捐赠出来,让许多人不解,因为这百余幅精品画足以使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当记者追问其缘由时,周抡园的小女儿周克强回答说:“奢华的生活与朴素的生活的意义都是一样的,我们把作品留在手里去传给子子孙孙,让他们成为有钱人,那是害了他们,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富裕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父亲的作品能在这世界级的大博物馆、中国首善文化及文明之窗的殿堂里永远展示、保存与传世,不仅是我们全家人的最大愿望,也肯定是父亲周抡园的最大愿望。因为父亲不止一次对我说过,"要有传世佳作,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我想这是我父亲绘画作品的最好归宿!”

  对这一大批捐赠佳作,国家博物馆如获至宝,“作为以历史和艺术并重的国家级博物馆,收藏艺术类作品,保护传统文化是国家博物馆的重要任务。162幅周抡园先生画作的入藏,对增强我馆在艺术类藏品方面的实力,对保护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对研究和展示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新时代的发展变迁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悉,国家博物馆百年庆典之后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举办“周抡园捐赠作品展”,此展览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届时,162幅精品画必将使山水画爱家大饱眼福。

  本报记者 田海燕/文

  周抡园简介

  周抡园(1899~1988),字岫生,河北大名县人。二十世纪20年代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与李苦禅、王雪涛、刘开渠、赵望云、李有行等为同窗好友。毕业后,应蔡元培先生之聘,留校任教;抗日战争避难入蜀,曾任教于四川南虹艺专、成都工艺美术学校等;为新中国首批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四川分会理事、成都美协顾问、成都画院顾问……

  名家谈

  周抡园先生

  抡园先生的画,功力相当深厚,生活来源更丰富。他把传统的绘画与现代生活有机地结合得很恰当,实在不容易!

  李可染

  岫生的山水画就是好,很难有人达到这样高的境界。个性强烈,表现力非凡。

  李苦禅

  我是早就知道抡园先生的山水画好。像他那样完全从写生中提炼而来,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品,在当代中国画坛的山水画家之中能有几人?!

  每观周先生的画,必使人肃然起敬,这不仅仅是画,而是先生炽热的心,凝聚了人格与修养,对艺术的忠贞。先生的品格高致,尤其对中国山水画所作出的不朽贡献,定当载入史册矣!

  何海霞

  抡园学兄的画,功力相当深厚,而且有突出的个性。早年我们在校同学时,他就已经画得很好了。他的艺术历程,为中国画承上启下的探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刘开渠

  岫生先生的山水画非常清新高雅,他还在北京之时,我就时常读到他的作品。我很喜欢他的画,至今还印象深刻。

  启 功

  二十年代岫生与我在一起求学时,情同手足。岫生为山水画之首,我为花鸟画之首。从那时起,我就非常喜欢他的画,意境深远,修养很高雅。

  王雪涛

  抡园你和我是老庚儿(即同年所生)。你的山水画画得精彩,恐怕我的山水画不赢你哟。

  张大千

  抡园先生的山水画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是非常好的。我的泰山大人张大千先生曾经与他为友,多有往来,也曾多次评说到他的画,境界高深构图极妙,且气势逼人,观后使人忘情。萧建初

  抡园老学兄的山水画,我始终认为境界极高,画得相当好。1959年出版的《中国画选编》大型画册,当时我身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专程从北京去成都找到他,这本书中四川的山水画就只有他一幅《鹧鸪山》。1966年,我还专为他编了一本《周抡园画集》,可惜未能出出来。

  秦岭云

  抡园学兄与我先后同学。他的画境很高,人品更高。 《中国画选编》中,四川的山水画就只编入了他的一幅《鹧鸪山》。作为编辑,我印象深刻。

  卢光照

  周抡园先生是属于20世纪的大家,虽然离世已有二十余年,但他的艺术却离人们越来越近。雾霾散去,周抡园的艺术以其不凡的风格及价值彰显于世的时候已经到来。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728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82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812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8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70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96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92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108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