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山:樊洲山水画创作轨迹

2012-08-03

文章来源:
583次浏览
    八年前,我访问座落在终南山的樊洲画馆,与画馆主人有过交往并长谈,当时,我观赏了一些挂在墙上的樊洲作品,印象并不十分深刻。因为山水画创作在李可染、刘海粟这些人离去之后,已处于低谷境地。虽然不少胸怀理想的画家仍然尽心尽力,却是成果寥寥,不足挂齿。以樊洲那时的作品,只在尝试当中,尚未出现曙光,所以,我们没有涉及很多专业方面的问题。樊洲独特的为人和行事方式,听过彭德兄多次介绍,不过,我有一个偏见,只关注画家的作品,用福科的说法,叫做作者不在场。我相信,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关联,没有想象得那么紧密。前阶段,我接到樊洲的新作光盘,看过之后,不免感慨,勤勉的劳作终于开花结果,他这几年的作品令我刮目相看,确实,在当下整个画坛一片荒芜的背景下,樊洲的创作或多或少突显了亮点。

  我曾在一篇短文中谈到,中国书画里有一怪现象,东南西北的书画家中,自称老子天下第一的人比比皆是,这一点,与当代艺术领域或油画领域形成强烈反差。为何自称老子天下第一的人都生在中国书画里?为何中国书画界像江湖?昆仑派、华山派等等不一而足?画家身份或书法家身份本是非常个人化的,偏偏朝衙门看齐,论资排辈,造成这一领域的生态板结和死气。樊洲远离是非,隐于创作,一心攀登心目中的高峰,便显得尤为可贵了。另外,樊洲远离是非并不表示他不食人间烟火,他关注和关心同代人的创作经验,保持某种洞察,吸纳他所认为的有益的东西,显示了不同寻常的智慧。

  以樊洲山水画创作的轨迹来看,与其他中国画家的路数大致一样:1,学习传统,2,实验和创新,3,回归“中国文化精神”。我很多年前写过讨论中国画前途的文章,一厢情愿地把中国画定位为“保留画种。”依我的意思,中国画创新有可能毁坏中国画本身,从近二十多年的实践看,大多数所谓的实验和创新都是过眼烟云,反倒是削弱了中国画表达的优势和长处。但是,按通俗说法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烙上时代印记,当下“成功”的中国画家,几乎无不认为自己扮演了“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角色——纵观近年来的中国画坛,这已成为一种公式。“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无用的真理,貌似正确,而无任何实质性意义。很显然,当艺术实践囿于某种公认的教条,能够指望什么呢?

  所以,一切艺术上的口号多为伪真理,真正获得有益经验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是创作本身。樊洲作品的实际意义正是呈现在这一点,或者说,他的作品在相当程度上跨越了公认的教条,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熟悉中国画历史的人都了解,作为中国画领域的顶端,山水画的辉煌集中了千百年来多少天才的心力和才华,在一座座丰碑前面,当下的画家做出哪怕一丝一毫贡献,都是难上加难的。至少在我眼里,丈量一个画家的时间刻度,不是一年两年,不是十年二十年,而是一百年五百年。以此标杆,我不知道,那些动辄自称大师的人还有多少底气?

  在此,我特别愿意回应樊洲一个提法,他说:“秋园缜密,宾虹浑厚,抱石飘逸,石鲁豪放,白石凝重,天寿悍犷,集其精华,必成龙象。”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集众人所长,而为大家。相反,我倒以为,文人画之后,个性比普遍性更有效,也更符合创作特性。樊洲纠合了现代画史上几位优秀的代表人物作为依据,一方面看出他打算厚积薄发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画家对待创作实践的假设往往充满感性。我的意思是,当下的中国画家越是远离那些以往的成就,便越是有可能确立自身形象,也越是能够再创高峰。

  樊洲最近的作品证实了我所言不虚,以他自己的说法,他以“道”“气”为源,以音律入画,发现了曲线交织的画法,体验到了大自然的内在律动,以及物体的内在结构。我发现,樊洲这批用线条构成的山水作品,达到了他与前贤对话的预期,而且,非常鲜明地表达出多年来他对山水画图式的出色的理解。由此我想重复我多次说过的观点,一个画家如果画了一辈子画而无自己的个人图式,就是最大的失败。虽然中国画具有特殊的文化背景,与之关联的各种因素亦十分复杂,但是,所谓道、气之类玄虚观念与视觉方式的独特性相比,次要得多。因为绘画靠眼睛,音乐靠耳朵,这是基本的事实,认识论问题,文化问题,不是绘画和音乐的首要问题。杰出的画家和音乐家,就是解决好了视觉方式和听觉方式的人。

  山水创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能否离开它固有的程式?我的意见是,所有程式化的东西都是高度凝练的东西——既是结晶,又是障碍,既可以借鉴,又容易被吞噬。从实践结果观察,许多画家消弭在程式化的迷魂阵里,另有一些画家则因远离程式而飘忽不定。樊洲的资本在于他多年的实践积累没有变成束缚手脚的无形之墙,他一次次冲击它,拆除它,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毛笔在他手中犹如肢体的延伸,已经收放自如,他的这批以线条构成的作品无疑是真实准确的证据。换句话说,无论从图式的新颖和独特,还是表达的内涵和精神,都令人欣喜。水墨和宣纸承载的张力被他牢牢把握,而山水画的审美经验则被他加以有效地延续。

  樊洲对成功的概念弹性很大,他在肯定中否定,在否定中肯定,一切皆出于他精神上的自由。一个自由的人才能避免沦为名声和物质的奴隶,真正地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这便是樊洲的可贵之处,也是他在绘画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樊洲将举办他的个人展览,我相信,他将会以稳重且深厚的姿态使大家眼前一亮,对此我们寄于更多的期待。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728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82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812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8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70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96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92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108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