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2
王自修,独创了中国画表现冰雪世界的一系列高难度留白技法。他主张画家必须创立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和艺术语言。2月22日,成功美术馆举办的是“王自修画家日”,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冰雪山水中。
采访人:李霞
受访人:王自修
采访时间:2月21日
记者:您是山东人,为何作品里面画却是东北的景色?
王自修:是这样的,我的老家是在山东,但是,十多岁时随父母闯关东,来到了东北,我先是在本溪念小学、中学,后来到鞍山,考进了美工厂,这算是与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吧。东北,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作为一个画家,我个人主张的是画本土特色。但是,由于工作的要求,我画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名山大川。二十年前,创新,就已经成为国画探索和发展的关注点。我发现,冰雪山水涉猎的人较少,画留白冰雪山水人的几乎没有,所以,我就一直致力于研究留白冰雪山水。
记者:您认为您的作品有什么样的特色?(个人绘画语言)
王自修:我的作品主要是以写实、写真为主,我一向都是强调笔墨,强调传统,强调写实,以写生为主,追求真实、自然,以师法造化、师法自然为目的的。在表现冰雪世界这方面,我力求创造,虽然说留白不是我的独创,但是,在表现冰雪世界的博大雄浑,特别是落雪的树木、以及东北的白桦林等,确实是,前无古人的,也并不是哪位老师教的。
记者:水墨画需要在哪方面有所突破?
王自修:大家都在讲创新,但是,到底什么样的作品属于创新,还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是认为新颖,就称之为创新。每个人,也都在探索突破点,但是,到底应该在哪方面有所突破,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定论。我自己,是在树枝的留白上,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并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记者:文化与商业遭遇博弈、扬弃,这会不会影响文化的发扬光大?
王自修: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在80年代,很少有人会去买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意识也增强了,到现在,商业的介入,使得文化的发展,不是纯学术的,而是靠头衔和职位去评判一幅作品的好坏,商业的介入,也会让许多作品,成为“流水作业”,经不起考究。这严重影响了文化的发扬光大。
记者:中国书画一直坚守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新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书画,我们在创新和传统之间该如何取舍?
王自修:我认为传统很重要,我很赞成徐悲鸿的国画,那才是真正的中国画。徐悲鸿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有人说,徐悲鸿是“混血儿”,我非常不赞成这种说法,我认为,徐悲鸿的画才是真正的中国画。我认为,传统,必须要坚守,不能让传统流逝在现代的生活中。
记者:如何做到能真正做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王自修:应该让所有喜欢艺术和收藏的人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欣赏能力,让大家都能够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在欣赏一幅作品时,懂得怎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现在的社会,是缺少“伯乐”的社会,期待能够提高全民整体素质,让作品的价格和价值相符。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