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德忠成功美术馆展出作品
我8岁在原籍山东福山时,就被蜿蜒通灵的篆书所吸引,为此还请会篆刻的乡亲刻了一方篆文印章。9岁迁居北,看到隶书一波三折的波磔,心仿佛受到感应,也跟着波动了起来。端庄雍容,波磔生动的隶书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家客屋悬有书画,朝夕浸染其间,耳濡目染,我不知不觉走进了书法这块神秘的黑白天地。我对美术、文学、音乐、体育都热爱,并存这些方面花了不少的功夫。为搞美术我曾报考过中央美院附中;为搞文学创作我曾于高中二年级时,自己辍学回原籍当农民体验生活二年多,后因大跃进农村闹饥荒才不得已回京继续大学的学习。对音乐我很敏感,歌曲一听即会,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也热衷过一个时期。体育活动我样样喜欢,对篮球尤其喜好,那些投篮上篮的优美的肢体造型,我都是认真练习的。对精巧别致的工艺美术作品我也非常感兴趣。这些可以说是我在书法上取得成绩的基础,它们对我体悟理解并在实践中解决书法的用笔、用墨、结体、气韵、情趣等方面部起到了切实的感悟、催化作用。
我正经学书法是在50年代,那时汉字处在走拼音化道路、要被消灭的时期,学习书法完全靠自学,没有老师,偶尔发现一本有关书法的书就买来看,假日常到琉璃厂、荣宝斋、故宫去参观浏览,对沿街各商店的匾额书法也很留意。我最先买的碑帖是庆云堂出售的木板装的孔宙碑,后来凡是出版的碑帖我都尽力购买,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念大学时想搞古典文学研究,摘古典文学研究要有文字学基础,于是我便自学起《说文解字》来。为了掌握篆书的写法,又搞起了篆刻。另外,对颜体、魏碑、二王的书法,我也分别在不同时期临习过。由于全是自学,我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能抓住关键。我认为学书的关键一是笔法,二是墨法,三是结体,四是章法。笔法决定着书法造型的基础材料(点画)的形貌和质量;墨法决定着书法的韵致情趣;结体决定着字型的间架形体;章法决定着整幅作品的气象格局。

邹德忠 隶书作品
这四个方面必须深究弄懂,还在要创作实践中精到熟练的掌握。
学习掌握笔法、墨法、结体、章法的途径只有临帖。书法的临帖就好比绘画的素描和写生。绘画创作的模型素材来源于社会和自然,书法创作中的字型结体,是从历代遗留下的法帖中选组而成,自然社会是绘画创作的源泉,字帖遗墨是书法创作的源泉。
由于我诗文、书画、美术字都拿得起来,故无论在校学习还是工作期间的宣传工作都是由我承担的。黑板报的诗文插图、报头设计及会议的横标、平时的标语口号等都由我来“创作”。

邹德忠书法
我在隶书上下的功夫最多,从孔宙碑入手,对其它碑(如礼器、乙瑛、石门)也多有涉猎。在张扬个性、表现自我时风的推动下,我开始了自我面貌的探索。我临了一段汉简,练了一段以后感到汉简还不如汉隶,虽然它的率意笔画能打破平稳呆板的隶书结体和章法,但率意的笔画多丁也显得杂乱粗俗。由此我得出结论,书法创新,简单转换碑帖不是根本办法。这以后我就在书法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摸索:一、在工具上我采用了中长锋羊毫笔。它在运用上提按幅度大,使转灵便。在笔法上我方笔圆笔并用,中锋、侧锋兼施,并加上简犊率意潇洒的笔致,使篆隶、简牍、魏碑的笔法熔于一炉,这样书写出来的线条无论是形貌和质量都迥异于前。向我索书的书道朋友有的称我的隶书是魏碑式隶书,也有的称之为简味隶书。二、在结体上我加进了篆书、简牍,以及魏碑的一些结构,从而在结体上出现了新意。三、在墨法上我适当加强飞白与渗化效果,增加隶书的韵味和趣味。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以后,我的隶书就形成了较强的个人风貌,即有别于传统也与时风大异其趣了。这个风貌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一个字一个字琢磨、不断筛选、拆解、组合而成的,有的字可说是历经三年甚至多年才不断优选定型下来的。有道是:一字三年得,挥洒尽如意。朝夕星物换,甘苦心自知。

邹德忠 隶书条屏
我也有类似于王羲之观鹅戏水受启发之体会,如我藏的两方砚台,一为歙砚,造型取意为林逋词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另一方是淄石砚,意为“荷叶呈露”,制作精巧别致,很有匠心,倭了边,折了角,利用砚石形状,有收、有放、有露、有藏。砚石不大但做得圆浑、曲折、有收、有展、富有情致。我在写隶书时,在浑厚朴实、大气磅礴的前提下,也在细微处做了些探究,心里没有在意,没有提高到理性认识。后来观赏这二方砚台时得到了启发:字要写得好,耐人寻味,不仅在主笔大骨架的构成上要讲究,在辅笔的交插、衔接上,承启转合中也要精工巧妙、独到。在外物的启示下,我将以前无意中得到的一些笔意结构,穿插、曲折、夸张、巧饰,加以肯定和提高,变成这方面自觉的探求意识,如斜字右半斗字一竖弯曲写成,像去字雨字头的特殊定法等,这样写出的字既雄浑厚实,又精巧别致。
行草书我是以二王为宗的。二王的楷、行、草书可以说为中国的楷、行、草书立了极则,历来有成就的书家没有不学他的。学二王是学习书法的捷径,在二王的基础上再取裁众家、融汇营造,以出现自己的面貌,具体的我就不多谈了。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