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景华老弟将在长沙第二次举办其个人书法艺术展,我为之兴奋不已!景华此展的作品带有浓郁的传统色彩,在如今以结体任意变形夸张、线条荒率破烂为美的时尚书风充斥书坛的时代似乎有点不太合时宜,举办这类展览,是容易被扣上“保守派”这顶帽子的。可我对景华这种特立独行的胆识却投以钦佩的眼光。
传统与创新是学习书法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在对待传统与创新上,古代书家是比较重视对传统的学习的,而当代学书者的注意力则多偏向于搞创新。一时间,这个派,那个主义,山头、旗号不一而足。这一风尚的出现与蔓延,导致不少学习者热衷于追求形式效果。于是,染色、拼凑、搓纸、残纸之风风靡不辍。因为缺乏传统书法基本功的磨炼,故其作品常常流于怪异、粗俗与平庸。

景华在对待传统与创新上有过一段戏剧性的变化过程,很具典型意义。当年,刚步入书坛的景华是写时髦字的一把好手,学一家像一家,颇有几分自鸣得意。但自1990年进入湖南省书协主办的书法研修班学习后,他的那手时髦字受到了学友们的批评,大家指出他是在写“聪明字”,无疑是在批评他的字缺少传统功力。这让景华开始意识到“聪明字”是花拳绣腿,是玩不出深度的。震撼之余,他毅然转向传统。1991年他去西安碑林参观,两天的时光,饱览了碑林历代著名碑刻。这次参观对他是一次极大震动,也是一次莫大的启示,他因此而深感往昔对传统认识的浅薄无知。强烈的冲击后,更坚定了他走向传统的意志。
从反传统而走向崇尚传统,这是个认识的飞跃。景华终于认清了中国书法发展的必然规律,这规律是:书法的发展变化只能是量变,而不能是质变。文化传统只能发展它、丰富它,不能把它打倒。一旦打倒了,就等于消亡了这一传统。认识明确后,景华从传统经典吸吮营养的劲头便油然勃兴起来。学王羲之、五献之、欧阳询、褚遂良、苏东坡、米芾、董其昌,学魏碑……大有究追不舍之势。他决意打通传统书法经典之门,其豪情,其壮志是很令同道们感动的。由于过人的勤奋,景华近些年的创作也与以往判或天渊。一批批甚具传统色彩的以米芾为基调的小行书面世了;一摞摞以揉合欧阳询、褚遂良、苏东坡、董其昌而成的中小楷书出笼了;一叠叠庄重爽利的魏体楷书脱手了。这几类书法新作无不点画精到,结体端稳,从中可以窥觉景华书法的传统功力正在逐步深厚与扎实。

我由衷地佩服景华那超卓的胆识。之所以有此种胆识的超卓,自然源于其才情与学养,除书法外,他擅长诗歌、散文与绘画。这些综合素养,使他具有了文人品格,而文人品格的获得,使他对事物的观察、判断都能站得更高些,这是他能正确把握书法艺术学习方向的缘由,也是他现在的书作能进入到一种高雅的文化人的境界的缘由。
景华在投向传统经典的同时,并没放弃在书写中融入自我意识这方面所作的思考与努力,他的“和、静、清、雅”的书风追求在他以经典为基调的书作中不时地透露出来。随着艺术实践的深入,阅历的丰富,年龄的增长,作品中的自我意识自会越来越凸显出来的。
我为景华能迅速地、正确地高速好自己书法学习的方向而欢呼!也为他书法创作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功而欢呼!更为即将看到他更具传统内涵又更显个性特征的书法新作的诞生而欢呼!
(颜家龙著名书法家、原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