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哥盛景华是一个楷字,一个正在不断放大的楷字。这是我的结论。
前几天,在上海打拼的全国楹联协会会员皮逸民回湘,益阳日报社社长陈正清送了他一幅字,就是华哥的楷字。我带皮逸民见的第一个益阳名人,也是楷字华哥。
严紧稳健、锋不由行的楷字,是汉字书法的源头,是官家文书的正道。由楷而行,由行而草,本是习字者循序渐进的过程,却是为人做事的大道理。楷字华哥人如字,字如人。

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夏天,我在老家原益阳县谢林港郭家垸子郭家宗堂门口第一次见到了十二三岁的少年华哥,一条裤管特大的天蓝色短裤,一件有点发黄的白背心,头和脖子比大人们都粗大,一看就是结实如柱的小汉子。斗蟋蟀,抓泥鳅,一个城里少年与一个农村儿童就这样相识了。
自此好几年一到暑假,我都能习惯性地等到华哥的出现。由于年幼的缘故,我并不知道他们一家是在老家“躲运动”。
我读初一那年暑假,华哥背着画夹回来了,这时的华哥不喜欢与人多说话。他娘说,他学画画两年了。1977年恢复高考,华哥考上了益阳师范,那时100个考生里面只有一个能考上大中专院校,我很是羡慕。
从这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华哥,也没有华哥的消息。直到2002年,我在益阳采访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诗人冯明德把华哥带到了我的身边。
一眼认出,百感交集。此时的华哥已是益阳日报文艺副刊的大编辑,诗歌散文都了得,但最出名的还是他的字——楷字,买他字的人很多,他闲时经常被领导、老年大学的书法爱好者请去上指导课。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华哥。

出差益阳的一天深夜,华哥把我一个人带到了他家里,翻出了他多年的书法作品。我惊呆了!“湖南一楷”!我心里油然浮现一个符号!他的字博采众长,又自成一体。由紧而松,有收有放的笔锋力透纸背;千钧落纸,张弛而后舒缓,在饱满、坚定与闲逸间,如大侠行走江湖,在纸面留下铿锵的节奏,那并不多见的夸张的大弧,像是舞蹈的牛角,带着骄傲的呐喊!品味整幅字面,不见大山浩海,但见畴田阡陌,郁郁生机,细看一字一划,金石为基,撼树为柱,丝弦相间,滴水是川。26年不见,华哥已是当之无愧的书法大师。期间付出多少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凭我的直觉,他是智慧与勤劳奠定了今天的成就。
从那以后,我每回益阳,都要见华哥,他几乎都是从书房案头放下毛笔来见我,尽管已身为省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求字的人络绎不绝。它横跨书法、楹联、诗歌、散文,把一批益阳文化名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茶杯与酒杯间抒发友谊和灵感,交流创作体会,却从不显一字之师的做派。华哥的白鹿诗社等故事,在我耳边一遍又一遍演绎成经典。直到有一天看到华哥即兴演唱自己作词作曲的“妈妈”、“阿娟的故事”,看到他主持盛大寿宴,我才恍然大悟——华哥一身文艺细胞。
华哥的眼光戴眼镜不戴眼镜都是直射的,看人看东西,眼球不习惯灵转,俨然凸显他做人做事都执著的品格;华哥花白的头发几十年一根不损,粗硬浓密,好像是告诉我他性格的坚毅与顽强。
楷字难书,难在既要墨守成规,又要超凡脱俗,标新立异;楷人难做,难在一丝不苟,而又仁心天下。
华哥是一个当然的楷字。
(文/朱智)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