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笔耕不辍,画了成千上百的画,满意的画不多。自认为精品的也有,但要提高到理论上,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画论汗牛充栋,那是先人、时贤的心得,变成自己的,不那么容易。理论从实践中来,技进手道。从自己作画的实践中悟出个子丑寅卯来,不只废纸三千,还需深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只靠勤奋,从量到质、象运动员一样,一直练下去,当然也有收获。加大训练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人生苦短,训练到什么时候算完呢?我为了悟出个理来先整理自己以前的画,好的、坏的比较比较,再想想比我画的好的朋友的画是怎么个画法。也能从中吸收些经验,但变成自己的画法却不容易。

在我作画和我教学生时,经常强调:结构要参差,用笔要贯气,墨色要留白,物与物要对比、衬托,还要注意开合,以及整体感的重要性。在用笔调墨色时要匀,从重到淡,笔笔相接,从下至上,不断蘸水一直要把笔中的墨色挤干完用。这样画面上的物体血脉相连,一气呵成,画面干净、漂亮,还能表现出光亮来,很长时间我是这样坚持画下去的,但我的一位朋友他主张墨色不要调匀,画出来才生动,他的画也确实生动。
我一直在琢磨这个理。到底匀好还是不匀好?一次夜里,冥冥中,我想到了李娜唱的“青藏高原”,感情饱满、字正腔圆、韵味十足、美奂美仑。最后一句,调很高,很优美,长短节奏富有变化。那个“高”字,由低到高,中间跌宕起伏,到最后音节又逶迤转折一下,把“高”字唱得时间很长。一下子把山的巅峰表现得淋漓尽致,听起来真是过瘾,令人振奋、回味无穷。

艺术都是相通的。由此我想到作画,感情也要饱满、也要有振作之气概。在用笔时要有唱“高”字那种技巧,不能把线条画的直白无味。除了书法上的一波三折外,还要有“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个“砍”字的用力、顿挫、节奏等功夫在。一句话:作画精神振奋,用笔振奋,画出的画才有振奋之威。
很多人都唱青藏高原,我都愿意听,但比较一下,都没有李娜唱得精彩,画实在与唱歌一样,唱好实在太难了。很多事都是只可会意,不可言传。我从渐悟到顿悟出一个振奋用笔,并不意味着保证把画全能画好。这其中不过是一种因素罢了。不过由振奋之笔画出的画比我以前只强调墨色要匀,生动多了。
2010-7-27随笔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