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写意人物画---李一平访谈

2012-02-29

文章来源:
416次浏览

王毅/李一平

王毅(以下简称王):参加中国美协第十六期高研班学习已过去近五年了。看到你的画集,看到你的作品,个性更显明了,风格更凸现了,笔墨更娴熟了,意蕴更丰厚了。能与你就艺术、创作、生活随意谈谈。主要是漫谈,不受约束,有什么说什么,实话实说。主要是想了解创作状态,有些什么想法,一则帮助大家了解画家的思想;二则帮助大家进一步读懂画家的作品。

李一平(以下简称李):小时候,我就喜欢画画,整天淘气。墙上、地上,到处被我用树枝、木炭画得乱七八糟。小学没有美术课,最好的老师是一本小人书。

一本连环画在小朋友中轮流阅读,好的画、好的故事对我引诱和启迪很大。我对绘画的兴趣可能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一个人想在那个方面干出些成就,没有兴趣是绝对不行的。有了兴趣,他会自觉地在这方面用心思,花精力,而且还能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后来,我参了军。再后来,又复员了。后来上了大学。上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老师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有的从被揪斗的状况下拉来站在讲堂上。他们对学生、对专业的那份爱,真让人感动。系里的陡剑民、娄付义、杨国光、张阶平好多老师,恨不得把自己的学生个个都培养成大师。特别是杨国光老师,我后来选择画写意人特画,和杨老师对我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王:写意人物画是中国画最难掌握的,你在专业上选择了人物画,谈谈你的想法。

李:上大学的时候,什么都学。师大美术系,培养的目标是美术教师。毕业以后,分配到庆阳华池县文化馆工作。文化馆是个大杂烩,当时三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合一,群众文化、文物普查,中心工作,什么都干。大概是受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在文化馆工作期间,开始学习木刻版画。后来居然创作了一批版画作品。最早参加省美展、全国美展的作品都是木刻版画。当时庆阳地区有不少人都搞版画。我觉得研究刀法、刀、木结合产生的机理、版画独特的艺术语言,黑、白、灰调子对比与谐调,是十分有趣的事情。后来,不少搞版画的人都画国画去了,我也是其中之一。当时觉得人物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容易体现社会的那种责任感和现实状态。大家当时也有这样的想法:主题性绘画参展比较容易入选、获奖。主题性绘画当然是以人物为主。这在当时也算是有一点功利主义的想法吧。不过,选择人物画作为我将来的创作发展方向,对自己是有挑战性的。

比起山水画、花鸟画来,中国画的人物画历史遗产相对比较少,技法的成熟程度相对比较弱,需要从古人那里继承的东西不如山水、花鸟那么完备。艺术语言、表现手段、人物画都不比山水画和花鸟画那么丰富。人物画面临许多难处理的关系:比如写形和写意的关系。人物画首先要画准形象,张三就是张三,李四就是李四,体形要准,五官要象,一丝一毫都差不得。再如写形和写神的关系。画画不是照像,要把人物的神态画出来,要画活,要生动。人物画讲究传神,不能把活人画成木头人,还有写形和笔墨的关系。中国画讲求笔墨韵味,要求以书法笔意入画,线条的轻重快慢变化,水墨的浓淡干湿韵律,都要通过书写的意味表现出来,这是写意人物画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四是造形和舒情的关系。人物画第一位的是人物形象,但又不是单纯的人物形象,而是要达意,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要体现作者的情感。这就要求画家提练绘画元素,锤炼绘画语言,运用绘画形式等方面体现人的意念,人的心境,才能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尽管前进的道路上坎坷不平,有不少的艰难险阻,有限以逾越的障碍,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还是坚定地走下去。

 

 

王:能谈谈当代人物画家的情况和对你的影响吗?

我认为,现当代人物画是成就最大的画种。中国古代人物画在唐代达到最高峰。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大高峰。但从宋元以后的数千年中,人物画一直被山水、花鸟画放逐到边缘,历代罕有和山水、花鸟画相匹敌的作品出现。到了廿世纪,出现了徐悲鸿、蒋兆和,他们把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运用于人物画,给人物画注入了新生命。后来,又出现了石鲁、叶浅予、黄胄、刘文西、方增先等一批现实主义人物画大家,当然年轻一代的就更多了。如果把人物画家分几类,我自己大概分为这么四类:一派为以徐、蒋为代表的写实派,以素描为基础;一派以黄胄、叶浅予以代表的写意派,以速写为基础;一派以丰子恺、关良为代表的漫画派,还有以陈少梅为代表的古典传统派,以陈老莲为师的线描为基础,不少连环画家,年画画家都可以归于此类。美术界还没有这样分的,我这样归类,只是为了好说明问题。百花齐放,都有生命力。我觉的学习绘画,也要像吃饭一样,不挑食,不偏食,才能营养均衡而丰富,有利于健康。当然也不能反对别人的偏重爱好。

王:看到你作品中有不少反映陇东风情的人物画,谈谈你的想法。

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受当地风土人情的熏染,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漏出来,这是很自然的。陇东这个地方,地处黄土高原核心地带,山高皇帝远,但民风纯朴。这里的人待人宽厚仁爱,热情好客,家里有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用,却心甘情愿地全部拿出来供客人享用。庆阳人这样做,觉得很有面子。现在,省上好多会议,都希望在庆阳开,觉得庆阳人招待得好,东道主也很有面子。庆阳这个地方离文化中心地带较远,文化信息量少,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机会也少,有落后的一面。但这里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受世俗名利影响和潮流影响较少,创作上受外界影响干扰也相对较少。可能是由于这些原因,我笔下的陇东人物,不论是老婆老汉、姑娘媳妇、还是男女娃娃,都土生土长,茁壮健康,朝气蓬勃,给人以纯朴亲切的感觉。参观秦兵马俑,让我很受感动。秦兵号称“虎狼之师”,长平一战,就活埋赵军四十五万多人。但你看兵马俑塑像,既威武雄壮,又纯朴憨厚,一幅幅甘肃、陕西一带典型中国西部人的脸形,给人忠厚、诚实、纯朴、善良的感觉。这才是艺术,是古代无名大师创造的艺术。黄胄笔下维族少女、刘文西笔下的陕北老汉,不但把人物的形象、性格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而且连籍贯也表现出来了。(当然也借助服饰等)如果能像兵马俑人物刻画那样,那就更不得了了。

王:你画人物画以来,创作了不少作品,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美术界也有了很大影响,能谈谈学习人物画的体会,希望对初学的人有些启发和帮助。

 

 

李:长安画派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我觉得是非常正确的。现在,学生报考学美术的人很多,各地都办了不少美术辅导班。学习的人当中,有些是对美术有兴趣,个人也有这方面的才情;有些则是因为美术专业文化课录取成绩相对比较低,总之各种情况都有。兴趣浓的,当然最好;没有兴趣的,一定要培养兴趣。学习绘画,一定要有兴趣。学习人物画,我觉得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多下功夫:一是多看,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人,不是熟视无睹,而是要用心。看画册,看展览、看画家作画,通过多看,提高眼力。只有眼高手低,绝对没有手高眼低。只有不断提高鉴赏水平,技术、技巧才能随之上去。二是多画。“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画画和其他技艺一样,要有一个量的积累,“熟能生巧”,所谓功夫,就是要花一定的时间。刘文西到陕北农村写生,从一个小姑娘一直画到这个小姑娘长大、嫁人、当了婆婆,得了孙子。一画就是几十年,下了多大的功夫啊!三是多想。凡事要多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消化了才能吸收,消化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传统人物画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勾线。从汉画像石到敦煌壁画,再到宋元明清的庙宇壁画,大多都以线条勾勒的表现手法。如何解决人物画表现的手法单调的问题,一些画家吸收了山水画、花鸟画的技法运用于人物画之中,例如以山水画的皴、擦、点、染表现山石机理的手法画人物,在技法上造成了新的突破。四是多读。一些画画的人不大重视读书,这是很不好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一个艺术评论家曾说:三流编剧编故事,二流编剧写人物,一流编剧抒情怀。我想人物画家也一样,三流画家描绘情节,二流画家刻画人物,一流画家展示心怀。从再现性向表现性、象征性,抒发性追求,就会使人物画的艺术性更深、更高。

王:人物画和山水画、花鸟画一样,都存在精神层面的鉴赏和技术层面的制作的问题,请谈谈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的鉴赏和创作问题。

李: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为了方便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从南朝谢赫关于中国画的“六法论”谈起。六法是生韵生动、经营位置、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古人评价绘画作品水平的高低,就依据这六法,也算是六条标准。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往往都是先从整体入手,整体的要求就是气韵生动。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局部都相互牵连,相互照应,牵一发而动全身。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一看让人眼睛一亮,第一眼很打动人,活灵活现,生动传神,这件作品就中一件好作品。所以一件作品,气韵生动是第一位的。好的作品还要耐看,再看它的构图,章法布局,也就是经营位置,画面主题突出,布局合理,点线面的组织,黑白灰的和谐、画面的节奏感、韵律感都处理的得当,这就更胜一筹。再往深入地看,看画面的笔墨效果。用笔的平、园、留、重、变,用墨的浓、淡、干、湿、焦。看笔墨的结构感觉,看它们的韵律变化。每个方面都做得很好,就是一件比较完美的作品。不过,也不能这样苛求,某一方面作得突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绘画的创作过程,正好和欣赏过程颠倒过来,虽然从整体着眼,但还需从局部切入,从一笔一划入手。强调骨法用笔。所谓骨法用笔,我理解是按物体结构行笔,以书法意味运笔,笔笔要写出来,而不是描出来,画出来。笔笔相照应,笔笔相联系,千笔万笔,笔断意连,笔笔相逐,起承转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达到气韵生动的目的。

王:有人说,绘画是人生精神家园的归宿。

李:可以这样说。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中国画的笔墨就是人生、人格的镜子。它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表现了作者崇尚的主观精神,人格魅力。画画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制作,而是自我文化心理意识的反映,不仅是一件作品的力求完美,而且是作者人格的自我完善。

艺无止境,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永无止境,在人格的修炼上也永无止境。我力求使心灵与追求达到完美的结合,为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地不懈努力。

 

 

                                           (王毅,陇东学院教授)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076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545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4081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846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721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870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402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365热度

最新文章

碧水脉脉可游 青山葱葱可居——中国美协理事李呈修先生手卷画作(“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碧水脉脉可游 青山葱葱可居——中国美协理事李呈修先生手卷画作

中国的山水绘画,“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的最高生命理想追求和澄

2025-05-06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