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奇成成功美术馆展览作品
中国画艺术的“当代性”价值生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就是“百花齐放”面貌下的“新艺术流派”的不断形成和发展。这里面有两个角度值得关注,一个是“前卫艺术”驱动的艺术创新,一个是“地域文化”滋养的艺术创新。前卫是艺术创新的永恒主题,无论其来自什么层面、什么人介入的,都在不断为庞大的艺术传统和未来添砖加瓦,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源泉之一,虽然有些时候,这种“生命力源泉”也需要“修正”,但毫无疑问,今天的“前卫”,就是明天的“传统”。那么,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艺术创造,实际上是艺术史的新的“支撑点”和“切入点”。优秀艺术家对地域文化体系的传承自觉、深入开掘以及审美把握,恰是其艺术生命和价值的传世理由,也是中国画艺术“当代性”背景下,新流派蓬勃生长的最大空间。

孙奇成作品欣赏 《浑江古渡》
著名山水画家孙奇成,正是以其不懈的艺术实践和艺术创造力,成为对当下地域文化滋养中的山水画创作贡献了诸多启迪和成果的艺术家。近年来,孙奇成的书画作品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与他坚守自己的艺术理念,立足辽东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分不开的。与很多职业画家不同的是,孙奇成的艺术创作,始终在“地域文化自觉的参悟”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深入和开掘。无论是对辽东季相特征的审美把握以及文化解读,还是探讨在艺术语言层面与辽东风物之间完美表述上;无论是对鸭绿江流域地貌特征的视觉艺术呈现,还是对这条著名界江的地域文化阐释,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

孙奇成作品欣赏 《欲雨》
孙奇成与那些以猎奇心态徜徉自然山水的画家不同,在他的创作中,鸭绿江流域和辽东的自然山水,完全是一种生命体验前提下的艺术表达。这之中尤为重要的是地域文化参悟对自然山水的关照。鸭绿江作为中朝界江,其流域文明久远而丰富,两岸不仅有着泾渭分明的文化差异,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对鸭绿江流域文明的艺术解读,始终是孙奇成作品的一个重要取向。应该说整个鸭绿江流域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其自然山水以及文化特征还保存着某种意义上的“原生态”。孙奇成创办鸭绿江画院的初衷,也是为了从艺术创作层面保护和挖掘鸭绿江流域的特色文化。他自己更是亲历亲为将鸭绿江山水意境的艺术表现作为使命。他不仅创作了大量以鸭绿江山水为题材的作品,并创造性地以“乱笔皴”技法来表现鸭绿江的特殊山水形貌。在他的努力下,已经有一些书画家也加入到鸭绿江画院,共同为鸭绿江题材的书画创作贡献着一份力量。作为最早关注鸭绿江、鸭绿江文明、鸭绿江流域旅游开发的书画家,孙奇成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艺术创作本身为地域文化带来的传播效应。所以,地方政府曾予以他重奖。至今,已全身心投入书画艺术创作的孙奇成,对当地旅游产业开发依然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因为他曾一手创建了两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曾为当地很多旅游开发项目提供了策划和咨询。

孙奇成作品欣赏
作为东北画家,孙奇成书画创作始终致力于对东北秋冬季相的艺术与文化解读。但是,他与更多以自然物象的表征表现为出发点的书画家不同,一方面他更多关注东北秋冬季相的文化解读,比如秋冬季相特点对东北地区地域文化的形成的深刻的影响是他创作的底蕴,那么,对于这种季相特征的“意境”生成的解 读和表现,则证明了他的艺术创 造力,尤其是“原创”精神及艺术价值空间。可以说,这种“意境”解读与呈现,是“原创艺术”。这一点,正是有见识的 藏家们对孙奇成绘画作品的深刻认识。“原创”永远是艺术的生 命力所在,“原创”也是新艺术和新流派诞生、发展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创”更是中.国画艺术“当代性”价值最重要的指标。这是孙奇成作为一个东北画家,所以走向全国的理由。许多喜欢孙奇成山水画作品的藏家,发现在孙奇成山水画作品 中,辽东地貌特征的艺术表现是 他创作的一个焦点。历史上的鸭 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皇家封禁之地,人迹罕至、古木苍郁。1906年,这一地区开埠之后,原始森林被大批砍伐,新生的树木以及原始森林砍伐后裸露的山体、地貌,生成了独具特色的辽东地貌的新的物象特点。孙奇成是最早自觉地关注这一现象并致力于对其进行文化解读的书画家,他通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的结合。这种地域文化自觉、切实的生命体验与艺术创造力的融汇,正是孙奇成的山水画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秘密所在。

孙奇成作品欣赏
艺术源于生活,孙奇成用创作实践和创作成就解读了这句话。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带来的真切的生命体验是艺术价值、艺术特色的来源。而艺术个性带来的符号化以及地域文化的视觉表达带来的艺术史价值恰恰是艺术家的升值空间。从创作层面来讲,东北秋冬季相特征的文化解读,构成了孙奇成艺术创作的整体性,画面物象的不断整合所形成的符号化,则构成了孙奇成艺术创作的张力。同时,对于山水画装饰性的追求,使他的作品是一种“好看”的山水画。这一点,恐怕也是许多藏家追捧的“理由”。同样收藏,为什么不买好看的“画”呢?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孙奇成先生的山水画艺术必将传之久远,必将为更多藏家发现,必将为艺术史增添新的趣味和审美意蕴。(作者系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