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伟大的时代和英雄的人民——罗云巨幅国画《从悲壮走

2012-03-15

文章来源:
375次浏览

罗云 从悲壮走向豪迈 6500×2400cm (巨幅国画 首展中国军事博物馆)

 

       这是一幅十分重要的作品,民族精神的充分表达与严谨的艺术构图在思想的触点上完美融合。
  这是一幅才情肆意的作品,画家近乎疯狂的创作源泉喷发在这幅巨大而厚重的历史画卷上。
  这是一幅与这个时代同样伟大的作品,时代的主旋律和思想的主题性,让画面充溢着饱满的喜悦与幸福。
  “5·12”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之际,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和四川省文联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了“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展览共展出反映四川灾后重建取得伟大胜利的美术书法作品200余幅。其中,著名国画家罗云的巨幅作品《从悲壮走向豪迈》尤其引人关注。这幅作品用的是特殊订做的整幅纸张,长6.5米,高2.4米,作品生动地刻画了68位栩栩如生、神形各异的灾区群众微笑着走向幸福新生活的人物群像,浑然天成,大气磅礴,极富感染力。
  凝神画卷,《从悲壮走向豪迈》这幅巨大的画面上68位真人般大小的鲜活人物撼动了我的心灵,这是怎样的气势和力量在浸染我们的灵魂。这幅主题性绘画巨作,没有描绘四川的山河多么美丽,没有描绘四川物华天宝的丰富资源,画家把全部的思想和笔墨倾注在这些从灾区走出来的人物上面。这是一幅纪念碑式的史诗长卷,他是我们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脊梁,他是中华大地在大灾后坚强重生的展现,他是华夏儿女在大爱后真挚感恩的表达,他是我们不屈不饶的精神在重大历史事件的集中体现,他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和源泉。
  凡是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艺术家,没有不进行主题性绘画创作的;通过创作,可以检验画家的造型能力和笔墨技艺掌握的水准,这是每个真正的艺术家在艺术道路上的必经之路。罗云的《从悲壮走向豪迈》很好地体现了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对于社会的关注,对于生养他的土地的情怀,对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罗云出生于巴蜀大地,是巴蜀大地滋养了他,是巴蜀文化熏陶了他,后来,他学成于北京,在全国美术界有相当的知名度,但是,他没有忘记家乡,尤其是“5·12”特大地震之后,他多次回家乡创作采风,他说要回报家乡父老,要给家乡留下自己艺术生涯的精品力作,要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写入这幅长卷,把自己身上流淌的家乡血脉融入这幅长卷,感恩家乡,报答家乡。在创作这幅画作的半年时间里,他累垮了身体,几次差点放下画笔,但是,热爱家乡的情怀和对家乡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时时在他的心头涌起,他要画好这幅作品,留给家乡,留给人民,留给这片土地。
  从传统的角度看中国画,山水画以画意境之美为上,花鸟画以情趣之美为上,而中国人物画则以形神兼备为上。中国的传统人物画,多以线造型,这就需要画家具有对人物的形和神的把握,有高超的艺术功力,勾画出画家表现对象的风貌、气质、格调及身份等特征。这体现出我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的美学法则。从整体上看,罗云的这幅作品造型独特,构图的霸悍和不可一世的笔力打破了一贯崇尚温柔含蓄的经典模式,这是画家对传统与当代的最好诠释。画面上68位灾区群众向一个方向聚集,或站立或蹲着,目光都落在同一方向的视觉点上,人物外形高低错落,姿态丰富,神情轻松,阳光照在他们幸福的脸上。画面中人物的形神笔力得当,在形态各异的外延下表达内心无比的喜悦。
  在“5·12”那场罕见的灾难之后,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是全国人民和港澳台同胞,特别是对口援建的18个省市特别的关爱,让四川灾区人民从灾难和痛苦的阴霾中走出来,经过3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新家园的新旧对比跨越了30年,灾区人民取得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加快发展的伟大胜利。在这一重大的历史题材面前,艺术家如何选取角度和表现手法来展现这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胜利,展现这个重大历史事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这个巨大灾难之后人们在家园重建和精神重建取得双重胜利的幸福和喜悦。结合这次画展的主题“四川更加美丽”,我认为,只有通过人物的传达,才是最好展现这个主题的切入点。不可否认,人民群众才是取得这场伟大胜利的原动力,人民群众才是书写这场伟大胜利的主角,人民群众才是创造这个伟大奇迹的重要力量。由此看出,用灾区人民群众的幸福微笑和喜悦传递出的是震撼心灵的艺术张力,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艺术升华,是艺术展现历史巨变的最佳诠释。画家罗云擅于在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最深处挖掘艺术的闪光点,发现真正的艺术价值和表现方法。所以,他用大笔刻画出68位灾区群众的阳光、幸福和喜悦,书写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伟大胜利的满意答卷。
  

 

       从画人物画的要领来看,画家罗云描绘和刻画灾区群众人物时,把握对眼神、动作的刻画。常人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就是说从眼神中,可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是中国人物画创作的首要审美标准。画卷中的68位人物是画家采风创作所熟知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灾区群众的生活片段。人物的身份、仪态把握得很有分寸。对于人物的描绘,画家注重“以形写神”,十分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与表情动态的一致性及完整性。
  68位人物的聚集描绘和传神刻画,记录了这个历史性的重要情节,画家依靠神情举止、容貌服饰,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民族和人物的身份与精神气质,人物圆润,不失厚重,精心刻画了藏、羌、汉族等人物群像。画家对衣纹、服饰的主观意识,渐渐转化为认真研究客观规律,把衣纹、服饰的表现推向了写实场景,以对象的自然状态、神态、衣纹及服饰的个性化来加强对人物精神的刻画。他们中间,有微笑,有思考;有憨态,有精明;有老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性;有抱小孩的,有杵着拐杖的,有手持转经筒的,还有“中国,加油!5·12”字样,很好地表明了历史事件的空间元素和时间元素。画面气氛亲切融洽,却又有一丝严肃庄重,是一幅成功地表达四川灾区群众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史画卷。
  画家罗云几次到灾区采风写生,感受到了这场灾难后的巨变,感受到了人类大爱无疆的博大情怀,感受到了经历生死考验后的坚强重生,他刻画的这些人物传神、生动,他对线的审美把握、造型能力及服饰的审美观念把握,传递出中国人物画的线是画家情感的组合体,线的抑扬顿挫不同的组合,产生了不同的情感表达。人物画的表现,是通过线的长、短、强、弱、方、圆的组合,自然地流露出画家当时的心态和情感。这些人物之所以让人震撼,让人记忆深刻,让人过目不忘,印证了画家不凡的审美表现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艺术家要反映伟大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人民群众的精神图谱,为时代写史、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言。画家罗云的作品《从悲壮走向豪迈》正是反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伟大胜利的艺术写照,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历史巨变的艺术再现,是给时代和人民绘制的精神图谱,是留给这个伟大时代的不朽力作。
  这幅画作的落款有两款,一款是题记:“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世界聚焦中国,关注汶川,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18个对口援建省市的无私援建下,四川人民在灾难中坚强奋起,战胜困难,重新建设美好新家园。3年过去了,四川人民崛起危难,从悲壮走向豪迈,微笑着开始新的生活。”另一款是补记:“四川这几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也经历了令人惊叹的坚强和奋起,创造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加快发展的奇迹,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精彩篇章。”受省委书记刘奇葆话语的感染,受四川几千万灾区群众坚强奋起精神的鼓舞,遂作斯画,遂名斯名。
  
 
作者李杰简介:李杰,美术评论家,资深传媒人。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312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686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4312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967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840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924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583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578热度

最新文章

笔意骨气 墨韵彰显——安徽美协原主席张松先生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浅赏

笔意骨气 墨韵彰显——安徽美协原主席张松先生山水画(“五一劳

江南的三月,草木葱茏,莺歌燕舞,花红柳绿,青山绿水间弥漫着春天的诗意,翠

2025-05-08

机杼独出 鹿鸣呦呦——当代著名青年画家李蒸蒸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机杼独出 鹿鸣呦呦——当代著名青年画家李蒸蒸先生作品(“五一

绘画是极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艺术,贵在有个人面目的呈现、有个人风貌的反映、

2025-05-08

碧水脉脉可游 青山葱葱可居——中国美协理事李呈修先生手卷画作(“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碧水脉脉可游 青山葱葱可居——中国美协理事李呈修先生手卷画作

中国的山水绘画,“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的最高生命理想追求和澄

2025-05-06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