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金刚山先生前,对这位在艺术上有着非凡造诣的山东籍书画家早就有所耳闻。2006年因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网工作的机缘,有幸认识了他。深入了解金先生始于2008年初夏,那时我作为《环球游报》的记者,在一次艺术名家寻访的任务中,在北京西山一处幽静的居所里,伴着茶香悠韵的语境,我走进了这位艺术家的内心深处,发现了他那种心置喧嚣于宁静,身处繁事亦淡然,治艺深处入化境的品格和修为。
金先生早年在部队期间就是一位很有影响的青年画家。他转业到北京后,从事中国金银币设计等相关工作多年,在金融行业又是一位艺术领军人物。但是,在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很少提及这些,他就像是一个虔诚的艺术朝拜者,超然于物外,洞察社会、感悟人生,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诚信与治艺的关系,亲力亲为地践行着品高乃艺上的至高艺术境界。

文人儒雅,亦有诗、书、画佐之。金先生九十年代中期有一首自题《兰花诗》:“身世本为弱草根,虽无华贵吐情真,移入别处香仍在,乡土本质血脉存。”此幅行草尺牍,笔法高古,立意深远。兰花多生长在幽谷旷野,不以无人赏而不芳,自古被文人墨客指喻为君子。金先生自誉为草根,他说 “草根”就是一种精神,谦虚自芳,不事张扬,能够很好地表达做人的品质。
书法,在艺术家笔下行进中的线条,是东方本位艺术的一种内在延伸,也是金先生尊崇的一个法理:书法,中国书画艺术之魂。他不但高度评价和认可书法在写意画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还倾其一生之心力,一直在探索着这个通向艺术巅峰的道路。
金先生在书法上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其笔中有法,亦于无法中见禅意,于禅意外显志趣,在志趣外归璞于真。应石涛所言:“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金先生做客大法王寺时,方丈延佛法师曾拜请他为卧佛殿题写对联:“法蓝译经广大释义,神光说法人天共仰”,他提笔凝气聚神,在宣纸上笔走神行一蹴而就。观其用笔凝重而灵动,沉稳深厚而富有乐感,笔意潇洒而遒劲,痛快淋漓;结体雅拙,渊雅而飞扬,自成高格。至今,这幅对联仍篆刻在卧佛殿大门两侧的立柱上,历经数年风雨,依然风姿犹在。
黄宾虹先生说“国画精神,全关笔墨”,书画笔墨自古就是中国书画艺术审美情趣的重要组成都分。这种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书法艺术,在金先生看来就是中国画的构成和精神之所在。他在书画艺术创作实践中,多以行草笔法入画,画若写,一花一叶、一木一物皆能写意成画境。他的中国画作品精纯幽微、凝重矜慎、意匠精密,隽永深醇。正如恽南田所说:“妙在平澹,而奇不能过也,妙在浅近,而远不能过也。妙在一水一石,而千崖万壑不能过也。妙在一笔,而众家服习不能过也”。
自古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以书入画亦为无为法,金先生致力于把书法的线条,以及把笔墨情趣所组合的抽象美之基因植入到绘画中,将文人素养及诚信于世的做人品格,通过线条、笔法的承载,寓情、寓理、寓意、寓志于画面,由此产生的中国笔墨画有着无与伦比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写意艺术源脉看,宋、元、明、清的书画,中国画的这种笔墨之美被发挥到了极致,近代赵之谦、吴昌硕、虚谷、齐白石、黄宾虹、李苦禅、潘天寿等,皆因在书画笔墨传承成就上的这种建树而成为一代宗师。

金先生擅习花鸟,其作品内美外秀,拙雅共处,尽由笔写入画,墨晕趣成,形随逸致,画意尽显道骨仙风、飘逸洒脱,体现着一种纯粹的大家气象。品味他的画,他的意境之美让人如沐春风直至沁人心脾,他能一下子抓住你的心,让你感受到他的笔墨之美与前人宗师息息相通,但在表意物象上独具特色,落笔精简的线条,夸张而含有禅意的稚鸟,散落星点的积墨,亦平亦奇的画境,雅致朴实的色调等等,无不蕴含着大无言而内美的精神,全然不同于现在社会盛行的浮华艺术之风。陈师曾论文人画之美:“所谓宁朴毋华,宁拙毋巧,宁丑怪毋妖好,宁荒率毋工整,纯任天真,不假修饰,正足以发挥个性,振起独立之精神,力矫软美取姿,涂脂抹粉之态,以保其可远观不可近玩之品格。”这些美学论点在金先生作品中尽显之能事。笔者曾与一些独具慧眼的鉴藏家聊天,听他们议论说,齐白石之后李苦禅发现了山东的张朋,他在大写意花鸟上自成高格,张朋之后在写意花鸟上金刚山应是鲁人第一。我遍阅了金先生近期风格渐显的作品后,认为他们的眼光确实有独到之处。
在山水、人物画方面,金先生都颇有建树,时政人物三部曲《国难与信念》、《世纪伟人邓小平》和《亲切的关怀》,汶川大地震之后创作的《万众一心》和《火线》等美术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精妙的笔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对时代精神内涵的表达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这些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不愧为传神之作。

金先生在艺术上能锤炼到如此高度,不仅在于其自身禀赋高,勤于艺功,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心态,甘于平淡,宁心治学,参悟人生。特别是在画外功夫的修悟,他对音律深有心得,这成就了他书画作品的韵律美。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其旋律的优美,音色的高古,境界的表意,编制的壮美,在他那里无不应和书法线条的律动、水墨纸趣的映辉,书画意境的怡情。他耿直、豪爽、侠义的山东人性格,通过笔下,游走的是水墨,流淌的是音律,落成的是神来之逸品。随着对金先生深入的了解,更进一步地明白这世上本没有无缘故的成功,源于他孜孜以求的探索,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涵养,这些才是能够成就他人品、艺品皆高的学者、哲人和艺术家的根本原因。
金先生青年时的军旅生涯,使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生活经历和素养。早年在部队时期,他拜识了李苦禅、李可染、刘开渠、周怀民、启功、张朋、陈维信、白雪石等艺术家,在这些前辈人的身上,他学的不仅是画技,更多的是如何做人和处事。那代人身上的朴实、真诚和信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直到今天他还在繁华背后依然执着地走那条寂苦的治艺之路。他说:“我在欣赏前辈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时,除看到精湛的艺术之外,能感受到一种纯朴、诚信的精神,这是大师的魅力所在,也是现在人所缺乏的一种东西,我会尽我所能,去感悟、探索、追寻和传承那种精神,那是中国书画所具有的一种真正的精神”。
纵观历史,凡能精于诗、书、画、音律,毕生不羡荣华,好德治艺者,皆成一代宗师。艺术修为是一个人的世界,也是一个人修世人生的大世界。金先生独立特行,静心守志,修心于世,体悟艺术,如般若涅槃浴火重生,相信在他的笔下,定能有传神之作不断问世。
本文作者:美术评论家、艺术家联盟网主编 照东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