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再乾作品《满树玉蝶扶春风》 84cmx75cm
陈再乾 1952年5月生于广西容县华侨之乡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花鸟画硕士生导师 曾任广西艺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美术系教学副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终生名誉主席 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 广西民族画院高级书画师 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 广西海外交流协会理事
只在南方生长的木菠萝,画家陈再乾能把它“种”到北京去,而且还“种”了不少,只不过,陈再乾没有把它们种在地里,而是“种”到北京重要场所的展厅里、墙壁上——这位中国花鸟画名家、木菠萝写意画的第一人,他让欣赏者的眼睛“尝”到了南方佳果独有的甜蜜蜜。
今年57岁的陈再乾生于广西侨乡容县,师承“岭南三杰”之一黄独峰、中国花鸟画大师萧朗。妙手丹青的他不但“种”木菠萝,诸如木棉、凤凰树、芭蕉、荔枝、椰子、芭蕉、夹竹桃等南方植物也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几十年的劳作,从三尺到丈二八尺生宣不等,他“种”了不知多少亩。据第十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组委会统计公布所知,全国首届至第十届均有入展作品者全国仅有13人,陈再乾是其中之一。广西艺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黄格胜说陈再乾画花鸟“不是搏命,是玩命!”可见其刻苦程度不同一般。

陈再乾作品 《玉蝶拂动青纙带》96cmx180cm
陈再乾说,中国花鸟画也要有特色,没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就没有生命力,特别是要有地域特色。从目前的全国性画展及全国性的美术作品专集看,多数作品缺乏各自的地域特点,作品题材与内容所反映的地域特色文化不多见。而南方的地理环境、气候、宜物、物属特征等造就了南方花鸟画的特色。从地理环境来讲,南方多为丘岭土山;从气候来看,南方雨水较北方地区充足,温湿暖和,属亚热带范围,有些地方四季不很分明,多为春暖状态。南方大多数地区很适宜植物生长,尤其是亚热带所特有的荫生植物极为丰盛,花草种类甚多,四季花卉不断。由此也造成兽类、禽鸟类、虫类、水族类繁多,为南方花鸟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陈再乾说,他就喜欢画南方的花花草草。在美丽的南方尤其在两广有着好山好水好气候,繁茂的植被、丰盛的水泽和各类花草虫鱼和谐共处。那些有别于北方的特色植物,常被南方花鸟画家猎入画屏,而一些花卉在南方极为茂盛,而且有所变种,如木芙蓉就比北方的花头要大;鸟类八哥,在南方有成群出现,在北方则难以遇见。南方花鸟画家抓住当地的物属特征和植被繁茂的特点,尤其能反映出“南方”特色。

陈再乾作品 《桌上蟹》70cmx138cm
此外,地域文化特色造成了南方独特的民俗习惯喜好,对不同物象的借喻象征运用也能反映南方花鸟画的特点。南方人民遇到婚嫁或其他喜事,都会就地取材,对环境、家居、生活用品加以装饰,将地域元素运用到民间艺术品之中。如用蝙蝠、石榴、桂花、莲、鸳鸯等图案雕饰家具、床沿;用盆桔摆设屋门庭园,用玉桂叶、甘蔗、柏树、生菜依墙悬饰等等,都寓意着丰富的喜庆含义。同样,南方的花鸟画家在长期的南方生活中也形成了特有的情怀,在作品中常常以花木借喻。如以木棉颂英雄,以凤凰花象征红火生活等。而字词的谐音借喻也有南方的特点,如两广常常取“石”因其与“食(吃)”谐音;避开“四”字,因其与“死”谐音;避开“梅”因其与“霉”谐音……

陈再乾作品 《紫气东来》 122cmx122cm
南方温湿的气候影响作画效果:
在南方特别是两广,雨水十分充沛。由于温湿的气候影响,在作画时水墨都不易干透,笔墨润在纸上的时间就会较长,这对于渲染、烘托乃至泼墨泼彩手法的运用都很有帮助。一些南方画家能充分利用天机,作画时纸上水墨淋漓,通融润泽别具一格。而在北方,由于天气干爽,墨彩落在纸上很快就会干燥、定型,作品往往呈现出疏寒、简约、苍涩和干拙的特色,与南方花鸟画在无形中产生了区别。
南方画家创作时,看到水墨交融的效果很好,就会等水和墨冲撞到一定程度时,用其它方法使其定形;有时则在墨迹干燥到一定程度时,再用“破、积、托、衬”等手法,得到不同于北方绘画的效果。

陈再乾作品 《春雾》 84cmx75cm
乘岭南画派之风韵:
岭南画派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传统中国画中的革命派。岭南画派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物象丰富创作题材,大胆引入西洋画法,洋为中用;并强调古为今用,博取诸家之长。岭南画家长于勾勒兼用“没骨法”、“撞水撞粉法”求其“真”和“空间”。技法中,“烘染”、“反衬”、“渲染背景”等手法尤为突出。如对背景渲染的处理:一只白鹭依柳树而立,背景进行充分渲染,显得水面清澈,仿佛飘动着轻雾薄纱,一派江南晨韵。又如寓意“吉利有余”的画作:画面上有几串红荔枝,其下是几条观赏锦鲤,有红有白有黄,色彩丰富,又通过对水面的渲染衬出了鲤鱼;在荔枝后层再次进行渲染,造成了空间感,使人感到其后有果林支撑。这正合南方人的心意:大吉大利(荔枝的谐音),生活年年有余(鱼的谐音),正所谓“吉利有余”。岭南画派此技法适合地方气候的操作,又深得当地人们的欣赏。
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艺术教育家、著名国画家黄独峰教授曾说过:“绘事应博古开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写花鸟要‘四知’,即知天、知地、知人、知时。写画就是以书入画。”陈再乾解释:天,天气;地,生长在什么地方;时,生长的季节;人,人们是怎么培植的。他说,进行花鸟画创作必须全方位地了解入画对象的各种状态,作品才能生动有致。而生动有致的花鸟其实是在表现画家丰富的情感,画家关注的时空中的风、晴、雨、露、月色,以及状态上的正、侧、垂、扬,都是为了表达——花草无情人有情,借物抒怀。

陈再乾作品 《观音麻》122cmx122cm
不能当画家不是好老师
作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花鸟画硕士生导师、教授,陈再乾可谓桃李遍天下。他说,能当老师而不是画家,照本宣科,起码不是好老师;好的艺术家不能只当教书先生,不是画家就不会有对传统继承和创新探索的真正体会,就不会让学生真正明白经过“熟、博、悟、化、归真”后的“千笔万笔终归一笔”;而作为画家却默默无闻,就没有社会的公认度,对于学生而言就没有可信感,更谈不上如何传授更新的路子让学生去探索。
陈再乾同时说,创新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很危险的,但如果不迈出这一脚,更危险!能领略到绝处逢生的美妙的,是真的艺术家,而真正的艺术品应该既能承前,也能启后,不能启后就“完蛋”了。
南方的“意”、“味”慢慢上升,陈再乾钟情于南方花鸟画,他总说自己走的是“中庸之道”,不激不厉。他说,没有传统的根,形式再漂亮的“创新”楼都会塌方的。陈再乾从来不和观赏者捉迷藏,他喜欢别人能读得懂他的画,说自己的画有大众化的一面,遵循的是随意里的法度。这些年他只“做自己的事”,让自己“慢慢上升”,而不是在形式上突然来个大转变以求所谓的“轰轰烈烈”。
陈再乾的花鸟画人见人爱,总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气息涌到你的心头,那是一种不能用斤两来称的回味,其实,正是南方花鸟画特有的、慢慢向上弥满的润物细无声。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