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家戴卫

2012-05-10

文章来源:
403次浏览
       戴卫一九四三年生,四川成都市人。早在学生时代,便在绘画上表现了超群的天资。十二岁便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有的还在国外展览获奖。十五岁进四川美院附中,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他怀着想当一名法国米勒式的农民画家。十年动乱的「文革」中他遭受迫害。后来,他来到大凉山安宁河畔插队落户。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生活了十三个年头。他对中国农民、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有着相当细致深入的体验和洞察。这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期间为当地老乡画了上千幅速写和素描。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他还惜时如金,执着地研读中外名著、古今画论。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戴卫作品欣赏

 
 
   戴卫对美术的各个门类、油画、版画、剪纸、雕塑等无不爱好。并作出了成绩。对中国画尢为酷爱。在少年时代便与和一位被誉为「中国的凢高」画家陈子庄结下了不解之缘。受到很大影响。一九七二年,他来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故宫藏画使他流连忘返。立志要专攻国画。认为国画的表现力极强。最能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并钻研书法。他发现书法中有抽象美,书法的线条的美正是国画中的精髓。中国绘画常从书法中吸取内在美,这就是所谓「以书入画」。
   戴卫自调至出版社任美术编辑以来,他为许多文艺书籍作装帧设计和插图。曾多次在全国书展中获奖。并深得国内外知名作家的赞赏。一九八三年戏剧家曹禺称赞他为:「八十年代有远见,有才能的大装饰艺术家。」工作之余,就埋头于中国画的创作。他的作品最早得到著名画家黄胄的赏识。在一九八二年,他进入中国画研究院深造。在那里,他创作了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为题材的人物画。《李逵探母》描写一位落草多年的绿林豪侠冒险回家来探望母亲。他把惟妙惟肖、造型严谨的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技法,恰到好处地融进了中国人物画。既生动传神,又富于笔墨的韵味。博得好评。接着他又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名著《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画押》以及以凉山彝族生活为题材的《老木苏》等一批人物画。年轻的戴卫引起了前辈和同行们的瞩目。美术理论家、老画家蔡若虹赞赏他的作品说「笔墨无多意象多,人情哲理两掺和。」并把他视为忘年之交。
 

 

戴卫作品欣赏

 

 

   自一九八五年以来,戴卫的中国画的创作风格,逐渐摆脱了写实化而趋于意象化。他以古代作家的诗意作画。还创作了大量的古代人物画像,如庄子、王维、李白、杜甫等历史人物,还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追日渴死的夸父。炼石补天的女娲、捉鬼的钟馗、面壁十年的达摩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些追求光明、正义、为大众造福、忧国忧民。或者是对宇宙、人生和社会有深沉思考的人物。所以,读者看他的画,立即会被这些人物的经历、命运所吸引,所激动,而不能平静。他还经常以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一二~七七○)的诗作画。因为他长期生活在成都,成都有「杜甫草堂」。戴卫自小便在那里流连。以后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阅历了社会和人生,越发理解杜诗。当吟诵杜甫的一些壮丽的诗篇时,像在抒发自己的情怀一样。所以他的这些人物画都是借古喻今,富于深沉的哲理性。

 

 

戴卫作品欣赏

 
 
   戴卫为了把写实的技巧蜕变为意象的技巧,他重视艺术语言的简练和单纯。他那简洁的用笔、空灵的构图,把人生、历史和自然的界限消融了。他把山水花鸟画的笔法引入了人物,取得了奇特的艺术效果。例如,为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有的人物的身形取法于奇石,有些人物的衣纹取法于泼墨荷叶等等,都是对绘画语言作了新的探索。
   这几年,他致力于巨幅创作。他的中国人物画又完成了一次重大的飞跃。他的《智者》是画家献给世界和平年的礼物。画面上两个似乎与天地同在的老人在静止地对弈。这是两个历史老人在竞争高下,但凭仗的不是暴力,而是悠久文明积淀的睿智。他的《重逢》,更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那悲喜交加的感情已摆脱了具体人物,带有更普遍的意蕴。是海外游子与故土亲人的重逢,是由于遭受劫难离落后与家人团聚的重逢?是取得相互理解的两代人的重逢?观者自会浮想联翩,按照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理解和揣摩。
 
 

 

戴卫作品欣赏

 

   画家作画,自古以来都讲求「借物抒情」,抒发胸中意气。在创作中寄托画家的理想、抱负、人生观和美学追求。戴卫作的《夸父追日》就是以夸父自况、自励,画面上一个风清骨峻的裸体男人,披散着长发。在奋力奔跑,追逐着前面的一轮红日。画家为什么要把夸父画成全裸呢?戴卫说我这样作,自有其独特寓意。试想,夸父最终没有追上太阳,而在半路上渴死了,也就是说,他是拼着命去追日的。我认为,具有这种不屈不挠的舍命精神的夸父,应当是赤条条来去无一丝牵挂的人。越纯粹越好。最好能使自己赤裸起来、「透明」起来,方能达到「物我两忘」舍命追求的最高境界。戴卫正是以这种「夸父」精神在艺术天地里拼搏、追求。他进行中国画创作是这样,他从事书籍装帧工作也是如此。他还把两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将中国画论中的精髓融入装帧设计中去。所以戴卫所作的文学作品插图和封面设计,具有不同凢响的中国气派和时代特色。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490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785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4466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3064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924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956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690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688热度

最新文章

不激不厉 风规自远——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善璋书法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析

不激不厉 风规自远——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善璋书法作品(“

行草,起源于东汉末年,由刘德升首创,后经王献之、张旭、怀素等历代书法巨匠

2025-05-09

闳肆见豁爽 质朴得真味——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闳肆见豁爽 质朴得真味——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先生作

潘天寿《论画残稿》有云:“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笔者每

2025-05-09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为成功梦而努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为成功梦而努力

人生三层境界:一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025-05-09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让成功学校的特色更鲜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让成功学校的特色更鲜明

兰州地区值得选择的学校不少,这些学校也值得选择,值得尊敬。感谢您选择成功

2025-05-09

笔意骨气 墨韵彰显——安徽美协原主席张松先生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浅赏

笔意骨气 墨韵彰显——安徽美协原主席张松先生山水画(“五一劳

江南的三月,草木葱茏,莺歌燕舞,花红柳绿,青山绿水间弥漫着春天的诗意,翠

2025-05-08

机杼独出 鹿鸣呦呦——当代著名青年画家李蒸蒸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机杼独出 鹿鸣呦呦——当代著名青年画家李蒸蒸先生作品(“五一

绘画是极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艺术,贵在有个人面目的呈现、有个人风貌的反映、

2025-05-08

碧水脉脉可游 青山葱葱可居——中国美协理事李呈修先生手卷画作(“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碧水脉脉可游 青山葱葱可居——中国美协理事李呈修先生手卷画作

中国的山水绘画,“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的最高生命理想追求和澄

2025-05-06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