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水彩人物作品赏析
成功美术馆记者 汪利利
既然把艺术当成一种信仰,就要以一个艺术家的责任心和良心有所担当。谈到“责任”,我赞同康定斯基的话:“重要的是,艺术家应该正确地评价他的位置,应该意识到他对自己和艺术都有责任。他不是城堡中的国王,只不过是为更崇高的目的服务的仆人。他必须深入到自己的心灵中探索,发展和照料,以便使艺术能覆盖东西,而不会变成没有手深入的手套。艺术家必须有所表达,因为对形式的掌握不是目的,让形式适应它内在的意义才是目标。艺术家不是生来享乐的。他不能无所事事,他有艰苦的活干。”因为,艺术不仅是私密的追求,自我的沉浸和精神的提升,艺术延伸至普遍的人性,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成为它虔诚的信徒。艺术需要坚守。
——陈坚
陈坚水彩人物作品赏析
和陈坚老师约了本期的采访,由于陈老师一直比较忙,所以约了好几次才有时间和陈老师交谈。陈老师是比较热情的,给人的感觉很亲切。跟陈坚老师的交谈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位画家的修养,像极了他的水彩作品大海,沉稳而博大。
对于我的问题“近些年来水彩画在我国发展很快,你能否谈一下水彩画在我国近几年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这对你和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陈老师是这样说的:“水彩画自从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被引入中国,迄今已逾百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水彩画教育得以进一步推广普及,我国的水彩画创作队伍逐渐壮大,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画家。而频繁的水彩画展和艺术研讨会也促进了该画种的发展。中国的水彩界开始思考了,有了讨论的可能性和提升的空间。但是,在肯定中国水彩艺术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以自省的态度正视那些阻滞其健康发展的种种问题,因为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因此,更真诚和理性地回望、外观与前瞻是非常必要的。”陈老师还说:“现在的时机对于绘画创作者来说非常好,中美协也举办许多的美术类的展览,越来越多的活动也往艺术上靠拢,水彩画的表现手法也多样化了,以前比较保守,现在则开放了许多,也有许多优秀的多品涌现出来。对我来说,通过画展可以学习到许多的东西,可以和其他的水彩画家交流,互相学习,把自己的创作搞好。我觉得绘画艺术要尊重传统,才能超越传统。”
陈坚水彩人物作品赏析
在当时,水彩画的发展并不宽泛,陈老师为什么要选择去创作水彩画?陈坚:“有人觉得民俗人物与风景画的题裁不够“当代”,水彩这种材料不够“当代”。我想,如何定义“当代”是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我认为,一个艺术家只要真实、深刻,只要你反映的东西与自身有关,就够当代。因为首先作为个体存在,你是个生存于当代社会的人,你的思想受到了现代文明与艺术观念的洗涤。在当代的语境中带着问题意识去画画,不管具象与否,不管用什么材料,都可以是当代的。你的艺术不是凭空而生,因为一切艺术都是渐进的,有一定发展脉络和逻辑,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以当代艺术自居或随波逐流。强求当代性的人,其作品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往往不东不西,不土不洋,流于庸俗和表面。不管画什么,怎么画,归根到底都要回到人本身,无论是做艺术还是做人,最终的理念就是——“真”。其实,水彩画的材料根本不是问题,不是阻碍观念与情绪表达的障碍。在尝试了油画、蛋彩画等媒材以后,我觉得水是最能够承载我情感的媒介,水彩对于我是个人的一种选择。虽然对材料属性、技法要具备应有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但局限于水彩这一画种是画地为牢的做法,思想不开放当然就难以进步。以前我在水彩界的圈子里太久了,直到2004年左右才开始慢慢了解其它画种艺术家的想法,这些倾听和交流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画,意识到更多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进步。画每幅画的时候,我都在积极地寻找,总是努力在想象与表现中改变,突破,创造和升华,不愿重复自己的老路,墨守陈规。”
陈坚水彩风景作品赏析 《塔什库尔干写生》
陈老师的人物和大海都备受人们关注,你是如何要以这两种题材作为您的水彩创作主要的表达题材的?陈坚:“有一个词“信仰”。信仰应该是最单纯的,有信仰的人很幸福,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意义,心甘情愿,以苦为乐。然而这条通往艺术圣地的朝拜之路曾经隐秘难寻,是质朴的人性和庄伟的大自然照耀了我前方的路,成为我这个信徒心中不灭的明灯。这就是为什么我那么执着地描绘塔吉克人,描绘帕米尔高原和大海。”
陈坚水彩风景作品赏析
在陈坚写的一篇文章中,我找到了陈坚老师所说的“信仰”。塔什库尔干位于新疆西部,帕米尔高原之东,昆仑山之西,是一片群山环绕的洁净世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塔吉克人是一个保留着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原生部族,其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仍扎根在古老的传统之中,他们极其淳朴、热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以精神操守高贵自居,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怡然自得,将诚信等美德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看得无比重要。这是一群质朴顽强的守望者,守望着家园,同时也守望着古老的记忆,守望着最珍贵美好的人性,他们的坚持让我看到一些完全异于都市文明的鲜活的文化面孔,看到了物质世界之外的一方净土,一片休憩灵魂的香格里拉。这里带给我的不仅是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更是不一样的心灵感受。雪山、牧场和石头房子间回荡着一种悠远的声音,让我在现代文明的喧嚣中听到声声直抵心灵的天籁。十三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帕米尔高原,意外地在塔吉克人的价值理念中为我个人的一些困惑找到了答案,他们的虔诚和本真让我的心沉静下来,赋予我新生。从此,塔吉克成了我永远的情结,我每年都会去塔什库尔干“朝圣”,住上几个月,像躺在上帝的摇篮里一般洗净一切尘埃,在原生的自然和人性的温暖中得到力量。多年的交往让我与当地人产生了家人一样的真情,我与他们同吃同住,分享快乐和悲伤,因此塔吉克人和新疆帕米尔高原成为我描绘的对象是非常自然的。”

陈坚水彩风景作品赏析
大海是我另一个灵魂的故乡,作为一个从小生长在海边的人,我对它有着一种深深的眷恋,用语言难以表述就化成了一幅幅水彩画。记得儿时的班主任王老师常带我们去海边,我在喝了不少咸咸的海水后终于学会了游泳,不再畏惧它了。长大后,海成了我无声倾诉的对象,它的宽厚博大最能释解我心中的情感,它丰富的喜怒哀乐不再是陌生的,而是与我的心绪紧密相连。我画的是心灵深处的大海,这样的海更加隽永和内在,面对这样的海就像面对自己裸露的内心,不再追逐色彩的灿烂,除去一切干扰,因而不会局限于一种技法,一种表情或一种简单的写实。在一些较近期的作品中,我有意强化或者弱化景物的色彩,将边缘线清晰化,以大块单纯的颜色组织画面,不去过分拘泥于局部的经营,因而画面流露出抽象化的倾向。其实,这些都是笔随心意,自然生发的。情绪就是颜色,就是用笔,每幅画都体现着一种心境,承载着一段记忆,每一种图像都表现着我的一种状态,当一幅画中融入了人、心情和对自然的个性化解读时,就会产生所谓“风景的意境”。我的画就是我的话,是我心中形象的逻辑,我从不刻意追求哪种意象或技巧,只是画着画着就逐渐找到了一条回归自己的道路,有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它有一种活的,内在的生命,在不断演变,是想象、创造和思考的结果,作品面貌的变化如同阅历的增长一样自然。而一边敬畏生命与自然的壮丽和神圣,一边让自己的手在画纸上自由驰骋,与作品一起成长,又是何等快意的事啊。

陈坚水彩风景作品赏析
采访的最后,陈坚老师这样说:“我真心地希望能多画出几张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的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像每天要往返几十里路,淌水过河上班,几十年如一日的乡村教师一样持之以恒,踏踏实实地尽一个艺术家应尽的职责;像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一样,恪守着古老而纯洁的教义,把画画当作我每日的祈祷和礼拜,把艺术当作自己的本分。我邀请同我一样把艺术当成信仰的人加入这一行列,一起分享,共同承担,希望我们的意志抵抗得住成功和失败的每一次挑战,或是对名利场的颂扬。当路途上的光隐藏时不要绝望,因为只要我们真诚,就将有新的光辉再现。”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