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利利
艺术来源与生活又走向生活,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自有他的一脉天成,都说写中国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那么郁志桐当之无愧的在他的书法世界里展现出他的人格魅力。郁志桐当过22年的兵,又当过22年的企业家,诚然他的经历也为他后来的书法艺术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基底。成功美术馆记者专访书法家郁志桐,让我们走近他的书法世界。
记者:请老师谈谈您目前的创作状态?
郁志桐:目前我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社会的需求、市场需求,就是给报刊、杂志、博物馆、纪念活动等来创作一些作品。第二、为朋友们创作的。第三、从自己练习的的角度来说,尝试一些新的技法,风格(不同与之前的)。看帖、临摹、和其他的书友交流,来提升创作的水平。

成功美术馆作品 价格:10000元
记者:任何艺术创作都带有个人特性,您的书法艺术创作是如何开始并形成自己的风貌?
郁志桐:书法,我从事几十年了,从刚开始的喜爱,到现在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书法在我生活中一步一步的实践慢慢形成自己的风貌。我当了22年兵,又做过22年企业,在这几十年间一直没有间断过书法练习。最开始临摹(仿我为古),以古代优秀书法家的帖子为主,最早临苏童,很有他的那个书法韵律。但是现在我的书法中没有一点苏童的印象。我觉得,临帖是我一生的学习方法。第二个阶段就是“化古为我”,在你不断地临帖,不断地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一种东西。书法艺术的风貌形成,这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记者:老师最喜欢的是什么书体?
郁志桐:退休后,我修了3年的书法本科。事实上,每一种书体我都有临摹、练习,但是篆书我练的相对少点。我最喜欢草书、行草,我觉得草书更能体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情怀,相比其他几种书体更严谨,相对静止。
记者:老师这么多年研究,创作书法,您眼中的书法艺术是什么样的?
郁志桐:说到书法艺术,就不能不说汉字,汉字和书法是紧密联系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来表现人、物,汉字就是结构建筑学,交叉、支撑、组合的特点,构成方块字,形成汉字(书法)。汉字是书法的载体,书法又具有书写规律。艺术我觉得是不可再现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复制的,他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感知。书法艺术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作者思想、情感等的体现,是给人“美”的感受的一种表现形式。

郁志桐书法作品
记者:老师今后有什么新的计划?
郁志桐:我在2003年举办过一次展览之后,再没有举办过展览。下一步,我想用自己的诗词、对联来分别用5种书体各创作50幅,总共250幅书法作品来弄个“书法丛书”(书法集),做一次大型的展览。
记者:老师刚刚提到篆书,篆书创作起来很费事?
郁志桐:对,篆书相对难一点。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虽然他写起来很难,但是作为艺术,喜欢篆书的人还是很多的,也有许多人在坚持研究篆书。它仍然出现在我们今天的许多场合中,尤其是艺术设计和书画作品中。
——相关链接
郁志桐艺术简介
郁志桐:男,汉族,1943年生于上海。现为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北京城建集团总经理,高级经济师。郁志桐研习书法30余年,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和海外重大书法交流展并获奖。多幅作品被日本、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友人和国内外十余家博物馆、图书馆收藏,作品多次被收录在各大作品集和辞书中。主编了《中韩书法家作品宝典》、《北京燕丹碑林作品集》。出版有《当代中国书画家精品系列书画集·郁志桐书法作品集》。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