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浑厚 出入自然
容铁的印章之精,在整个书画界是公认的。他以砖文、镜铭之类的字体入印,粗犷质朴、个性张扬、别具一格。10年前,刚刚到北京不久的容铁曾经拿着自己篆刻的印章拜访过冯其庸,但是冯其庸并没有太在意。也没有提出什么意见。十年后,当他再次见到容铁的印张的时候,却使用了“耐人寻味”四个字来做为评价。
“刚来北京的时候你的一方印卖多少钱?”记者问。
答曰:“100。”
“那现在呢?”
“4000,”容铁不无得意的说:“还得排队。”
10年磨砺,宝剑锋出,雍容浑厚,出入自然。容铁在艺术果园里的采摘终于获得了累累的果实。
容铁在书画界的“不务正业”是出了名的。相比于那些把自己关在书斋里一心搞创作的人来说,他显得太活跃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制作了国内第一张书法软件光盘《中华书法大字典》;组织策划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系列”中国邮政明信片的发行;创建了书画界的内部刊物《东方书法人物》杂志;组织策划了“首届中国书画之星精品大展”和“走进新疆——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展”并出版专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依靠其个人的力量,并没有求助于任何团体。这些在别人眼里是浪费时间的事情,容铁却乐此不疲。
电子《中华书法大字典》

行草 一榻百花七言联136cm×34cm×2 价格20000元
说不尽的喜悦和辛酸 容铁的活跃起源于制作国内第一张书法软件光盘《中华书法大字典》。1992年,当时的容铁还是镇江邮电局的一名普通职工,书法已经有了相当的造诣,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觉得如果将中国的浩如烟海的古今书法字帖输入到电脑里,制作成电子文本,即可以单字查询,也可以整篇欣赏,岂不是一大进步。这一想法的闪现使他异常兴奋。从此开始长达6年的漫漫征途。
1995年,容铁到北京发展,简陋的环境和艰难的生活也没能挡住他的执著。他的时间、精力和生命完全与这部电子书法字典绑在了一起。
1999年,这部凝结了几年的心血,耗资达到200万元的电子版《中华书法大字典》终于面世了。很快就在书法界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德高望重的书坛泰斗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容铁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字典电子出版物奠基人。”
可惜的是,美好的愿望不一定就会成为美好的现实。容铁呕心沥血制作出来这部电子词典最终没能普及开来。原因很简单,电脑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想重新调整,但是已经没有后续资金。
“书法字典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我当然会很伤心,这是先行者的悲哀。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毕竟作了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王安石 咏梅 136×34 价格: 10000元
明信片的魅力
现代青年已经很少写信了,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取代了传统的书信,明信片自然也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但是容铁却敏锐的觉察到明信片里蕴含的潜在市场。“明信片作为大众化的传递信息的工具的力量正在消减,但是如果改变思路,仍然可以重新具有生命力。”容铁的思路,就是将明信片由传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变成“宣传”功能。
1998年,容铁策划的“跨世纪书画名家精品系列”中国邮政明信片开始发行。这套明信片从开始就抱着不问出身、不问名气、不问年龄,只看实力的宗旨。只要是有自己的特点,有水平,都可以入选。
“明信片仍然具有普及性,知名画家并不排斥。而对于还没有名气的画家来言,画册的成本太高,价格也比较贵,一般人很少购买。但是明信片就不同了,成本低,普及性强,而且有实用价值,从广泛性上来讲,明信片比画册更有力度。不仅可以在市场销售,而且还可以作为礼品赠送。起到的宣传效果是画册无法办到的。”
从1998年至今,容铁的书画明信片系列已经几乎将国内知名的和有成就的书画家“一网打尽”,总数达到3000多人,总发行量已经上千万套。
精神的漂泊者
容铁是一个开拓性的书画家,书法和绘画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他对水墨光韵画法运用得尤为独到。
书画家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是众人皆知的事,容铁对此时时保持警觉,他是中国第一批书法专业的研究生之一,师从欧阳中石。2002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班,2003年到北京大学作访问学者。对文化修养的补充始终没有间断。
容铁说:“我喜欢飘泊的生活,这并不是指生活上的居无定所。而是精神上的飘泊。因为飘泊是没有止境的,没有常规,没有定式,才会不断的寻觅,不断的进取,不断的收获。这种飘泊的状态让我感到开心,我想我也许永远也不会停止下来。”
若干年前,一位女画家江碧波曾经这样写道:“野马不知何处是它的驿站,但是整个荒野都是它的家园。”这也正是容铁的追求。
容铁告诉记者,他准备近期将《东方书法人物》交给别人来做,因为他需要腾出时间来“充电”。看来,他又准备继续“飘泊”了。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