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重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70周年
————从圣地延安到沂蒙老区孔维克专访
记者:对于此次“黄土画派和山东画家走进沂蒙写生采风活动”,有什么样的意义?
孔维克:孟良崮现在看虽然是很美丽的风景区,但是有很大的革命历史,上午了解了更多的这里的红色事迹。刚才我们也在这里画了几个模特,当年战争时,他们有的五岁,有的也就七八岁。六十年前孟良崮这里是个战场,现在是世道沧桑,沧桑巨变,物是人非,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观看孔维克速写
我们两地的画家,从济南集结共同来到革命老区,这样一个革命战役战场。尤其是延安的画家,有许多是第一次来的,他们觉得很深刻。革命的总部是在延安,在这个摇篮里催生。他发源的结果就是把一个新中国可以说推出来,推向长江,把解放推向全国。孟良崮战役打响华东解放第一枪,这个战役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看到烈士纪念碑,有几千位烈士都是没有名字的,很受感动。通过这样的一个采风写生活动,来走进革命老区,走进革命精神,尤其是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我觉得是一种对艺术的更好地理解。

孔维克在座谈会上讲话
记者:谈谈刘文西院长,在写生采风活动中,刘院长给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孔维克:这一路走来,刘文西老师很让我感动。刘文西老师80岁高龄,不论是上午到纪念馆(一个半小时)全程参观完了,还是孟良崮,刘文西老师都一直走在最前。到了革命英雄纪念碑,要求脱帽行礼,肃静。大家都知道刘文西老师一辈子都戴着帽子,没见过脱帽,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刘老师脱帽,他是对烈士心怀崇敬的。再就是上山,很多人都认为,这么大年龄了体力不好肯定很费事,但是他就像一个小伙子。然后就是他画画,一路上随时可见刘老师速写。他把他的生命融入了时代,融入了我们的革命精神,也融入了艺术。这种精神我觉得是值得我们所有的画家都应该学习的(不仅是来的,还有没有到的画家)。这种精神是对艺术,对时代的讴歌,他对艺术的献身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像我们这个年龄的画家应该向他学习,尤其是更年轻的一些画家,他们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更应该学习这样的精神,发扬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