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
隆重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70周年
——从圣地延安到沂蒙老区
记者:您是如何评价福建艺术的发展的?
郭东健:福建的艺术家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因为画家之间的交流不够,大多数人都整天埋头于书斋,整天呆在画室,大量的时间都在作画,这样就会导致交流不够。进步都是在探讨和交流中进行的,包括看一些好的展览和听一些优秀老师的点评,这对于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那您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郭东健:有地理原因,因为福建处在东南角上,相对比较偏远,地理位置上没有优势,促使很多的画家往外走。但是,我觉得,我们这儿的画家专业水平、学术水平不见得就比其他地方的低,甚至,一些重要城市的画家也不见得比我们这里高多少。只是 ,我们这开放力度不够,宣扬力度不够,所以部分优秀的画家就被埋没了。福建近代史上有一些专业水准很高的画家,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经常接待一些外面的画家来交流,他们看到部分十分优秀的作品时,都感到很吃惊。
记者:那现在对此有没有一些积极的行动准备实施?
郭东健:有,说到这个问题,我突然发现为什么会有主动艺术。主动艺术,包括画家个体,包括画院,作为一个机构的主动对外交流、联袂。2008年,在广东东莞举办了一个全国画院院长高峰论坛,我提前准备了一篇论文,其题目就叫:关于加强画院学术联动的思考,其中的主要内容是:要树立全国大画院的局面。在2008年,各个画院都是各顾各,各守一方,各守阵地,当时,我就觉得应该加强全国画院学术性的联动,举行大的活动,大的项目,由国家画院来出面组织,各省画院具体实施。有人就认为,这个提议很好,可以采取。当时,中国文化报的一个记者将其发表在了文化报上,之后,时隔一年,她又在中国文化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她说,去年的这个提案在会议上被发现,然后进行了跟踪报道、延续报道。艺术机构,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当地的艺术推向全国,要与兄弟单位把好的艺术成果进行互动和交流。个人要互动,团体也要互动。五年前,也就是2007年,福建画院建院25周年,我策划了一个全国画院名家扇面艺术邀请展,我邀请了100个兄弟画院,来进行互动交流。当时,我向国家画院申请让他们主办,我们来协办,希望这样的互动活动产生大的影响。今年,是福建画院建院30周年,我仍然在考虑举办这样的活动,国家画院也同意和支持我们这项活动。
记者:活动准备何时举行?
郭东健:准备在今年的11月举行。国家画院杨院长非常支持我的想法,他支持这种做法。我觉得,在艺术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有交流才会有进步 。我处在这个职位上,就要做出一定的业绩,而不是,光是空谈而没有实质性的成绩,这是一个画院领导人的职责所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