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就这样伴随着中国人的生命历程。中国书法艺术,是全中华民族的艺术,它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特殊的艺术连接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也寄寓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情。书法家钟明善这样阐述了他的艺术观点。
记者:书法可以说简,可以说繁。可以简到:一纸、一笔、一墨、一线,也可以繁到包括很多内涵,社会的、自然的、审美的、道义的,您是如何认识书法的?
钟明善: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个艺术形式。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归结的话,就是美化汉字的艺术。书法对我意味着就是我感情表达的一种方式吧。用毛笔和墨,就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美,这就是书法种的乐趣吧。1983年出版的《中国书法简史》,是我历时五年完成的。在编著这本书法文献时,我通过浏览大量的资料,了解到了一个很尴尬的事实: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出版发行仅所有的几本中国书法史没有一部是中国人自己写的。我事先读过日本人写的《中国书法史》。我觉得我可以写出跟他不一样的来。一个是在资料的运用上,一个是在观念上。我个人对于中国书法的传统就比较理解了。就这里边,就有个中国书法文化的一个根,审美观念。而这个根是超越时空的。书法文化连接着我们全世界的炎黄子孙,连接着我们的心,连接着我们的情感,连接着我们的审美意识,这点是太可爱了。所以我越研究越觉得这个书法文化太可爱了。

记者:总结您的书法人生,您谈一下您的创作感悟。
钟明善:我从4岁开始写字,但这只是写字,真正有书法意识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那时突然感悟到:书法的审美理念超时空、超阶级地存在于中华民族的遗传因子之中,弘扬书法实际上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书法所体现的理念,首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也就是道和易的思想。我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就是从这个角度讲的。从研究书法开始,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研究中国书法史的过程中,我临过历代大家大量的篆、隶、楷、行草书,可以说受益匪浅,然而渐渐他发现在研习传统的过程中尽管收获很大,但往往也为找不到自己的风格而困惑。后来我就反复的写,写了一堆最后都烧掉了。为啥,因为不协调。咱没有找到那个协调的,就是江郎才尽就是枯竭了,这是最痛苦的。没有自己的风格,就意味着永远走不出困惑。一次在临一幅古人的作品时,我忽然顿捂,历代大家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他们书写的都是自己的诗文歌赋。我一下子顿悟了:只有将书法的文学性和书法的形式美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后来,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并以行草见长。就像小孩长大人一样,我是在渐变。所以我在书法创作上,就是自自然然地学习,自自然然地写,吸取了就吸取了。那么对于我来讲,书法创作这些是很直接的,写着写着自然地就会有自我。为什么呢?不再刻意追求什么,道法自然,自自然然的东西可能是最好的东西。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