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会前翻阅刊载沈鸿根书法作品的报纸
本报讯(记者 汪利利)5月27日上午10点,由神州诗书画报社、兰州成功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墨华风骨——中国最具升值潜质的著名书法家沈鸿根精品展”在兰州成功美术馆开幕,展出的上海著名书法家沈鸿根先生的41幅书法精品让观众大开眼界。兰州书画界、理论界名流于忠正、石怀川、李继彬、邓峨、曹昌光、张昭平、曹恩东等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之后举行的沈鸿根书法研讨会上作了发言。开幕式由神州诗书画报主编、策展人邵庄主持,神州诗书画报社高级顾问、著名评论家吴辰旭教授致开幕词。开幕式结束后,在兰州成功美术馆会议厅由吴辰旭教授主持召开了“著名书法家沈鸿根作品研讨会”,研讨会上参会人员纷纷发言:
吴辰旭教授讲话中
吴辰旭(神州诗书画报社高级顾问、教授)——
甘肃是文明发祥地的重要地之一,沈鸿根非常看重我们甘肃的市场。沈鸿根先生不仅书艺精湛、学养深厚,而且他的书法作品在近几年也已赢得了海内外的高度评价。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沈先生便以一手刚劲清丽、意气风发的行草名世。当时,沈先生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风格,并形成了自己的的语系。那时沈先生创作的情境的跨度很大,他笔下时而表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状态,时而表现“端庄杂流丽”的雅致,时而有“大江东去”的雄风,时而有“小桥流水”的闲情。客观的说,沈先生那时创作的形式、意境、韵律和审美取向,影响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这其中,有一部分已成为当今书坛上的中坚。
再看沈先生现在的书法作品,我们不得不叹服其线条的遒劲高古、雄健浑穆。他用想象力运笔,一气贯注,使得线条有血气、有韧性,健且腴,壮而古。其结体,也是救济搭配之道,处处皆古人,又笔笔无古人,而浑然无迹。可谓古朴之风中有现代之味,妍美之形中有古淡之质,随行赋势,因字造形,字里金生。由此足见沈鸿根先生及作品的潜在价值意义。
最后,预祝沈鸿根先生书法精品展获得圆满成功!

研讨会进行中青年书法家曹恩东发言
曹恩东(省书协理事、西北师大美术硕士研究生)——
沈鸿根在书法上有一个很高很高的高度,他在传承方面做的非常细,书斋式的写法更多一些。并且他对中国书法中最重要的一个点“中庸”,这点做的非常好;技法、线形方面,在线条的形状,包括线条本身的形状,他做的比较好,追求“蟲”、“盅”,线质:他的草书写的比较干,隶书写的比较润。线色:墨色的变化方面他处理的比较好。线力:力度,速度方面他在线条的速度里的提、按、使、转把握的很好。
建议:做为晚辈,我提个小小的建议,他的传统功底很好,把书法的“法度”拓开一些,心境放开,挖掘的深度就更深一些。

于中正(右)发言
于忠正(省丝绸之路协会执行会长,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今天上午看了以后很高兴,沈鸿根是一个很优秀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他的书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书法贵在形神兼备,他达到了。他的草书、行书、隶书从整体看来,他的用笔一气呵成,笔墨的浓淡,笔画的粗细,都安排的很好,隶书呢,我之前看过很多,但是他有自己的特点,不受传统的拘束,很潇洒,风骨又很好。他的楷书也是端正、雄厚看起来都很舒服,他在继承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们省在建设文化大省,搞文化产业,沈鸿根将书法从上海拿来甘肃兰州办个展,这对我们进行东南文化交流是非常好的。成功美术馆把全国的大家名家邀请到甘肃,对促进甘肃文化艺术,对甘肃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希望成功美术馆越办越成功。

李继彬发言中
李继彬(省丝绸之路协会副会长,原兰州市政协副主席)——
在我们兰州这么好的一个文化发祥地,成立了这么一个美术馆 ,很受感动,很受启发。沈鸿根的书法很流畅,结构很严谨,刚劲有力,潇洒飘逸,文字很有立体感,文字功底非常深厚。
我的启发有三点:1、“取发乎上”要跟那些延续历代经过时间检验的书法家学习,比如说也可以通过“临帖”,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2、一个好的书法家一定要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就像大家说的,沈鸿根,他不仅是一个书法家,还是一个书法理论家。3.练习书法要持之以恒。那些从小受父辈耳濡目染,长期练习书法的书写者,其书法都是很不错的。
石怀川发言中
石怀川(省丝绸之路协会副会长)——
1、讲一讲传统和现代的结合问题。现在我们推行的多数是传统派,少数是纯粹的创新派。就是这些少数的创新派让人接受不了,看了让人不舒服。
2、沈老师的书法里有现代和传统的结合。有传统的技法也有创新技术,这对我们也书法也是一个导向。
邓峨(省丝绸之路协会秘书长)——
首先对沈老表示祝贺,对成功美术馆也表示祝贺,对报社这几年的大改观和影响力表示赞赏,希望报纸越办越好,成功美术馆越办越成功。
上海来甘肃发展的艺术家还是比较少的,希望以后能多一些这样的交流,加强传统文化艺术传播。汉字是文化的根,我们做文化就要踏踏实实,不能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过滤去浮躁。现在也存在一些不好的方面,如有一些冒牌书法家,到处走穴,也有一部分人太有些贵族化、学院化,还有那种刚会写一些书法,几个人随便就成立一个什么协会,这种是我们不提倡的。真草隶篆,我们的前辈们也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在进行创新的,艺术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文字这个根的。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不会进入现代化的,只有培养出一批有文化的书法家,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

曹昌光发言
曹昌光(省丝绸之路协会副秘书长、著名漫画家)——
我常说,我是“万金油”、“乌合之众”。我对美的东西比较喜欢,哪里好我就去哪里。今天看沈老的字,第一感觉好像是见过。回忆起来,之前上海有一个书法家叫周慧珺、那时书店经常看见她的字体,虽没有郭沫若的那样飘逸,但是很沉稳。
还有一个感觉就是:上海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特别是对外面以及国外的优秀的东西有很好的吸收,俗话说”1000年看北京100年看上海“,当我们这人文始祖开始辉煌的时候,上海还只是个海滩。他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快的,而且现在也是数一数二的发达城市。
咱们报纸上这篇评论里有9个字“守常又奇变,雅俗共赏”咱们报纸上这篇评论里有9个字“守常又奇变,雅俗共赏”我们这边很多人是瞧不起“俗”字的,甘肃经济非常落后,但是依然看不起“俗”。很多会议将“俗”看为贬义词,但是雅的东西放在那里又卖不出去,很多大款就是俗人。现在的书画市场也是要靠俗人来撑的,口口声声产业化,你的东西卖不出去,别人不买票,那你就雅去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文化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上海的雅俗共赏是我们甘肃画家缺乏的。我们要感受人家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人家书法里的美学导向。
今天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欣赏到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报纸上的评论文章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是非常有益的。只要路子走的对,成功便指日可待。最后,祝成功美术馆越办越好。

研讨会进行中
邵庄 (神州诗书画报主编、评论家)——
可以说,沈鸿根先生是一位游离于体制之外,且耐得艺术寂寞的上海著名书家。他的路子显然是更趋向于传统,显得与当下书界的浮躁之风不大合流。加上他只潜心修为,无意于宣传炒作,因而其作品的价值意义,还远远未被国内艺术市场所认知。好在沈先生书道,在海外已声名不菲,算是“墙里开花墙外红”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更具有更高的升值空间,值得藏家予以关注。
事实上,沈鸿根先生不仅学识渊博,功力深厚,其书法作品更是风神洒落、气韵生动,几入“含筋抱骨”之境而时出情性、形质。他的正书以魏碑入楷,且骨力劲健,有魏晋遗风;隶书多取汉简之神,于简畅之上融会己见而别开生面;其草书线条一波三折,变起伏于锋杪;篆书则多取行书之流便,结体率性而婉通,能化工为写,也很可观。可说是,沈鸿根先生的书法已高风标举、独树一帜,因此对藏家而言,眼下建仓,恰逢其时。

研讨会完毕后合影
研讨会开始之前参观美术馆

认真的观阅
在美术馆厅前合影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