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花鸟画家王同君老师在兰州办展期间来到成功美术馆参观,并接受记者采访,畅谈了创作感想。
采访人:李霞
受访人:王同君
记者:您从事花鸟画的创作研究这么多年,您认为花鸟画创作的核心是什么?
王同君:花鸟画,过去的时候,花鸟画主要讲情趣,形式的成分注重的多一些,其实,我觉得,花鸟画到最后,是在画自己的精神,看否有自己的个性,笔墨当然很重要,但只是个形式,技术只是个低层面,精神才是高层面。人文精神是花鸟画的核心。

参观
记者:一个成功的画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王同君:我觉得,一位成功的画家应该是比较执着的。比如说,我们读大师的传记,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但是无论是齐白石、徐悲鸿还是张大千,也不管家境如何,他对自己的事业都是非常执着的。我读了很多画论和传记,但是,这一点是他们所共同具备的。不管成功还是不成功,都要坚持不懈的画,成功或者不成功只是一个过程。并且,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肯定是比较执着的,其他的再就是修养等,我觉得执着是最为重要的。人的一生磕磕碰碰,有的人为了仕途而抛弃了艺术,有的人为了生意而丢掉了绘画,要想在艺术领域里有成就,就需要执着的精神。

采访
记者:创作的过程,就是表现自我感受的过程,您是如何突破传统技法束缚的?
王同君:传统技法很重要,传统的内涵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艺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还是戏曲表演,传统的东西必须要深入地去研究和吸收。有一句话叫“厚积薄发”,所谓的“厚积”,指对传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要是没有传统做基础,所有的创作都不值得一提,比如说搞一个什么新花样,那样的东西是站不住脚的,我觉得对传统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对这个问题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在二三十岁时,我认为画画就是基础造型,只要画得像就行,也没想过要画出自己的风格来。实际上,现在回头去看,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画出一个样式,大家也都是一看而过,要是想让别人记住,那你得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说,流行的东西是短暂的,经典的东西才是永恒的。经典的东西是常看常新的。历代名画都过去一两千年了,大家还认为它是经典,并且,每一次看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次看,也都会学到很多东西,是因为它的文化积淀比较深厚,有意境、有传统、有文化,真正能看到当时那个时代的历史。每个人都应该非常认真地学习传统。学习传统,是为了发展,为了与时俱进,能够表达时代的风貌。实质上,更多的是表达人的风貌,如果没有人,是不能反映时代的,因为人的思想很重要,很多人去画传统,可就是走不出来,要是画的和传统一模一样,它仅仅是模仿别人,而没有原创性。中国现在讲原创,只有自己原创的,核心是自己的,产权是自己的,才会有价值。画到最后,画的是自己还是别人?这是一个问题。要是画的和齐白石、吴昌硕的一模一样,虽然逼真,但还是没什么意义,要是把它作为一个终极的目标,层次是很低的。反映时代,实际上就是反映人,就是反映这个画家,我们现在看齐白石的作品,大家都看习惯了,认为它就是很传统的东西。其实,作为在他那个时代,他的作品是非常新的,他的作品跟传统的不一样,跟明清的花鸟画完全不一样,元代花鸟画是花鸟画的顶峰。那时的花鸟画,颜色比较少,明代也是一样,但是齐白石不一样,他拓展了一个领域,不画传统的东西。传统绘画里,没有人以老鼠、猪作为创作题材的,那是很不入画的,但是,齐白石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人,他对这些是十分熟悉的,画画,就是画自己较为熟悉的东西,他的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民间的色彩纳入了他的作品,这是他创作的特征。他的作品有自己的语言在里面,当代人应该画什么?大家都应该去认真思考。我自己对传统的思考和学习从未间断,现在也经常临摹,自己对时代的感悟,应该在作品中有所体现,画画,就是画自己比较熟悉的东西,加入时代的色彩,符合时代特征,这是一个画家应该思考的。

作品欣赏
记者:要是谈到“笔墨当随时代”这一话题时,那当代的高楼大厦是不是更应该作为一个画面表现的方面?
王同君:可以,现在有“城市山水”这一课题。几年前,深圳搞过一次研讨会,探讨如何将山水和现代的建筑结合起来。过去有园林建筑,现在是都市建筑,如何把山、水、建筑融合到一个画面里,这一课题也是为了表现时代。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高楼,但是大多数画家却画的是远离人生活的山水,而最熟悉的是每天都会看见的城市生活,基于这一点,就召开了研讨会,呼吁大家真正去表现现在的生活环境。
记者:在书画市场空前繁荣的今天,您对自己的艺术市场是如何规划的?
王同君:市场越来越规范,尽管现在的市场有各种炒作手段,但是,回归到原点,市场还是要靠作品说话的。炒作只是一时的,不可能长久。同时,市场也是需要规范的,是可以期待的,但不是可以控制的,我尽量会发挥自己真正的水平,不画一些没有价值的作品。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