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立意 缘情造境——浅谈成功美术馆馆藏著名山水画家于永茂先生画作的审美特征

澄怀立意 缘情造境——浅谈成功美术馆馆藏著名山水画家于永茂先生画作的审美特征

   2021-03-31 15:21:30   浏览数:


于永茂先生画作《江村烟雨图》


    艺术家静观万象的空灵之境,源自于其心怀澄澈亲近自然的体悟发现,其移情于景而“迁想妙得”的造境,正是这“忘我”的情致贯注其中所产生的艺术升华。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于永茂在创作上取得的卓荦不凡成就,以及其作品带给观者的共鸣共情,即是他将全部的心灵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的笔墨营构造像和经营布陈映照。这种审美造境的起点,恰如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落脚处,又在画家笔下情景交融的空濛山色、江河野渡、舟舸亭舍等等艺象所彰显的天地意识和晶莹真境。



于永茂先生画作《溪山听雨图》

    在中国山水画作中,亭阁、舟船、渡口、茅舍等等融于自然之中的人造景物,往往是画家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的自然天地最为交融之地,是山水画面中“物我合一”之意境最为幽微杳渺,也是最为葱茏蓬勃之处。笔者认为,这也正是于永茂先生山水绘画审美意境反映上,最能呈现其个性与特征之处。如成功美术馆馆藏《江村烟雨图》一作,画家以充满笔墨个性的 “荷叶皴”法,以及大面积的水墨滃染,构筑磅礴而又空灵的自然山色营造,为其画面宏阔的天地宇宙背景和情韵环境。而画面着重强调的,却又是这种大面积远景峰峦、云烟所映衬的“野渡无人舟自横”,“水村山郭酒旗风”般,令人心神向往的江岸水乡诗意景象。而无论是笼罩在烟雨霏霏中幽寂静谧的“江村”,还是翱翔于空灵山色里安闲自得的鸟雀,却又都是画家将其心绪、精神沉浸于自然山水之中,交互相融生生出来的画面意境。这也是画家澄澈其心怀,静照体悟“江村烟雨”,主客观交融絪缊生成的虚无缥缈境相。



于永茂先生画作《江村微雨鸟啼幽》

    然这种“罔象”(援引自《庄子·天地》),又存在于画家所营造的象征宇宙人生的真际之中,寓之于《江村烟雨图》迷蒙的山色里,飞扬在那随风招展的酒旗之上,映射在细雨无声的错落村社、野逸舟船间。再有《溪山听雨图》,于永茂先生似乎极善以其画作中,大块面的山岩、草木、溪涧等自然物的映衬烘托,来彰显茅舍、空亭的“心源”画面地位。而这种图式上一目千里、统摄大千的营构之法,也恰是中国山水画作中最为重要的“以大观小”构成的整体观照和核心体现,正如《溪山听雨图》中画家流动的视角,上下飘瞥的体察,使得雨落山溪的叮咚自然之音,也仿佛透过纸面传递到观者的耳中。而建立这种人与自然主客观联系的桥梁,在这幅作品中恰是那掩映于翠微草木、浩淼流云中的茅亭了。这座苍郁群山、草木荟蔚、云气流溢的巍巍亭舍,既是视觉不可见、触觉不可摸的山川精神与溪瀑灵气交汇之地,也更是画家寓意其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意境沟通之所。

    艺术家沉静的观照自然,其情志也融入中浩瀚的天地之间,与这天地的精神也“忘我”的和谐鸣奏在一起,共同形成“穷元妙于意表,合神变乎天机”(唐代张彦远论画)的律动世界。再读成功美术馆馆藏于永茂先生《江村微雨鸟啼幽》《秋江渐染》等作品,画家以其对“江村微雨”中得来的幽静感受,与“秋江渐染”共情的萧寒秋意,入其画境为统领而笔墨勾染画中景物,自然就有了“鸟鸣山更幽”与“片水无痕浸碧天”(林逋《咏秋江》)一样,艺术家主观上深沉的情感与微雨江村、秋水碧天共舞的诗意境像。




于永茂先生画作《秋江渐染》

    与天地、山川、林泉心神相交,俯仰之间、目之所及,即是赏心悦目之景;与鸟兽、虫介、花木情致相谐,花开花落、草长莺飞,便是超然物外之境。剖析于永茂先生山水画作之审美意趣特征,至行文最后,笔者唯有以“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意境创造的始基,鸟鸣珠箔,群花自落,是意境表象的圆成”(宗白华语)一句做结,来吐露自己的赞叹莫名、感喟不已!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画家简介:于永茂,又名于舒,1952年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对外友协友好艺术交流院研究员。多次参加中国美协组织的写生、展览等活动,并先后赴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芬兰、卢森堡、日本等国进行考察及艺术交流。陆续在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及甘肃、河北、山东等地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随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在北京、南京、深圳等地举办“江山颂”大型山水画巡展。多次参与由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组织的以表现北京人文历史、山水风景为主题的巨幅绘画创作。为中南海、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北京市委及市政府等党政机关创作巨幅山水画多幅,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和一些国家机关及收藏家收藏。

  出版画集专著多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西安电视台等均对其给予专题报道。艺术成就被编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数十部辞书典籍。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621号

2021 甘肃新思维广告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