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无华 画如其人——人物画家王磐德访谈

2012-11-01

文章来源:
313次浏览
质朴无华 画如其人——人物画家王磐德访谈
 

 
       山东人物画家王磐德,以他特有的灵性和感悟,把真情倾注于笔端,坚持不懈的以人物立传,既展现了他特有的艺术风采,也映射出了他关注现实、关爱生命的一腔热血。他的人物作品总是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给观者带来醇美真实的艺术享受。通过画面,我们能够感觉出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对生活独具慧眼的鉴识、深入浅出的把握,更能够体味出他质朴的笔墨语言中饱含的细腻情感。
 
 
采访人:何晓芳
受访人:王磐德

 

记者:“画如其人”,画家的作品更多的是内心思想情感的一种真实反映与流露,作者不同的性格、修养和追求,都能在作品中找到相吻合的表述。那您的作品融入了您怎样的思想情感?又表述了一种怎样的人文关怀?
 
王磐德:我是从事人物画创作的,在生活中我更多的关注于各类人群,特别是农民群体,从他们身上发现美,然后用画笔把我对他们的情感表现出来。我生长在农村,对乡间的人和物有着特别的感情,乡间的百姓也最能够打动我。当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奋斗着的广大劳动人民时,特别是农村的风土人情、芸芸众生,用心描绘他们的悲喜生活和坚实生命时,内心就异常的宁静与平和。其实在内心深处我仍是一介农夫,我是大地的儿子,脚踏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寻找着我的根和我的艺术。
  
    谈到人文关怀,我认为这是一个大的范畴。它的核心在于肯定人生和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追求人类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作为艺术形式中的绘画与人文关怀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须具有“人文情怀”,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对人的关爱和尊重,通过画面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艺术作品而言,绘画中人文含量越高,其绘画成果就越突出,越能反映一个民族灿烂的文化传统,使绘画独具魅力,绘画中的人文渗透越深刻,越能提高作品的文化品位。
 
 

记者:从九十年代初至现在,您创作了一批表现沂蒙山风情的优秀作品,笔墨特色和风格特色也逐渐形成。笔墨上的成熟与创作风格的形成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积累,与我们分享一下您这方面的经验。
 
王磐德:我认为画家应该抛弃那些纯粹的笔墨游戏,而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洪流之中创作。艺术创作毕竟不同于对事物的简单描摹,艺术家必须把自身对事物的感悟与认知融入到作品中,才能呈现出自身的思想和原创的精神风貌。每个画家的作品创作风格都是自身综合元素的体现,如果脱离了自身内心本质的表达,也就是艺术家个人的灵魂,那创作出来的作品定会是空洞和苍白的。
   
    我的很多作品都是我内心情感与艺术表达的自然结合,如在《蒙山不言》这幅作品里,我用了很大的画面展现沂蒙山的起伏连绵,背景色调阴沉暗淡,肃穆庄重,山下是送夫参写的一对年轻夫妻。通过人物的动作与整体的背景,可以感觉出人物内心深处激荡的感情变化,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普通人民对于革命必胜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在我的作品里,沂蒙的人、山、物都是我创作的永恒主题。
 
 
 

王磐德作品《梦乡》  四尺整张  价格协商

 

记者:前人有“画到生时是熟时”的创作观点,即创作持续一个阶段后感到“生”,“生”后方能进入另一个“熟”的天地。关于这个观点您是怎样理解的?您觉得“半生半熟”的这种创作状态该如何把握?
 
王磐德:关于笔墨成熟和创作风格形成,前人早有“画到生时是熟时”观点在前。我觉得,“生”是对之前成果的否定,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才能不断否定、不断上升。我认为创作的最佳状态是在表现语言日益成熟的基础之上,始终保持“半生半熟”的阶段。技法、风格还未完全成熟之时,创作有不足之处,但往往能够全情投入、勇于探索,常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出现,更容易创作出令人过目不忘的好作品。随着个人语言日臻完善和绘画技法的日渐熟练,创作容易出现按部就班、缺乏新意的现象,作品看似无懈可击,却平淡无味。一段时间内重复创作相同的题材,总会遇到激情减退、无法突破上升的瓶颈期。这种疲惫感在艺术创作中无可避免。为了维持‘半生半熟’的最佳创作状态,我会去尝试不同的题材创作,或在同一题材中挖掘更多的内容出来,如表现沂蒙风情时,既可塑造山民形象,也可通过战争题材凸显革命老区历史,或表现进城打工的民工等,通过“换一种思路”的创作取向,获取灵感和营养,始终保持对艺术的激情。

  
记者:有千年传统的中国画,在“中西融合”与“借古开今”两大创新追求的推动下,使得中国画更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怎样才能使中国画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不迷失方向,您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王磐德:当前,中国美术界形成了包括中国画在内的多元化、多样式的格局。面对这种艺术争鸣的时代,每种艺术观念都是平行发展的艺术空间。同样,也不是通过简单复制、粘贴就能够达到相互交融的。我们要保持中国画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艺术家应该在其创作中具有“民族性下的文化纯粹”。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要保持艺术家的真挚的艺术理念。在这样一个文化纷繁的时代中,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理性的分析上,才能对现实与艺术做出正确的判断。传统中国画可以说是民族性神采的一个重要浓缩,这才是时代最好的生命之源。艺术创作的形态和方式可以丰富多彩,形式的获取,语言的挪移现象确实存在,但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借用西方文化的这些形式和语言去面对传统的中国的文化,去透视中华文化的生存本质。代表中国甚至整个东方绘画母文化的中国画如果偏离了这个根本,就无法在中国画创新与现代化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校对:金石开)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5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699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898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4671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3184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3027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4012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854热度

最新文章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山丹丹花,即卷丹、天盖百合、虎皮百合之别名也

2025-05-15

秀润清新 宁静淡泊——重庆美协原副主席杨必位先生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秀润清新 宁静淡泊——重庆美协原副主席杨必位先生山水画(“五

杨必位先生两幅新作,妍润苍辣、引人细绎。这是他记录情感,讴歌自然的心血结

2025-05-14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班子调整、干部培养和弘扬成功文化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班子调整、干部培养和弘扬成功文

新学年即将开始,战斗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团结一心,将本次校本培训研讨的成

2025-05-1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坚定信仰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坚定信仰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功走到今天,如果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就会变成新的

2025-05-1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用心做好成功事业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用心做好成功事业

我的投资三原则:一是能睡踏实;二是说话管用;三是把前两句话重复 一遍。

2025-05-13

形贵传神 神贵精诚——当代人物画家王有政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形贵传神 神贵精诚——当代人物画家王有政先生作品(“五一劳动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当王有政先

2025-05-13

不激不厉 风规自远——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善璋书法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析

不激不厉 风规自远——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善璋书法作品(“

行草,起源于东汉末年,由刘德升首创,后经王献之、张旭、怀素等历代书法巨匠

2025-05-09

闳肆见豁爽 质朴得真味——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闳肆见豁爽 质朴得真味——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先生作

潘天寿《论画残稿》有云:“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笔者每

2025-05-09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为成功梦而努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为成功梦而努力

人生三层境界:一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025-05-09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让成功学校的特色更鲜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让成功学校的特色更鲜明

兰州地区值得选择的学校不少,这些学校也值得选择,值得尊敬。感谢您选择成功

2025-05-09

笔意骨气 墨韵彰显——安徽美协原主席张松先生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浅赏

笔意骨气 墨韵彰显——安徽美协原主席张松先生山水画(“五一劳

江南的三月,草木葱茏,莺歌燕舞,花红柳绿,青山绿水间弥漫着春天的诗意,翠

2025-05-08

机杼独出 鹿鸣呦呦——当代著名青年画家李蒸蒸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机杼独出 鹿鸣呦呦——当代著名青年画家李蒸蒸先生作品(“五一

绘画是极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艺术,贵在有个人面目的呈现、有个人风貌的反映、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