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文物故事与公众的超级连接

2018-10-31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0
627次浏览
“大辽五京展”展品——鸳鸯形三彩壶  连晓芳 文/图“大辽五京展”展品——鸳鸯形三彩壶  连晓芳 文/图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10月13日,首都博物馆里传来嘹亮歌声,在地下一层七彩坊举行的“学契丹诗,唱契丹歌”活动中,30名青少年观众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唱这首反映契丹人独特生活习俗的风土歌。与此同时,在内蒙古赤峰市旅游形象大使——卡通人物耶律小勇的陪伴下,通过首都博物馆微信平台报名前来的160名观众则通过听讲解、观看动画短片等互动形式,感受着具有赤峰特色的辽代历史文化。这些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晚场活动,是开展40多天的“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以下简称“大辽五京展”)系列社教活动的一个缩影。从策展到馆际合作再到丰富的展外活动,无不体现着新时代博物馆创造力的提升。

  众家文物精品勾勒大辽盛景

  9月6日,“大辽五京展”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5个篇章,每个篇章风格各异却又浑然一体,为观众详细解读了辽代的历史文化脉络。

  本次展览策展人高红清告诉记者,“大辽五京展”与首都博物馆2013年年度大展“白山·黑水·海东青——纪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和2016年“大元三都”展遥相呼应。“大元三都”展在充分利用首都博物馆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又从全国14家文博单位借调了160组(件)精美文物。而此次“大辽五京展”展出的270件(套)文物分别来自17家文博单位,展现了辽代制度及辽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徜徉于展厅,记者看到形形色色的文物真实再现了契丹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状况,展品中既有精美的金银器、瓷器,也有珍稀神秘的壁画、佛教器具,还有书画、石碑等。

  展厅中,有两个单元尤其吸引观众,这两个单元介绍了辽代创造的两项独具特色的制度:四时捺钵与南北面官。四时,即四季。捺钵为契丹语的译音,意为辽帝的行营。四时捺钵意为流动的政治中心。辽取得燕云十六州后,疆土一面是草原地区,一面是燕云十六州。根据不同地区、民族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辽代实行南北面官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两项制度不仅是辽代在制度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

  馆际合作提供高水平讲解服务

  自开幕以来,“大辽五京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前来观展。他们带着对辽代的好奇而来,收获了满满的知识而归,这离不开博物馆志愿者和讲解员提供的高质量的讲解服务。在本次展览中,来自内蒙古博物院社教部的三位讲解员在两周时间里进行了29场公益讲解,为近千人次观众提供了讲解服务,还为首都博物馆志愿者和讲解员举行了2场培训。

  内蒙古博物院社教部主任乌兰托娅告诉记者,通过此次展览和民族地区讲解员的讲解,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更使观众感受到民族地区讲解员的风貌,加深了大家对草原文化和民族地区的印象。

  在内蒙古博物院讲解员秦娜看来,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不仅使文物互通有无,更拉近了不同地域文化的距离,增进了对彼此历史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本次展览让更多的首都乃至全国观众了解到北方民族尤其是契丹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契丹民族在思想上的开放和包容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产生的重要意义。”秦娜说。

  展示民族特色 与观众零距离互动

  在“大辽五京展”开展伊始,首都博物馆便推出了与展览相关的主题活动。展览开幕当天,内蒙古博物院院长陈永志为观众带来“辽代考古大发现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精彩讲座,通过蒙古高原辽代重大的考古发现揭示草原丝绸之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展览期间,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盖之庸带来的“辽代金银器研究”讲座,以耶律羽之墓、陈国公主墓等出土辽代金银器为线索,揭示了辽代金银器的器形、工艺、纹样等产生源流与发展脉络,并对辽代金银器的文化诸因素进行了相关探讨。

  首都博物馆每年密集的展览如何吸引观众,一直是该馆宣教部主任杨丹丹思考的问题。“此次展览中来自内蒙古地区的270多件文物承载的是辽代民族兴衰的过程,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我们在展览期间联系了内蒙古自治区相关博物馆,通过各个博物馆不同的教育活动,带给观众展厅内外的多重感官体验。博物馆在做好教育与服务工作的同时,更希望给公众打造不一样的观展新感受、新体验和新模式。”她说。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新时代的观众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场地限制,随时随地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气息。因此,只有把博物馆的舞台融入到社会大舞台才会有更多连接的可能。”杨丹丹说。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1702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4550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4622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4959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268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7325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6374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1835热度

最新文章

墨韵显华姿 密林隐清涧——《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四川女画家赵建华作品赏析

墨韵显华姿 密林隐清涧——《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四川女画家赵

水墨迷蒙处而见缥缈雾霭袅袅,也有参差峰影绰绰;线墨淋漓间而显横斜古木密密

2025-08-21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

徐悲鸿先生说:“画家应该画自己最爱好又最熟悉的东西,不应该拿别人的眼睛来

2025-08-20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

中国画的核心是“见性”,画家解衣盘礴、任意挥洒,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

2025-08-19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品赏析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以外取物的骨相神态,又内表画家的人格心灵。《西部成功书

2025-08-19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授作品赏析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

“大老碗”是在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饮食器具,也是极具关中风情的代表性家常

2025-08-18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

艺术对劳动生活的歌咏,从上古至今、由东方到西方都是永恒的主题,以音乐、

2025-08-15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

宋晓峰,,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中国画学

2025-08-14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赵根成先生作品赏析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

中国画是线条的组织,那流动变化的线条,也总能透露出形象的姿态来,创作者的

2025-08-13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

清代原济《石涛画语录》中说:“古者识之具也,画者识其具而弗为也。”所以学

2025-08-12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

古人说:“画谓无声诗,乃贤哲寄兴。”绘画如若仅限于形式的炫目耀眼、新颖奇

2025-08-11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泰伟先生作品赏析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

诗言志,画寄情。读谢泰伟先生的这幅荷花作品《风抹雨濯自晶莹》,而有

2025-08-11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女士作品赏析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

何为静逸?宁静安闲也。赏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杨卉茹女士的这幅《品茗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