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枚价值连城印章 件件禁止出国展览

2019-01-22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0
714次浏览
    对于文物来说,如果有什么事情比成为“国宝”更加有难度和荣誉感的话,那大概就是成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据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可移动文物10815万件/套,而其中禁止出国文物的数量只有195/套。然而就在这么低的概率之下,相比青铜、陶瓷、书画这些大类显得有些不起眼的印章,竟然也硬生生“挤占”了3个名额(2013年公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打遍印章界无敌手的前三名是何方神圣?相信各位看完这3枚印章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就应该知道了!

一、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

▲“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长12.4厘米、宽12.1厘米、高11.4厘米,重3.27千克,西藏博物馆藏

“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就是元朝皇帝赐给国师的玉印,它最大的意义就是:标志着西藏正式纳入中国行政版图。这枚“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为青玉质地,印钮是一对精雕细刻的卧龙,而印文是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创制的八思巴文。

▲八思巴文“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

大家都知道,元朝时的蒙古铁骑很厉害,几乎用武力征服了半个地球,但在面对西藏时却罕见地采取了和平统一的方式。

▲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

当时领导西藏的是藏传佛教“萨迦派”,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拳头没有人家硬,在面对凶悍的蒙古铁骑时,萨迦派很明智地选择了归顺。1247年,萨迦派的首领还千里迢迢赶到甘肃,会见了当时蒙古汗国的太子表达归顺之意。

▲元世祖忽必烈

之后忽必烈即位,在西藏设立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萨迦派的多位首领也先后被封为元朝的“帝师”和“国师”。

▲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寺

我们常说“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就是这句话最有力的证据!

二、滇王之印

▲“滇王之印”边长各24厘米,高2厘米,重90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据《史记》记载,2000多年前,在今天云南省境内有一个叫“滇(diān)”的国家。当时武力值爆棚的汉武帝兵临滇国,吃了败仗的滇王只能投降。之后,汉武帝赐给滇王一枚“滇王之印”。

1956年,考古学家在昆明滇池岸边发现了一个墓葬群,其中出土这枚闪烁着“土豪金光泽”的金印——“滇王之印”。印面呈正方形,上刻篆书“滇王之印”4个字,印钮是一条昂着脑袋、身体盘曲的蛇,不过雕刻手法简练又粗犷,蛇身上的鳞纹有蛇头那么大。

按照汉代的规定,臣服国国王的金印印纽一般用蛇、骆驼等造型,太子和诸侯王则用龟钮。“滇王之印”与汉代金印的规制,和《史记》的记载完全符合,不仅证明了《史记》记载的准确性,更是古滇国存在的有力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印章上的“王”字,它中间的一横是靠上的,古时候的“王”字就是这样写的,如果把中间的横写在正当中的话,在古代就不念“王”了,而是念“玉”。

三、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吕后与刘邦共定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皇后之玺”自然是吕雉身份的象征。这枚“皇后之玺”为新疆和田羊脂玉质地,玉石上雕刻的是一只螭虎,造型生动,玉石上雕刻着“皇后之玺”四个篆体字,玺文字体规整大气,雕琢技法娴熟。

公元前180年,铁腕儿的吕后病死后,她的“皇后之玺”亦随她一起埋入汉高主刘邦的长陵。204年后,赤眉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盗掘吕后墓,兵荒马乱之中,“皇后之玺”遗落在刘邦与吕后合葬的长陵园区附近。

1968年9月的一个下午,家住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的孔忠良下学之后,在回家的路边水渠边上,发现了这枚印章并带回了家。父亲孔祥发看后觉得这不是一件普通的玉石,便和儿子将这枚小石头送到陕西省博物馆(现在的碑林博物馆)。

经专家鉴定,正是西汉吕后的“皇后之玺”,价值连城!此后,“皇后之玺”便存放在陕西省博物馆,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改建后,“皇后之玺”成为镇馆之宝之一。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1525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4459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4515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4872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182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7219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6283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1676热度

最新文章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

徐悲鸿先生说:“画家应该画自己最爱好又最熟悉的东西,不应该拿别人的眼睛来

2025-08-20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

中国画的核心是“见性”,画家解衣盘礴、任意挥洒,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

2025-08-19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品赏析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以外取物的骨相神态,又内表画家的人格心灵。《西部成功书

2025-08-19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授作品赏析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

“大老碗”是在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饮食器具,也是极具关中风情的代表性家常

2025-08-18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

艺术对劳动生活的歌咏,从上古至今、由东方到西方都是永恒的主题,以音乐、

2025-08-15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

宋晓峰,,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中国画学

2025-08-14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赵根成先生作品赏析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

中国画是线条的组织,那流动变化的线条,也总能透露出形象的姿态来,创作者的

2025-08-13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

清代原济《石涛画语录》中说:“古者识之具也,画者识其具而弗为也。”所以学

2025-08-12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

古人说:“画谓无声诗,乃贤哲寄兴。”绘画如若仅限于形式的炫目耀眼、新颖奇

2025-08-11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泰伟先生作品赏析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

诗言志,画寄情。读谢泰伟先生的这幅荷花作品《风抹雨濯自晶莹》,而有

2025-08-11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女士作品赏析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

何为静逸?宁静安闲也。赏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杨卉茹女士的这幅《品茗

2025-08-08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线勾墨点石峥嵘,笔皴每多密蓊蓊。近浓远淡峰险峻,山川总见郁森森。古人韩拙

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