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价值 谁说了算

2020-12-03

文章来源:美术报|0
1179次浏览
前几年,极简主义艺术家罗伯特·雷曼,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一幅几乎完全空白的方形油画《无题》,估价为1500万至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000万至1.2亿元。有记者朋友问我,如此天价,其中究竟有何艺术逻辑?我笑笑:非艺术的逻辑,乃奢侈的逻辑也。

奢侈的逻辑

书画,尤其是名迹,在任何时代都是奢侈的表征。不妨看看中国明代。

天启崇祯年间,沈周《击砚图》交易价格为白银10两,文征明《仙山楼阁图》为6万文,折算为120两;有明一代,书画最高交易价格2000两,即项元汴购得王羲之《瞻近帖》,万历四十七年,其子以此价格,再次售出。那么,2000两意味着什么呢?

在明代《金瓶梅》中,武大郎“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第二层是楼,两个小小院落,甚是干净”;西门庆花500两银子,增盖了花园,后又以540两银子买下隔壁花园;西门庆铺上掌柜每月工钱2两,李瓶儿生病,“封1两银子作药本”,西门庆生病,封了五钱银子讨药吃;西门庆买丫鬟小翠花5两银子,奶娘如意儿6两。

在《醒世姻缘》中,地每亩2两,肉每斤1钱5分,棉花每斤1钱6分,潮蓝布每匹3钱2分,教私塾多个学生每月1两,单教一个学生每年4两,房子一栋45两。

由上述物价类比,一幅2000两的名迹,在当时可购买4座花园,或近5栋房子,或需一个掌柜工作83年多,或教书先生执教160多年。如果折合为今天的物价,我们会发现王羲之与罗伯特,并无差别,皆是天价,是远超日常生计消费的奢侈消费。

那么,奢侈性消费又究竟为哪般?主要是身份标榜与阶层区隔。

明代画论笔记中,对上层官僚与上层文人竞相收藏名家巨迹、以为夸饰的风尚,多有记载,比如南京守备太监钱能与太监王赐以书画斗富,文人画大家董其昌与韩胄君以收藏书画竟日竞争。最为惊人的,当数权臣严嵩书画珍奇家藏,可谓奢侈已极,富可敌国,王世贞《弇州朝野异闻录》载:

籍没严嵩家有珊瑚树六十株,玻璃、玛瑙、水晶、珊瑚、哥柴官汝窑、象牙、玳瑁、檀香等器三千五百五十六件,沉香五千五十八斤,空青四枚,古铜龙耳等鼎、牺樽、狮象宝鸭等炉一千一百二十七件,大理石倭金等屏风一百八座,金徽玉轸等古琴五十四张,二王、怀素、欧、虞、褚、苏、黄、米、蔡、赵孟頫等墨迹三百五十八册,王维、小李将军、吴道子等清明上河、海天落照、长江万里、南岳朝天等古名画三千二百卷册,宋版书籍六千八百五十三部轴。

除了上层官僚与上层文人书画奢侈消费,互竞风雅。富裕起来的商人,为了抬升自身地位,与士人阶层展开竞争,实现阶层转化,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收藏书画等艺术奢侈品来实现的。这让当时不少文人耿耿于怀,多有微词,像公安派袁宏道对大力推荡奢侈之风、动辄重赀的“富人公子”,就不无轻蔑。

而中下层文人消费书画,甚至名画,也成为风尚,《醒世恒言》卷三十《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中,述李勉在知县房德书房中所见就有名人山水。普通下层百姓人家同样对名画等奢侈消费执着不已,《喻世明言》卷十二描述妓女谢玉英精致书房,同样少不了古画装饰:

明窗净几,竹棍茶炉。床司挂一张名琴,壁上悬一幅古画。香风不散,宝炉中常热沉檀;清风逼人,花瓶内频添新水。万卷图书供玩览,一枰棋局佐欢娱。

如果说对谢玉英描述,尚有文学修辞,那么,以姚廷遴记明末松江城风俗“极小之户,极贫之衖,住房一间者,必有金漆桌椅,名画古炉”,则为确凿事实。当时奢侈之风,导源于文化与经济中心苏州,而风靡天下,无论附庸,伪饰,还是真赏,人人皆渴望风雅。

值得指出的是,艺术消费中的奢侈之风,相对一般奢侈消费,自有特色,如凡勃伦所言是“炫耀性消费”,其功能不只是官能性享受,更多具有身份标示意义,用于阻止阶层流动;用布迪厄的话说就是,艺术消费与一般物质消费不同,需要编码、解码的能力,才能鉴赏享受,因此艺术品位天然具有阶层区隔合法化的功能。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不仅理解了奢侈的逻辑,也理解了艺术奢侈的逻辑:其实只有一种逻辑,那就是权力的逻辑。

“奢侈到底是什么?奢侈本应是人们在得到良好教育和修养之后与之匹配的东西,可惜的是,现实却与之径庭”,这是逝世不久的时尚大帝、香奈儿艺术总监卡尔的名言。

国王与商人的较量

1863年,马奈满怀热望,向法国国家沙龙大展提交了三幅作品,其中就包括日后成为现代主义开山之作的《草地上的午餐》,遗憾的是,全部名落孙山。而另一个叫卡巴内尔的人,以一幅轻度色情古典风的《维纳斯的诞生》,一鸣惊人,不但斩获当年沙龙大展,且获得拿破仑三世赞助,该作收藏费高达2万法郎。吊诡的是,今天,马奈作为印象派的一代宗师,蜚声世界,而卡巴纳尔早已湮没无闻。当然,这得感谢法国新兴的工商资产阶层,正是他们的赞助和品位,让备受国王冷遇的印象派,器宇轩昂地走进了西方艺术史。

中国明代,有一个人的命运,与马奈极其相似,那就是“吴门画派”的宗师文征明。明初期宫廷,欣赏以北宋郭熙山水之浑厚风格,与南宋马远山水之峻切风格相融合的浙派风格,所以浙派大中名头戴进、吴伟等,书画价格甚高,连小名头汪肇、程达一幅,都可卖白银20两。成化时,吴门大家沈周弟子李著,只有改弦更张,重学浙派吴伟画风,才有生计。书画商人詹景凤有记载,浙派画家一幅高达20两,而吴门画派的沈周等大家才2、3两,文征明有的作品才三五钱。

明代中期,此势逆转:吴门画风主盟画坛,粗豪风格的浙派戴进已被视为“气格卑下”,而其末流蒋嵩、张路,被视为“画中邪学”,“恶极矣”。因此浙派画家作品价格大跌,嘉靖时,浙派蒋嵩儿子蒋乾,只有改学吴门画派宗尚的王蒙画风,才得谋生;万历时,徽商方用彬用1两银,即当得汪肇作品。此后,一直到明代晚期,吴门画派画价一路攀升,沈周、唐寅绘画,可媲美五代荆浩、关仝价格,文征明、祝允明书法,可赶上宋代苏轼、米芾价格,“以至沈、唐之画,上等荆、关,文、祝之书,进参苏、米”。詹景凤久居苏州,为了炫耀自己的投资眼光,就在《题文太史渔乐图卷》中,不无得意地详细记述了文征明画价由三五钱,从吴到徽到浙买卖流通,成10倍飙升的情形。在这个过程中,文征明由此一举确立了自己在文坛领袖群伦的地位。当然,这得感谢明中后期苏州莽然崛起的徽商,他们的附庸风雅,他们的狂热赞助与炒作,让吴门画派大步鞺鞜地走进了中国艺术史。

以上事例,一中一外,一古一今,在艺术家身价沉浮的命运背后,其实是折射着国王与商人的力量拉锯,或者说是国家与市场的较量。很显然,两者的赞助品位,也是迥若天渊,一般国王的喜好是宏大的,集体的,精良的,保守的,而商人会偏嗜个人的,多样的,新异的。最关键的是,国王的品位往往具有垄断性,手边有一则材料,是乾隆皇帝下给宫廷画家郎世宁的圣旨:

陈容九龙图不必用宣纸,问郎世宁爱用此绢,即照此画尺寸,用绢画九龙图一张;用纸画,即用本处纸,照此画尺寸,画九龙图一张。不要西洋气。钦此。

“不要西洋气”,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凸显了国王的品位。艺术市场日趋成熟以后,艺术作为商品,从地方市场到全国市场、国际市场,从一般日用装饰到艺术投资、资本运作,从画店画铺到画廊、博览会、拍卖会,润物无声,“化骨绵掌”般,消解了国王的垄断。在这个意义上,商人和市场最大的功劳就是兴发和庇护了艺术创造的个性。纵览古今,我们会发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基本都是在商人的赞助下欣欣向荣而名正言顺的。

那么,到底是国王说了算,还是商人说了算呢?

实际上,国王赞助的艺术,也有成为煌煌经典的,如法王喜欢的安格尔、大卫,明代皇室钟爱的浙派;商人赞助的艺术,也可能当世煊赫,而后灰飞烟灭,寂寂无名。其实,真正说了算的,既不是国王,也不是商人,而是学术。梳理艺术史,就会发现,只有真正在学术上开宗立派的艺术,无论为国王赞助,还是为商人追捧,最终才能立定脚跟,传之久远。

这真是一个令读书人气爽的结论。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1425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4386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4455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4807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140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7168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6250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1591热度

    最新文章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

    徐悲鸿先生说:“画家应该画自己最爱好又最熟悉的东西,不应该拿别人的眼睛来

    2025-08-20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

    中国画的核心是“见性”,画家解衣盘礴、任意挥洒,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

    2025-08-19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品赏析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以外取物的骨相神态,又内表画家的人格心灵。《西部成功书

    2025-08-19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授作品赏析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

    “大老碗”是在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饮食器具,也是极具关中风情的代表性家常

    2025-08-18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

    艺术对劳动生活的歌咏,从上古至今、由东方到西方都是永恒的主题,以音乐、

    2025-08-15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

    宋晓峰,,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中国画学

    2025-08-14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赵根成先生作品赏析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

    中国画是线条的组织,那流动变化的线条,也总能透露出形象的姿态来,创作者的

    2025-08-13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

    清代原济《石涛画语录》中说:“古者识之具也,画者识其具而弗为也。”所以学

    2025-08-12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

    古人说:“画谓无声诗,乃贤哲寄兴。”绘画如若仅限于形式的炫目耀眼、新颖奇

    2025-08-11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泰伟先生作品赏析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

    诗言志,画寄情。读谢泰伟先生的这幅荷花作品《风抹雨濯自晶莹》,而有

    2025-08-11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女士作品赏析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

    何为静逸?宁静安闲也。赏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杨卉茹女士的这幅《品茗

    2025-08-08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线勾墨点石峥嵘,笔皴每多密蓊蓊。近浓远淡峰险峻,山川总见郁森森。古人韩拙

    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