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斯哥当代艺术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

2021-01-18

文章来源:|0
1339次浏览
1月10日,由广州美术学院,格拉斯哥美术学院(The Glasgow School of Art)共同主办的“公诸同好:格拉斯哥当代艺术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来自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29位教师的38组作品,包括油画、版画、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和视频。这是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在中国的首次集体亮相,其中包含了两位透纳奖提名者的作品,三位约翰·莫尔奖得主的作品。

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成立于1845年,为英国和苏格兰地区最古老的艺术院校,广州美术学院作为华南和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美术学府,举办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师生展览具有特殊的教学与交流意义,大学城美术馆作为广州美术学院国内外校际间文化交流的窗口,以高水平、高质量的展览为广州大学城10多所高校的师生提供了观展机会。

 

展览对称空间的非镜像使用

本次展览动用了广美大学城美术馆一楼整层,四个展厅共计近2000平米的展示空间。展览整体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该板块展出了共计来自29名教师的近百件艺术精品,反映出了格拉斯哥美术学院作为名列世界十强艺术设计名校的深厚底蕴;其二为格拉斯哥美术学院79位中国留学生的作品,展示了格拉斯哥美术学院的教学成果。

作为展览第一部分的教师作品位于一、二号展厅。一号展厅采用了“三进式”的展陈设计,展厅入门靠左以七米长的展墙把空间分隔为二部分,展厅中央的白色矩形盒子继而把整个空间划分为内部的矩形与外部的环形,整个展线由亮到暗,既满足了入口处架上作品的光照强度,也提供了内部影像作品需要较暗的展示空间。

进入展厅大门,首先右边一组来自安妮特·海耶(Annette Heyer)的《Cast影》映入眼帘。移步至内,展线中依次呈现了莱斯利·蓬顿(Lesley Punton)的《遥远是澄清的媒介》《隐藏》《变暗》,罗斯·比雷尔(Ross Birrell)的《克里奥洛》,贝姬·锡克(Becky Šik)的《由想法到宣言1》《由想法到宣言2》,贾斯廷·卡特(Justin Carter)的《秋天》,共计四组影像及影像装置作品,分别从不同的创作手法、关注角度表现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影像趣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欧洲一流影像作品的状态。

二号厅以内部两个暗室把整个展厅分为入口空间、暗室内的影像空间与外部的环形空间,与一号厅在展陈设计上体现出对称但非镜像的效果。

该展厅包含了两位透纳奖提名艺术家及三位约翰·莫尔奖获奖艺术家的作品。迈克尔·斯塔布斯(Stubbs Michael)在2006年与2008年分别获得约翰·莫尔奖;凯伦·鲁斯顿(Karen Roulstone)在2014年取得该奖项,展出的是油画作品《粒子》系列;阿利斯泰尔·佩恩(Alistair Payne)则于2018摘得此奖。上述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分列于展厅不同的墙面从而形成环形展线,与此同时和其它作品在空间、色调上形成配合与协调,相得益彰。

通过美术馆的中庭,则是本次展览的第二部分“格拉斯哥美术学院中国留学生作品展”,展览位于一楼的三、四号展厅。三号厅以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创新学院、设计学院的学生作品为主包括建筑、交互设计、时装、平面设计、插画、珠宝艺术、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纺织、创新设计等多元化的设计种类,四号展厅则以艺术创作为主,包含油画、版画、雕塑、装置、行为、摄影等艺术门类。学生们的作品体现了跨民族、跨文化教育合作的实践探索,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看到中国留学生和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教师的共同成长,更实在地感受到了跨国创意教育在持续塑造未来创意人才中重要作用。

 

跨文化艺术教育的传递与传承

从展览的整体空间与展陈进入到作品表达,我们可以总结出某些共性,在创作主题上有诸如对消费主义,对城市化、景观化的反思,对全球化、战争、土地等题材的关注,在创作研究上有对于材质与材料,光和再现,环境与认知等内容。我们从创作内容上可以看到师生展的独特关联,教师作品的主题相对更加宏观,展示出了对国际问题及地区思考的回应,亦或是对表现手段更深入的探索,而学生作品则专注于某些具体的社会现象,亦或某一种创作手段。

作为前造型学院院长,阿利斯泰尔·佩恩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绘画内的对话”,在2008年与2013年分别出版了《作为跨学科形式的绘画》与《虚拟和跨学科性》,本次展出的三件作品分别为《坠落》《蜗居》与《未知》,以水墨、油画等多维材质及媒介来探索不同介质在画面内的交流。凯伦·鲁斯顿的油画作品《粒子》系列,该作品以各式各样光的形式为主体,探索光在不同地理位置震动和投射的方式,作品通过艺术家对光谱的概念研究、对光的出现和消失、隐藏和揭示来呈现不同层次的心理意识和心理认知。同时,《粒子》也向我们展示了艺术家对材料的精巧运用,从而通过对光的研究引发了对时间、空间和生命的思索。迈克尔·斯塔布斯的《更新与放大》《更新与改变》《火眼放大器》与《火眼倡议者》是由不透明的家具涂料和透明清漆在现成的图形模版上浇筑而成的画面结构,艺术家把这种创作方式层层叠加,从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层次分明,为二维画面提供了“三维”视角。画面中的分层重构是打破和分解,也是对我们日常所见的景观化图像的回应,在这组艺术家的作品中,有不规则的图形带着尖锐的边缘,这些破碎的图形块面犹如被工业机械整齐的切割过一般,再覆以轻盈的清漆。

通过对上述三位格拉斯哥教师作品的简单分析,我们似乎可以找到某些共性,在后现代之后对二维平面的各类探索;对各类材料的极致研究、使其被再开发与再利用从而能够与当下议题产生关联;跨学科交流与研究等。这些共性也可以在学生作品中发现其踪迹,艺术家许铎瀚的《借箭》与《海豚》两幅组画对画面本身的分解、对各母题的分解而后整体性的重构,能够看出他在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学习的延伸,这种延伸则是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在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接受系统性的英国教育后的艺术面貌,反映出了多元文化下的艺术创作。通过这个线索可以观察到整个展览在师生之间呈现出了交流、传递与传承的学术脉络。

 

艺术作为地区与国际交流的使者

本次展览在2019年就已立项,然而在推进过程中被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打乱了步骤,最终在2021年岁初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呈现。展览的成功开幕是广州美术学院与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后疫情时代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在展览的三号展厅,各类大小的展板和海报显示出了设计师们对于社会各类现象的关注,在诸如社会交通问题、社区问题、外卖平台问题、人口老龄化等议题中,地区与国际间的交流成为了设计板块中的共通点。设计师白箫钰的作品《城市绿地以人为本:社区绿地共创工作坊》以老旧社区为案例,通过绿地创造可持续性的再生社区空间从而达到社区翻新的功能;梁嘉苇所设计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区复原力》以跨民族文化为研究焦点,通过交流和借助现代设计功能来实现社区多元文化融合的问题;张曦元构想的《沟通纽带》则是试图调整自我雇佣性质的快递员零工与平台雇主的失衡关系。从设计师们的交互设计中,沟通、交流、平衡成为了关键词,而在这些设计案例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可持续性、包容多元文化、具有互助与关爱的社区形象,而正是社区作为组成宏大社会的基本元素。在众多设计方案中,还有另外二件作品值得关注,其一是设计师李嘉臻的《方言遗产》,作品通过游戏的方式去挖掘和保护苏格兰地区的小语种;其二是韩晨的《未来零售》,他通过用户画像和产品分析来激励目标人群消费可以持续性的产品,从而达到零售环保的概念。

我们在展览之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广州美术学院的学生参展,他们作为留学生或研究生阶段的交换生代表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回到母校进行作品展示,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流当中,艺术作为媒介的功能被放大了。艺术与展览成为了地区与国际之间交流的桥梁。正如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陈晓阳教授在前言中写道:“艺术本身就是跨越文化、促进理解、增进友谊的重要使者。”她希望将这些教师与学生们的精湛作品作为更深远交流的起点,从作品中去深入而具体地体会艺术家和设计师们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困境与问题时的思考、表达或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建设更美好的共同未来。

(作者系“公诸同好:格拉斯哥当代艺术展”助理策展人)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94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57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779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69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48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88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77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088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