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标志山水画逐渐成熟

2016-04-18

文章来源:
1003次浏览
展子虔 游春图展子虔 游春图
郭熙 早春图郭熙 早春图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的得名, 来自画卷上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字。作品的主体是自然山水,桃杏盛开、绿草如茵的场景,让观者能直接观察到春天的气息和游者的心境。

  《游春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逐渐成熟,同时开创了青绿重彩、 工细巧整的山水画新格式。

  ■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郭熙

  “咫尺有千里趣”

  展子虔系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生卒年不详。据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展子虔“历北齐、周、隋,在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一个经历过这么多时代的人,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绘画大师。在艺术上,他善于画山水、台阁、车马、人物、道释等内容。

  在一幅两尺多长的绢素上,展子虔用妥善的布局、丰富的色调,画出了人们在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季节,前往山间水旁踏青赏春的情景。

  整个画面以自然景色为主,人物只是其中的点缀。画中,湖心一艘篷船在碧波上游弋,三位女子或站或坐于船头,欣赏湖光山色,一个艄公在慢慢摇着橹。 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步行。画中人马虽然细小如豆,但画面到处洋溢着春意。

  山间深处,掩映着几处佛寺,更让人感到幽静无比,美不胜收。全图用色浓烈厚重,以青绿为主调,间以红、白、赭等各种颜色,表现不同的景色。远山葱翠,白云缭绕,树发新枝,嫩绿初露,桃花绽开,更好地烘托出春天来临时,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早期山水画特点。在展子虔之前的中国山水画,尚处于稚拙阶段,画中人物往往比山还大,水面上不能容下一只小船,山 水风景只是作为人物的衬托背景。按照《历代名画记》所说,便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也就是说,人物永远重于山水,山水仅作为画的背景而已。

  而《游春图》画幅虽不大,但将真山真水当做画作的核心。《宣和画谱》对展子虔的评语是“咫尺有千里趣”,此言并非虚誉。

  “没有它,历史即少了一个重要环节”

  现代以来,关于《游春图》的研究不乏其人,且多有争议,其焦点问题便是,它是否为展子虔的原作。

  其中,对《游春图》的作者及创作年代提出疑问的代表人物是文学家沈从文。早在1947年,他就撰写了《读展子虔<游春图>》的文章,虽然标 题中肯认了《游春图》的作者是展子虔,但文章通篇都是在质疑这一作者归属。在文中,他称“半年中有机会前后看过这画八次”,认定展子虔作此画缺乏证据。他 在文中交待,因为前代关于绘画作品的著录,包括《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都没有提到展子虔作此作品的事情。另外,画中男子的衣着、女人的坐式,都与 隋代人的习俗不太相符,还有装裱等种种迹象也与当时情形不合。历史资料证实,人们是在元、明朝时才开始认定展子虔作《游春图》的。所以,沈从文认为,此画 可能不是展子虔所作,也不是隋代作品。另外,也有人根据画中人物头上戴的幞头、建筑部件形制等,论证它并非隋代原作,而是北宋摹本。 

  对此,沈从文在文中最后说:“我们说这个画不是展子虔笔,证据虽薄弱近于猜谜,却有许多可能。如说他是展子虔真迹,就还得有人从著录以外下点功夫。若老一 套以为乾隆题过诗那还会有错,据个人经验,这个皇帝还曾把明代人一件洒天绣天鹿补子,题上许多诗以为是北宋末残锦。”

  虽然如此,沈从文还是在文章开头对《游春图》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写道:“这画卷的重要,实在是对于中国山水画史的桥梁意义……没有它,历史即少了一个重要环节。”

  声音

  张伯驹为收《游春图》,卖掉一处豪宅

  张伯驹一生收藏了许多书画珍品,其中收购《游春图》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1924年10月,清室被迁出紫禁城,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宫,大量故宫珍宝被溥仪带到天津,后再被携至“伪满洲国”首都长春。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溥仪仓皇出逃,不少书画珍宝流落于东北民间。不久,这些珍宝又陆续现身北京,其中就有《游春图》。

  一天,张伯驹得知装裱名匠马霁川得到了《游春图》,并准备通过沪商卖给外国人后,便心急火燎去找马霁川,决定自己买下来不让这件珍宝流到国外。他严厉地 说:“马掌柜,你怎么忘记了你是中国人呢!这展子虔的《游春图》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谁要是为了多赚几条金子,把它转手卖给洋人,谁就是民族的败类,千 古罪人!”为了使《游春图》不落到洋人之手,张伯驹又急忙到故宫博物院,报告马衡院长,建议院方收购此画。而马衡以院方经费不足无力收购作为回应。

  张伯驹无奈之下决定个人出面赌一把。他到处传话:“《游春图》属于国宝,此画卷万万不能出境。”马霁川万没想到《游春图》一事竟闹得满城风雨,迫于舆论 的压力,只好同意由墨宝斋的掌柜马保山作为中间人出面周旋,洽谈《游春图》由张伯驹收购一事,商定价格为200两黄金。

  张伯驹决定忍痛将自己位于北京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房院出售。这处豪宅原为大清太监李莲英的私邸,经过与相邻的北平辅仁大学几番讨价还价,张伯驹忍痛将豪宅易主,最终以2.1万美元出售了,又将美元换成20条黄金,但还是不够。

  张伯驹又忍痛卖掉了夫人的首饰。到了约好的成交之日,张伯驹到马保山家办理手续。但金条成色太差,只有足金130多两。最后,张伯驹答应尽快想法补齐, 并由马保山担保,至此,《游春图》才最终为张伯驹所购得。后经几次补交,到补足170两黄金时,已到了1949年,张伯驹这才不再补交黄金了。

  买下《游春图》后,张伯驹很快就把自己的住所更名为“展春园”。后来,他还自号“春游主人”。1952年,张伯驹夫妇把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伯虎的《三美图》连同几幅清代山水画轴均转让给了故宫博物院。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718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67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800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75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58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90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86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092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