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画——当国画创作与电脑联姻

2011-11-01

文章来源:
1247次浏览

兴风狂啸者(数字中国画) 张旺

 

      数字中国画:当国画创作与电脑联姻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发现一些精巧的画作,有月朗风清的李白举杯独酌,有俏若春桃的狐女俯首晗眉,有顽皮小儿柳下戏牛吹笛,有须眉老翁山前闲敲棋子。或清隽疏朗,或错彩镂金,线条流畅,生动传神。一路寻过去,才发现原来是用电脑画出来的,不禁惊绝。科技与艺术的关系总是暧昧不明,或令人欢欣,偶尔也遭人诟病。当文学作品创作者放下纸笔转向电脑,当电脑毛笔字悄无声息地兴起,而更偏重于视觉的国画,居然也与电脑结上姻缘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数字国画是如何实现的?它与传统国画、与一般CG艺术有何区别?记者走近了多年潜心探索数字艺术与中国绘画结合途径的数字国画家、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管理者之一张旺,请他来解答这些新形式带来的疑惑。

  艺术的技术层面,看数字国画如何实现

  传统作画讲究外师造化、内法心源。那么用电脑画国画,具体是如何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的呢?张旺讲解了大致过程,基本工具为电脑和数位板,步骤如下:

  首先,在背景上另建一个图层画草稿(即“起稿”);然后,分不同部分(如皮肤、毛发、衣服、饰品等)在不同的图层里勾线(即“过稿”);接下来,还是按不同部分在不同的图层里平涂上色(即“罩染”);继而,晕染出体积感、层次感(即“分染”);而后,反复审视若干时日,不断寻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问题,不断修改。

  画面上的每个部分,都是一笔笔画上去的。只有非常少的重复部分,比如衣服上的图案,是先画出一个完整的,然后复制、粘贴到不同的位置上,再根据衣纹的走向进行细节修改。

  尽管电脑复制、粘贴技术极为便利,张旺在创作中也很少会拿材料库里的东西来用,尤其是像当下正在创作的《大闹天宫》类的作品,其主要目的是向古典致敬,因此连细小的花纹、图案都不曾复制、粘贴。“多年的创作经验让我深知,一时偷懒用复制、粘贴弄出来的东西,是经不起仔细玩味的,多看几眼就会发现僵硬。”张旺说。

  随心而作,能事不受相促迫

  古人云: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彩生于用笔。数字中国画之“笔”也给张旺带来很多便利之处。

  首先,工具准备比原来要简洁许多,使用起来也轻松,创作中间再也没有蘸水、洗笔、调颜料、补胶矾等牵扯注意力的工序。一支笔从头画到尾,能让创作者把精力都集中在画面上,充分调动创作思维不受外界影响。其次,随时可以停下来思考,不再担心颜料或者墨变干导致无法接着使用,使创作变得更加从容,基本可以实现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所描述的“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的理想创作状态。再有,新工具为中国画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修改空间。以前是落笔难改,现在是修改次数不限。宣纸上由于一笔之差出现错误带来种种的懊悔,在数字绘画中是不会有的。在传统创作中无法要求画家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面面俱到的美,而在数字国画的创作环境中可以放大到12倍来观察,就有条件向“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理想境界进一步接近。

  数字中国画是由CG艺术发展而来,得益于近年的微喷技术提高,数字中国画又与一般的CG艺术开始有所区别:作品在电脑上完成后,可以经过微喷输出到各种宣纸上,再施以丹青与输出的颜色混成一体,增加其色彩的厚重感、层次感,而后题款加印,使作品具有了唯一性。因此,在张旺看来,目前数字中国画像是一座尖塔,搭建在中国画和CG艺术两种坚实的基石之上。

  “中国画为源头,我只是换了一支笔而已”

  张旺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国画系,受教于范曾、杜滋龄,对国画有系统的学习。对于张旺来说,数字中国画不但不是与国画分道扬镳,反而是在新的时代、新的技术环境中对中国画的一种发自肺腑的致敬,也是对其个人中国画创作道路的延续、发展。张旺在数字中国画的创作中所应用的绘画语言来自中国画,无论是审美标准还是创作方式都来自中国画这个源头。“我的作品,也是一笔一墨画出来的,依然是按‘六法’的宗旨来画,并非一般电脑美术作品的拼贴制作,它也讲究中国画特有的‘笔情墨趣’。与前辈们的不同,仅在我换了一支笔而已。”他说。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1425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4386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4455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4807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140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7168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6250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1591热度

最新文章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

徐悲鸿先生说:“画家应该画自己最爱好又最熟悉的东西,不应该拿别人的眼睛来

2025-08-20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

中国画的核心是“见性”,画家解衣盘礴、任意挥洒,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

2025-08-19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品赏析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以外取物的骨相神态,又内表画家的人格心灵。《西部成功书

2025-08-19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授作品赏析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

“大老碗”是在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饮食器具,也是极具关中风情的代表性家常

2025-08-18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

艺术对劳动生活的歌咏,从上古至今、由东方到西方都是永恒的主题,以音乐、

2025-08-15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

宋晓峰,,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中国画学

2025-08-14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赵根成先生作品赏析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

中国画是线条的组织,那流动变化的线条,也总能透露出形象的姿态来,创作者的

2025-08-13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

清代原济《石涛画语录》中说:“古者识之具也,画者识其具而弗为也。”所以学

2025-08-12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

古人说:“画谓无声诗,乃贤哲寄兴。”绘画如若仅限于形式的炫目耀眼、新颖奇

2025-08-11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泰伟先生作品赏析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

诗言志,画寄情。读谢泰伟先生的这幅荷花作品《风抹雨濯自晶莹》,而有

2025-08-11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女士作品赏析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

何为静逸?宁静安闲也。赏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杨卉茹女士的这幅《品茗

2025-08-08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线勾墨点石峥嵘,笔皴每多密蓊蓊。近浓远淡峰险峻,山川总见郁森森。古人韩拙

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