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钩还是单钩 在古代绘画中看古人执笔之变

2019-12-09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0
3369次浏览
  刘涛

  如何握笔是书法的一大要点。在中华书局新出版的刘涛《书法学徒记》一书中,他论述了“双钩”与“单钩”两种不同的执笔方法,并借以古代绘画,呈现历史上书法执笔的变化。他写道,唐朝是执笔法的转折期:唐以前执笔写字是“单钩斜执”,与今天拿自来水笔写字差不多。大约晚唐,双钩直执笔才流行起来,取代古来的单钩斜执笔。

  上小学就用铅笔写作业,握笔似乎不教自会:拇指与食指握笔,其他三指相并垫在笔管下,笔管斜,笔尖向外。

  三年级写字课描红字,开始用毛笔,班主任汪老师年近六十,戴副老式眼镜,她在课堂上是否讲过执笔姿势,想不起来了。四年级写字课改为临帖,新班主任杨老师三十上下,不苟言笑,第一次写字课,就讲执笔姿势。

  讲台上,杨老师举起右手,向我们示范双钩执笔姿势,毛笔竖得直直,拇指在内侧,中指与食指在外侧,拿住笔管,无名指在内侧抵住笔管,小指靠着无名指。我们照样握笔,很新鲜。而后老师走下讲台,检查我们的握笔姿势。“老师,对不对?”这个问,那个问。见不对,老师掰掰手指;对的,点头走过。

  我们临写的标准习字帖(欧体、颜体、柳体三种,北京出版社发行),都印有执笔姿势的照片,但不及老师的示范来得直观,看了就明白。我和许多同学一样,起初不习惯双钩执笔,更不习惯笔管竖直,时常掰掰手指,矫正握笔的位置,把毛笔握直了,再下笔写。

  四年级开始,每天临帖练习毛笔字。祖父看我执笔姿势不够规范,手把手教我,给我补课:握笔的拇指与食指,要像马蹄形;食指与中指相并,钩住笔管;无名指在内侧要抵住笔管,小指辅助为力,笔管才能竖直。祖父说,这样五指执笔叫“双钩”,要领是“指实掌虚”。五指靠近是“指实”,把笔稳,好用力;手掌要空,空到可以放进一个乒乓球,叫“掌虚”,能够运笔灵活。祖父特别强调笔管竖直,上下左右运笔都能顺畅,笔锋就能在笔画中间运行,叫做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饱满有力。想不到,拿毛笔不但有规矩,还有许多道理。

  刘涛的执笔方式

  20世纪80年代,读到沙孟海(1900—1992)《书法史上的若干问题》,文章有一节谈“执笔问题”。沙先生从五幅古代名画——唐阎立本《北齐校书图》、唐张萱《会文美人图》、宋李公麟《莲社图》和《西园雅集图》、宋梁楷《黄庭换鹅图》,以及两件唐朝壁画中发现,画中人“执笔写字,不论是站着或坐着,他执的笔管总是斜的,没有一个是垂直的”,而且“从未看到唐以前有竖管端坐拿着垂直的笔管来写字的图像”。

  (传)宋 李公麟《西园雅集图》

  1990年代末,读到唐耕馀(1890—1977)《〈笔阵图〉蜉化阶段及其内容》,也论及执笔。他说:“汉魏晋之执笔是斜执,笔管向内,笔锋向外”,“东晋以来,笔管间有外向,间有直立,而仍以内向为主。至中唐颜柳之世,笔管始成直立,不为斜侧,其前无此”(《书法丛刊》2000年第4期。这篇遗稿写于1948年,半个世纪后,其孙唐刚卯在清理父亲唐长孺文稿时意外发现)。

  两篇文章,都说古人斜执笔。

  唐朝中期韩方明《授笔要说》提到当时执笔有双钩、单钩之分:“书之妙在执管,既以双指苞管(双钩),亦当五指共执,其要在实指掌虚,钩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也。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单钩),则力不足而无神气”,而“平腕双苞,掌虚指实,妙无加也”。这番话,夸双钩执笔写字“妙无加”,贬单钩写字“力不足而无神气”。

  “双钩”与“单钩”,是直执还是斜执,韩方明未说。

  唐朝前期,孙过庭《书谱》说“代有《笔阵图》七行,中画执笔三手”,“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所制。虽则未详真伪,尚可发启童蒙”。所谓“执笔三手”是用三指执笔,即单钩执笔。

  读孙晓云《书法有法》,书里有日本空海《执笔图》,绘执笔的手姿,与孙过庭说到的《笔阵图》“中画执笔三手”相似。图的左侧写有“执笔法”说明文字:“置笔于大指中节前,居转动之际,以两小指齐中指,兼助为(力)”,正是“单钩”执笔的要领。空海和尚是日本平安初期三大书家之一, 9世纪初来唐朝求法,估计这件《执笔图》摹自中国。

  空海《执笔图》

  仔细观察古画,唐阎立本《北齐校书图》(宋摹本,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所绘人物有四人执笔,不但皆是斜执笔,而且“单钩”。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大英博物馆所藏)“女史司箴敢告庶姬”一段,女史站立,左手持纸,右手握笔作书,也是“单钩”执笔。

  北齐 杨子华《校书图》(局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大英博物馆藏

  古画为证,唐以前执笔写字是“单钩斜执”,与今天拿自来水笔写字差不多。

  唐朝是执笔法的转折期。初唐欧虞褚三家的楷书,从笔画形态推原执笔用笔,大约还是“单钩斜执”法。唐代中期书家执笔,当如唐耕馀所说:“颜柳之世,笔管始成直立,不为斜侧,其前无此。”亦即中唐韩方明所谓“平腕双苞,掌虚指实”。但韩方明说及“世俗皆以单指苞之”,估计当时许多人还是单钩执笔。大约晚唐,双钩直执笔才流行起来,取代古来的单钩斜执笔。

  从“单钩斜执”变为“双钩直执”,应该经历了一个时间不短的过渡期,大约自南北朝到唐朝前期。这个时期,先因桌椅的使用而发生坐姿的变化,但执笔仍是单钩斜执。中唐以来,才渐渐变为双钩直执笔。晚唐出现五指执笔法的记述,就是一个旁证。

  执笔法改变之后的宋朝,仍有个别单钩斜执笔的“落伍者”,苏轼就是一例,且是枕腕写字。

  进入21世纪,我才用电脑写文章,平日很少用笔写字,更不用说毛笔。在键盘上“敲”字,方便快捷,但“敲”与“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作。

  担心书写动作生疏,常用小楷抄书。写小字运指,动作不大,改单钩斜执笔,使转灵活。习惯了,临汉碑,临北碑,临唐碑,临《兰亭》,临《急就篇》,都是单钩执笔。

  两种执笔法,各有其利。以我的体会,写寸大的汉隶,临晋唐小楷,临《兰亭》,单钩斜执笔为便。写篆书,写颜体大楷,双钩执笔较为稳妥。

  (本文选自《书法学徒记》,中华书局出版)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350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1383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1730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4330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3344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6937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4531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4344热度

最新文章

线墨简古 意蕴淡泊——西安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西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线墨简古 意蕴淡泊——西安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西洁先生作品(

南朝王微的《叙画》中说:“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中国画“立形质”“分阴

2025-06-19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学校的家访是有意义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学校的家访是有意义的

成功小学的家访为家访这一传统教育手段赋予新的内涵。

2025-06-18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考中考复读谁最强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考中考复读谁最强

高考复读,增分是硬道理。只有大面积大幅度普遍增分,才有说服力,才能打动人

2025-06-18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宣言之破解“ 中等生成绩突破 ”难题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宣言之破解“ 中等生成绩突

成功学校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经过近20年艰辛努力,终于破解了“ 中等生成绩

2025-06-18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视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视野

从看到某学校的招生广告得知,我们有几位同志去了这个学校。我的第 一感觉就

2025-06-18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争做宣传专家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争做宣传专家

社会评价成功学校第一条就是宣传做得好。这是骂还是夸,姑且不论。平心而论,

2025-06-18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广告宣传尽量不用形容词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广告宣传尽量不用形容词

不创新,毋宁死。我们呕心沥血,自我加压, 自我追赶,自我超越,勇攀高峰!

2025-06-18

甘肃画院“朝圣·敦煌“走进浙江,一起跟着艺术游甘肃

甘肃画院“朝圣·敦煌“走进浙江,一起跟着艺术游甘肃

6月15日,“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文明的通道——如意甘肃

2025-06-18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招生宣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及应对策略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招生宣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及应对

进入招生季,做好宣传资料很重要,找准找对传播工具和传播平台更重要。

2025-06-18

墨彩写天地 氤氲生万象——陕西国画院原院长范华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墨彩写天地 氤氲生万象——陕西国画院原院长范华先生作品(《西

自然为师、生机为运而绵绵阴雨、山川潜形,水墨浓淡、氤氲相生而阴阳蒸陶、万

2025-06-18

虚空清洁 文气横溢——当代花鸟画家吴昊先生两幅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小议

虚空清洁 文气横溢——当代花鸟画家吴昊先生两幅花鸟画(《西部

佛家把莲花列为“八宝之一”,使之成为圣洁的标志,具有浓郁的精神内涵。儒家

2025-06-16

松伴溪流 云萦远峰 ——《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广西画家于润发先生作品赏析

松伴溪流 云萦远峰 ——《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广西画家于润发

“赏读这幅画家题跋以‘白云绕群峰,苍松伴溪流’的山水作品,勾皴笔触

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