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如何平衡“技”与“道”

2019-12-09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0
5911次浏览
     原标题:书法教育如何平衡“技”与“道”

     刘善军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对书法教育的意义和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将传统书法的技能、观念、理论等,在现代教育体制模式下进行转换,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现阶段高等书法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书法教育现代性转换的重心,是如何处理好“技”与“道”的问题。

“技”指技法,包括书写者对材料、工具、笔墨、书体等技术层面的掌握;“道”指书写者从技法上升至精神层面,拓展至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一系列思考与体悟。中国古人从不将书法视为单纯的技能,而是赋予更高的精神意旨。书画于文人而言,并不仅仅是遣兴玩乐的雅兴,而是作为修身悟道的媒介。然而,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无法用标准化的数据测定和衡量。如今的高等书法教育也明显呈现出重技轻道的特点。

重技轻道不仅在古代文人眼中被视为工匠行径,在今天同样被视为价值底端的“功夫”。虽然高等书法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一定都从事艺术创作,但即便他们从事其他与书法有关的行业,也需要较强的思考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书法家陈振濂指出:“书法与‘国学’联姻的先天优势比绘画要强得多。”对于书法专业的学子而言,“道”的层次和意义更加复杂。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信息科技与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观念愈发复杂而多变。中国传统书法的“道”就当下的社会环境而言,显得隔离和单薄。这就需要学生在思考和参悟“道”的同时,加强对社会、文化、历史的深入考察。作为高等书法教育者而言,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想性内容的学习机会,还要与书法本体紧密结合,从书法本体的角度来观照当下的时代。

清末学者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亦可祁天永年;造化自我立焉。”书法教育应加强对“道”的关注,却也不能忽略书法的技能训练。对于“技”和“道”的看法,其实他是综合了中国传统观念与当时社会现实而作出的判断,但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发。因此,高等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

学习书法基本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这种学习模式与绘画有所不同。学习绘画除了向经典范本学习以外,还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依靠写生来训练基础技能,但书法必须依靠对经典作品的反复临习来提高技法。此外,古人的书法学习往往注重个人的领悟,无论临帖或读书,其学习历程大多呈现散点式。历代书法家教导其弟子,也不作过多理论的阐发,或者亲身示范,或者寥寥数语点拨,重在启发学习者自我开悟。

与古代的书法教育不同,当今高等书法教育要求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技法方面,将复杂的书法技术拆分讲解,构造出一套技法速成的体系。在理论知识方面,设置专门的书法史、书法理论、美术史等课程,循序渐进地教授书法文化知识。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的书写技法,成为书法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很多院校总结出相应的程式和方法,这些速成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很容易出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弊端。过分精细、机械化的训练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使书法技法缺乏自然的气韵和生机,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风格。高校书法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选择的空间,根据其喜好提供不同的学习范本和临摹方式。

当下,高清的复制品使书法学习者拥有古人无法比拟的便利和优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视频教学、远程教学等形式已成为普及之势。虽然技术的发展使书法技法的教授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但也替代不了教师对学生亲身示范的重要性。在大多数院校中,书法教师的亲身示范一直是书法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虽然视频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示书法技法,甚至可以放大、放慢技法的细节,但无法对学生的现场提问作出解答,也难以因材施教。因此,对于高等书法的技术教学而言,教师的亲身示范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不仅古代书法之“技”在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中面临着现代化转换的问题,书法之“道”亦面临着同样的局面。书法的“道”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对书法的学术研究。书法家丛文俊指出:“通过这种学术的努力,从具体技法的考察复原,到理论的提升概括,都不难做到,而以学术来带动艺术实践和批评、理论研究,堪称时代之必然的选择。”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只是书道的浅层,而高等教育中书法的“道”,并非狭义上的书道,也不局限于古人的“天地万物之道”,而是引申为与书法相关的文化、思想以及观念。古人学书,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但终究不离修身养性,以求个人境界之提升。而在今天的书法教育领域,古人所求之“道”仍然是书法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仍然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因此,对“道”的传授也需要思考如何转型、转变。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为师者最重要和高层次的任务。当下,高等书法教育的传授之“道”,已变换为复杂而多元的思想观念,需要为师者对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现代的书法教育体系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完全以书法艺术家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做法已经受到了质疑。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347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1382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1730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4328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3344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6936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4531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4344热度

最新文章

线墨简古 意蕴淡泊——西安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西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线墨简古 意蕴淡泊——西安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西洁先生作品(

南朝王微的《叙画》中说:“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中国画“立形质”“分阴

2025-06-19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学校的家访是有意义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学校的家访是有意义的

成功小学的家访为家访这一传统教育手段赋予新的内涵。

2025-06-18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考中考复读谁最强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考中考复读谁最强

高考复读,增分是硬道理。只有大面积大幅度普遍增分,才有说服力,才能打动人

2025-06-18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宣言之破解“ 中等生成绩突破 ”难题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宣言之破解“ 中等生成绩突

成功学校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经过近20年艰辛努力,终于破解了“ 中等生成绩

2025-06-18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视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视野

从看到某学校的招生广告得知,我们有几位同志去了这个学校。我的第 一感觉就

2025-06-18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争做宣传专家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争做宣传专家

社会评价成功学校第一条就是宣传做得好。这是骂还是夸,姑且不论。平心而论,

2025-06-18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广告宣传尽量不用形容词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广告宣传尽量不用形容词

不创新,毋宁死。我们呕心沥血,自我加压, 自我追赶,自我超越,勇攀高峰!

2025-06-18

甘肃画院“朝圣·敦煌“走进浙江,一起跟着艺术游甘肃

甘肃画院“朝圣·敦煌“走进浙江,一起跟着艺术游甘肃

6月15日,“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文明的通道——如意甘肃

2025-06-18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招生宣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及应对策略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招生宣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及应对

进入招生季,做好宣传资料很重要,找准找对传播工具和传播平台更重要。

2025-06-18

墨彩写天地 氤氲生万象——陕西国画院原院长范华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墨彩写天地 氤氲生万象——陕西国画院原院长范华先生作品(《西

自然为师、生机为运而绵绵阴雨、山川潜形,水墨浓淡、氤氲相生而阴阳蒸陶、万

2025-06-18

虚空清洁 文气横溢——当代花鸟画家吴昊先生两幅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小议

虚空清洁 文气横溢——当代花鸟画家吴昊先生两幅花鸟画(《西部

佛家把莲花列为“八宝之一”,使之成为圣洁的标志,具有浓郁的精神内涵。儒家

2025-06-16

松伴溪流 云萦远峰 ——《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广西画家于润发先生作品赏析

松伴溪流 云萦远峰 ——《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广西画家于润发

“赏读这幅画家题跋以‘白云绕群峰,苍松伴溪流’的山水作品,勾皴笔触

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