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造就热度:艺术大师展被追捧

2017-12-27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0
504次浏览
  11月底,引起“排队一公里”的“美在新时代”特展刚在中国美术馆结束,“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大展在12月初又一次引发了观展热潮。日均1万人次的观展量也成为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话题。与此对比鲜明的是,当下多数艺术展却只有开幕“一日热”,随后便无人问津。在真审美与假繁荣的差异中,传统大师之作的成功“活化”为当下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参照和坐标。

  艺术展的冷与热

  “美在新时代”大展开幕后的第三天,前去观展的艺术家贺伟国体会到了展览的热度:“早上中国美术馆尚未开门的时候,排队的人已经排到十字路口了。队伍中有一些美术专业人士,但更多的是市民。大家从各个媒体渠道得知这次馆藏展汇聚了近代名家精品,所以慕名而来。”

  艺术展由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变成被大众所追捧的盛事,有专家指出,美术馆通过展览形成传统艺术精粹的文化气场,在互联网等平台的推波助澜下,打造出功能强大的“名片效应”。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韩朝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些展览在微信等平台上的推送有力度,‘壕展’吸引人,活泼轻松的文风使得宣传面很广,前期方方面面的工作都不容忽视”。

  在文化娱乐活动日渐丰富的当下,许多艺术机构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出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展。开幕首日也是人头涌动,场面热烈。但与大师展的持续热度不同,许多当代艺术展只有“一日热”——开幕当天有受邀的嘉宾、媒体及画家的亲朋好友到场,但次日甚至开幕式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就迅速冷清似乎已经成了常态。虽然见网见报的新闻报道不少,但展厅内鲜有观众驻足确是事实。有观众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当代很多绘画都是装饰性的泛泛之作,不如经典作品耐看。”参加过多次艺术展的评论家齐建秋也坦言:“参加展览很多时候就是碍于面子。到了会场第一件事就是去签到簿上签字,然后去找办展的人寒暄。”

  正如齐建秋所言,作品的魅力会直接体现在画展的热度上。许多艺术家一年办展多次,展览面貌的重复性使得观众不断递减,再者就是艺术家的创作质量不高,作品魅力不足而很难留得住人。“开幕时的热闹有时是一种假象,首日之后来观展的人才是真正热爱这些作品的人。”艺术展览众多,但反响两极化已然成为一种业界现象。

  稀缺资源造就热度

  据中国美术馆粗略统计,在“美在新时代”大展期间的双休日,参观量突破2万人次,远超美术馆日参观6000人次的上限。美术馆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通常热门展览的峰值是上午10点左右,建议观者错峰参观。

  在业界人士看来,除宣传效应外,大师展从形式到内容、主题都能为其赢得热度。韩朝指出,大师的作品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平时看到的机会就不多,集中展示更是难能可贵。加上展期短,观众都不愿错失良机。”中国美术馆在作品的选择上也呈现了贴合大众的特点。参观过“美在新时代”的贺伟国指出:“展览中有齐白石画的虾和鸡,徐悲鸿的马,吴作人的熊猫、牦牛,都是家喻户晓,贴近生活之作。傅抱石有一幅《待细把江山图画》展出,体现了最具特色的“抱石皴”。李可染的写生作品较多,在当下提倡写生的语境中,具有促进和示范作用。”

  南开大学艺术学院博士陈丙利表示,受热捧的大师展除了在策展方面贴合大众,还能兼顾专业的视角:“现在画家个展的数量很多,基本都只是对于个人创作面貌的呈现。但是热度较高的大师展,很多都是跨越不同时期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展示。最大的亮点或许在于展览侧重对文脉进行梳理。”经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前不久又一度引发“故宫跑”的《千里江山图》大展,是对历史上青绿山水的整体呈现。近日火热的“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展则追溯到600年前的明中叶,系统回顾了近600年苏州美术发展史。“即便是走马观花的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展览获得一段知识的普及。艺术圈的专家学者、学生,都能在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陈丙利表示。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靠作品说话的大师展当下的火热,一定程度反映了大众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市场趋于理性。艺术家王榆生指出:“十年前书画市场浮躁,中国画表现长期处于无学术无创作的时代。现在对传统大师的关注是一种对艺术本身的回归。”

  活化传统与精品意识

  然而,大师展的受热捧现象也需要辩证看待。在韩朝看来,现在书画界正处于转型期,大众的审美素养在逐渐提高,但还比较薄弱,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诗书画》杂志主编、学者寒碧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回溯到根脉上,肯定是好事,是必要的,但理解的深浅因人而异,现在也不能要求过高。”

  有许多看过热门大展的观众都感受到,由于展厅人数过多,观展体验欠佳极大影响了人们的欣赏,很多人都是在紧迫压挤的环境里走完一圈,草草了事。如何应对大师展引发的艺术热,让观众有尊严地看展,也是馆方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展的热度背后,文博单位基于馆藏经典作品策展,让传统在当下“活化”的现实意义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曾指出其中的目的所在:策划这些大师展,也是为了今天的艺术家再攀新高峰,找到更好的参照物和坐标点。

  谈及大师展对于当下创作的启示,韩朝指出:“人们应该增强精品意识。现在画家队伍很庞大,但是能够存世的、有学术高度的,既新又好的作品并不算多。画家现在应该思考的不仅仅是多卖点儿画,改善一下生活条件的问题,这个目标有点儿小。”在韩朝看来,当下的观众对于投机创作、虚夸宣传等现象的分辨能力正在形成。当代艺术家在大师展的热潮中也应反省自身,专注精品创作赢得尊重与关注。寒碧指出,“对传统的回溯和理解也需要当代的眼光,不是一味地摹古、拟古。回溯是因为对今天的关照,艺术家和观众要用今天的眼光发现传统、激活传统,不是钻故纸堆,应让传统在今天有一个当代的呈现”。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2073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4847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4883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5199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506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7611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6571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2251热度

最新文章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或丝路戈壁、大漠茫茫,或云横秦岭、太白险峻,或峡江浩荡、烟岚云翳,或黄河

2025-08-22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2025-08-21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2025-08-21

高中生要从错题中“ 淘金 ”

高中生要从错题中“ 淘金 ”

高中生要从错题中“ 淘金 ”

2025-08-21

如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如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如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2025-08-2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2025-08-21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

2025-08-21

由墨菲定律想到的

由墨菲定律想到的

由墨菲定律想到的

2025-08-21

学美国教学经验 促我校教研教改

学美国教学经验 促我校教研教改

学美国教学经验 促我校教研教改

2025-08-21

蓬勃向上 明艳可人——黑龙江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魏运秀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漫谈

蓬勃向上 明艳可人——黑龙江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魏运秀花鸟画(《

魏运秀的画充满生机和对世界的喜爱,故而能够坦然地画出自然的美,表达自己对

2025-08-21

墨韵显华姿 密林隐清涧——《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四川女画家赵建华作品赏析

墨韵显华姿 密林隐清涧——《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四川女画家赵

水墨迷蒙处而见缥缈雾霭袅袅,也有参差峰影绰绰;线墨淋漓间而显横斜古木密密

2025-08-21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

徐悲鸿先生说:“画家应该画自己最爱好又最熟悉的东西,不应该拿别人的眼睛来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