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逝世500周年 勤奋的拖延症患者

2019-06-11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0
1060次浏览
       这位以画作闻名于世的艺术大师,如今有越来越多在其他方面的特长开始为人所知——他研究几何、解剖人体,还设计飞行器、装甲车。而且无论哪一项,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都算是超前的水平。

  他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是工程师还是解剖学家?

  500年前的5月2日,达·芬奇去世。500年后,人们似乎仍很难给达·芬奇一个精确的定位。

资料图:《致敬达芬奇》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大展中的《蒙娜丽莎》。汤彦俊 摄资料图:《致敬达芬奇》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大展中的《蒙娜丽莎》。汤彦俊 摄

  达·芬奇自己怎么看呢?

  即将三十岁那年,达·芬奇在写给米兰统治者的一封求职信中,用前十段文字极力推销自己作为工程师的专长,包括设计桥梁、水道、大炮、装甲车辆,还有公共设施。

  直到第十一段的结尾处,他才提到自己是一位艺术家:“在绘画领域,我也无所不能。”

资料图:2017年,法国一家拍卖行展出达芬奇的画作《殉道者圣塞巴斯蒂安》。资料图:2017年,法国一家拍卖行展出达芬奇的画作《殉道者圣塞巴斯蒂安》。

  勤奋的拖延症患者

  事实上,写下这封求职信时,达·芬奇对自己的绘画事业并不满意。

  1477年,二十多岁的达·芬奇开设了自己的画室,只是并不成功。在这之后的五年间,他只接到了三份委托订单,其中一件从未开始,另外两件半途而废。

  如果用今天的说法形容达·芬奇,“拖延症患者”这个词并不为过。

  只不过,即便是那半途而废的作品如今也成了艺术史上的名作,其中一件就是《三博士朝圣》。

  1481年,达·芬奇接受了一所修道院的委托创作该画。

资料图:2013年,达·芬奇《自画像》展出。中新社发 梁犇 摄资料图:2013年,达·芬奇《自画像》展出。中新社发 梁犇 摄

  由于当时达·芬奇的“拖延症”已名声在外,修道院与其签订的合同明确规定,要画家自己先支付“颜料、金料和其他相关费用”,同时还限定了创作时间,如若无法如期交付,已创作完成的部分就会被没收,而且得不到任何补偿。

  达·芬奇为此准备了多张草图,并探索人物各种不同的手势、身体扭转的方式和表情。在一幅草图中,他勾画了透视线。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的作者感叹:“精确程度简直不可思议,就算是一幅正式完成的作品也无须如此。”

  而画作的底稿仍在诸多草图的基础上做了不少修改。在不断修正中完成粉笔底稿后,达·芬奇用细笔刷勾勒轮廓,并在阴影部分涂上淡蓝色。然后,他继续画了天空、一些人物的重点部分以及建筑的局部。

  研究考证,该画底稿中的人物超过六十个,随着创作的进行,达·芬奇减少了背景中的人物数量,将战士或建筑工人的群像缩减为几个比例更大的人物形象,但这样仍需要绘制超过三十个人物。

  这样的工作量不可谓不勤奋了。事实上,达·芬奇也在笔记中写下这样的句子——切记,先求得勤奋,勿贪图捷径。

  可七个月后,这幅被后世认为是开创新的绘画风格的作品还是半途而废了。

  今天的人们无从得知画作未能最终完成的真正原因。一个可能的猜测是,完成这幅画对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太过艰巨。

  也有研究者认为,这其实反映了达·芬奇“更喜欢构思,而不是执行”的特点。

  事实上,在达·芬奇这段时间的笔记中,你能感受到他的沮丧、失望,甚至是痛苦。

  “我们从不缺少计量这些苦日子的工具,如果这些时光给世人留下任何关于我们的记忆,它们就没有被虚度,我们也应该为此感到庆幸。”他写道。

  他甚至还在笔记中抄写了一段但丁的《神曲·地域篇》——“改掉这懒散的毛病吧,”老师说,“没羞耻的人!坐在羽绒垫子上,躺在毯子下面,如何扬名天下;没有声名,人生就是虚度,在世上留下的尾迹,犹如水中的泡沫或风中的烟雾。”

资料图:达芬奇名画《抱银鼠的女子》。资料图:达芬奇名画《抱银鼠的女子》。

  画家的自我修养

  在谈到绘画时,追求完美的达·芬奇对自己要求颇高,也因此常常展示出自己理性思考的一面。

  “那些作画时单凭实践和肉眼的判断,而不运用理性的画家,只会抄袭摆在面前的一切东西,却对它们一无所知。”他在笔记中这样写道。

  在达·芬奇看来,画家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为此,他甚至会像研究几何、物理那样研究光影的变化。

  在他的笔记中,不乏这样的纪录——角c接收最强的光线,因为这里正对着窗户a、b和整个地平线mx;角e、角i将收到较少的光线,因为它们与光线ms接触较少……

  这让人感觉似乎看到了一道几何或者物理试题。

  同时,达·芬奇认为,画家必须通晓人体比例与内部构造。

  他会留心观察。比如,他再笔记中曾这样写到人体的变化——一位胖人,他的身体表面哪个部位是凹陷的,而当他变瘦时,这个部位又会变得更加突出。

  他的日程表中甚至有这样一项——每周六去公共浴室,你能在那里看到裸体。

资料图:《致敬达芬奇》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大展中的《维特鲁威人》。汤彦俊 摄资料图:《致敬达芬奇》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大展中的《维特鲁威人》。汤彦俊 摄

  在著名的《维特鲁威人》笔记中,达·芬奇几乎用尺子量遍了人体的比例:“从发际线到下颌的距离为人身高的十分之一,从下巴底到头顶的距离是人身高的八分之一,从胸部到头顶的距离是身高的七分之一……”

  必要的时候,他也解剖尸体。

  “我曾经将一个病人的皮肤去除,病魔将他的皮肤收缩以至于肌肉遭到损耗,像一层薄隔膜一样……”

  “为了对这些血管拥有实际而完整的知识,已经解剖了不下十具的死尸,把各种器官全都加以分解。”

  类似的句子在其笔记中不止一次出现。

  资料图:包括达芬奇人物素描、机械、几何、建筑、解剖、自然、军事工程等手稿展出。汤彦俊 摄

  在这些文字后面,达·芬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可能对这个学科感兴趣,也可能因为厌恶和恶心而止步。但是如果你没有被这些吓倒,你可能也不敢在漫漫长夜里与那些被切成四等分的、被剥了皮惨不忍睹的死尸为伍;如果这些都吓不倒你,你还是没有能力学好,而素描技巧确实是从事这种示范工作不可或缺的本领;即便你已经掌握了素描技巧,但是也不一定就能结合透视学的知识,即便是结合了,你还可能不懂得几何学的证明方法,或是对肌肉、强度的估算方法;另外,你还可能欠缺耐心,这样就无法坚持不懈了。而上述这些是否在我的身上得以发现,我所撰写的那一百二十卷书就足以裁定这个答案是‘是’还是‘否’了 ”。

资料图:2013年,达·芬奇《自画像》展出。中新社发 张勇 摄资料图:2013年,达·芬奇《自画像》展出。中新社发 张勇 摄

  机械爱好者的黑科技

  除了几何学、解剖学之外,达·芬奇对设计机械也很着迷。

  在他看来,机器和人都是为运动设计的机构,绳索在某种程度上和人类的肌腱也有相似之处。

  今天的人们仍能从达·芬奇的笔记中找到大量机械、齿轮、飞行器、车辆的设计草图。

  他甚至还发明过一种磨针设备,机器用人力转动一个转盘,转盘上连着打磨装置和抛光带。他自己估算,一百台这样的机器每小时可以打磨出四万根针。

  颇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达·芬奇的研究笔记来看,他似乎已经模糊地意识到在两百年后才提出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每一种运动都试图保持原有的状态,或者只要物体启动时所获得的冲力保持不变,每个运动物体都将一直运动下去。” 达·芬奇写道。

资料图:2017年,一幅被认为是达·芬奇的画作以4.503亿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艺术品拍卖的“最昂贵”纪录。但有报道显示,该作真伪仍存疑。  资料图:2017年,一幅被认为是达·芬奇的画作以4.503亿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艺术品拍卖的“最昂贵”纪录。但有报道显示,该作真伪仍存疑。

  不过他在获得这一认识后逐渐陷入了对“永动机”的研究。

  他不仅想方设法阻止运动物体的动力流失,研究了在系统内自主产生或补充冲力的方法,甚至还系统地研究了摩擦这一阻碍物体运动的原因。但这查看了许多不同方法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寻找永动机制,是人类的痴心妄想之一”。

  达·芬奇探求知识的开始往往是为了实际应用,但随着研究深入,这种探求又源于他的好奇心。

  以解剖学为例,他对此进行研究的初衷是绘画,但后来的相关研究已和艺术创作关系不大。

  比如他曾在笔记中罗列自己想要探究的内容,其中包括哪条神经控制眼球运动,而且还能让两只眼球同步运动;打喷嚏是怎么回事;打哈欠是怎么回事……

  1498年2月的一晚,达·芬奇参加了一场辩论会,主题是几何学、雕塑、音乐、绘画和诗歌孰优孰劣。

  从今天留下的手稿中可以看出,达·芬奇的发言似乎经过多次修改。

  其中,他承认自己“未受过正统教育”,因此无法阅读全部经典典籍,但作为一名画家,他做到了一件更让人引以为傲的事情——阅读自然。(完)

  (本文参考文献:《达·芬奇笔记》、《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从凡人到天才的创造力密码》)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94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57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780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69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49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88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77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088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